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哈蟆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制备成微球的工艺。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哈蟆油低剂量组(0.1 g·kg-1)、哈蟆油中剂量组(0.4 g·kg-1)和哈蟆油高剂量组(1.0 g·kg-1),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哈蟆油微球,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物料比、进料速度,以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哈蟆油微球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水平明显降低(P<0.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01)。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最佳工艺为A3B1C1D1,即物料比1∶3、进风温度130℃、出风温度100℃、进料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人甲状腺癌SW57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药物组,阴性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药物治疗组予以不同剂量的五味子多糖,分别提取其血清。SW579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药物组。空白组为15%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阴性对照组细胞加入阴性组大鼠的纯化血清,药物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0、200 和 400 mg·kg-1)的含药血清,AO/EB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survivin的表达。 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低、中和高剂量药物组细胞凋亡率为8.63%、35.63%和38.3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23%和4.10%)(P<0.01),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加。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0.12±0.06)%,低、中和高剂量药物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7.51±1.62)%、(34.69±0.79)% 和 (45.83±1.33)%,药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 检测低、中、高剂量药物组细胞survivin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五味子多糖能有效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株SW579中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SW579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麻籽木脂素(SDG)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非那雄胺1.0 mg·kg-1)组及SDG(1.2和0.4 g·kg-1)组。ELISA方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前
列腺组织中NO、SOD和CAT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1),TNF-α、bFGF和IL-8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SDG 1.2 g·kg-1组NO、SOD和CAT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TNF-α、bFGF和IL-8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SDG抑制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清除自由基及减少TNF-α、bFGF和IL-8相关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0~7.4×10 6  Bq/mL 18F-FDG作用于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应用γ高能计数仪测定细胞摄取射线量;接种MCF-7细胞至24只雌性裸鼠腋下构建小鼠乳腺癌模型,成瘤后分别由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7 MBq、11.1 MBq和37 MBq 18F-FDG,观察肿瘤生长情况,Micro-animal PET进行瘤体显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瘤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MCF-7细胞摄取实验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射线剂量的增加,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摄取射线剂量基本呈线性增长;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高剂量组(11.1 MBq与37 MBq)较低剂量组(3.7 MBq)显示出更低的增长速度。Micro-animal PET显示荷瘤裸鼠的肿瘤部位可见 18F-FDG浓聚,治疗组浓聚程度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浓聚程度亦随之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 18F-FDG后,荷瘤裸鼠瘤体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各治疗组(37 MBq、11.1 MBq、3.7 MBq 18F-FDG)分别为4.935±1.521、5.560±1.459及2.138±0.844,均高于对照组的0.019±0.049(P<0.05或P<0.01),尽管在11.1 MBq剂量组与37 MBq剂量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均高于3.7 MBq剂量组(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89±0.691、1.929±0.949、3.421±1.554,均低于对照组的5.143±1.813(P<0.05或P<0.01),尽管11.1 MBq剂量组与37 MBq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3.7 MBq剂量组(P<0.05)。[结论] 18F-FDG在适量情况下,能下调肿瘤BCL-2蛋白的表达和激活CASPASE-3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东北柞蚕蛹虫草超微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提高柞蚕蛹虫草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0.1665 g·kg-1)、中(0.3333 g·kg-1)和高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0.9999 g·kg-1);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经口给予柞蚕蛹虫草超微粉30 d,阴性对照组小鼠经口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足跖增厚法检测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检测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高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中和高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低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P<0.05);各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各剂量柞蚕蛹虫草超微粉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东北柞蚕蛹虫草超微粉对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推荐剂量为0.333 3和0.9999 g·kg-1。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找出最优方法。 方法 采用3种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5%淀粉肉汤小鼠腹腔注射3 d后灌洗(5%淀粉肉汤组);直接DMEM液腹腔灌洗(无血清DMEM组);含75%血清DMEM液腹腔注射30 min后灌洗(75%血清DMEM组),每组6只小鼠。观察各组巨噬细胞形态、计数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测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测迁移能力及ELISA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及IL-1β的水平。 结果 3组巨噬细胞的形态、纯度、存活率相似,75%血清DMEM组巨噬细胞数量为(80.47±0.82)×105个,明显多于5%淀粉肉汤组(5.64±0.31)×105个及无血清DMEM组(2.63±0.42)×105个(P<0.05);75%血清DMEM组巨噬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75%血清DMEM组巨噬细胞分泌TNFα(15.51±0.51)ng/mL、IL-6(415.33±1.55)pg/mL、IL-1β(421.01±2.64)pg/mL,均多于5%淀粉肉汤组TNFα(10.50±0.50)ng/mL、IL-6(386.33±1.52)pg/mL、IL-1β(375.33±2.51)pg/mL(P<0.05),也多于无血清DMEM组TNFα(9.56±0.25)ng/mL、IL-6(384.66±1.15)pg/mL、IL-1β(393.34±2.62)pg/mL(P<0.05)。 结论 75%血清DMEM液腹腔注射30 min后灌洗是一个比较好的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取强力天麻杜仲胶囊(QLTM)的活性成分,检测其药物活性及其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QLTM胶囊组(阳性药物组)及QLTM活性成分高、中、低剂量提取物组,连续灌胃14 d,通过热板致痛法观察小鼠首次舔后足时间和1 min内的舔后足次数,通过醋酸致痛法观察小鼠首次扭体时间和15 min内的扭体次数,通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检测巨噬细胞活性。结果:在热板致痛实验中,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小鼠首次舔后足时间延长,1 min内的舔后足次数减少(P<0.05或P<0.01);在醋酸致痛实验中,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小鼠首次扭体时间延长,15 min内的扭体次数减少(P<0.05);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及QLTM胶囊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均降低,但中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QLTM活性成分具有镇痛和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鞣花酸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低、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分别以160、320及480 mg·kg-1鞣花酸连续灌胃14d。模型组与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 CCl4,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植物油,16 h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基转移(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T)水平,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结果:实验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和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中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鞣花酸对CC1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480 mg·kg-1剂量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其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0、50、100和200 μmol•L-1)塞来昔布与Lewis肺癌细胞共培养12、24、48和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P-HPLC法检测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花生四稀酸含量,ELISA法检测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前列腺素E2含量。20只C57BL/6小鼠进行Lewis肺癌移植瘤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0 mg•kg-1剂量给药组,于接种后3 d塞来昔布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5 d后处死小鼠,计算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50、100和200 μmol•L-1塞来昔布均可抑制Lewis细胞增殖,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随着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72 h的IC50值为(134.06±2.97) 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50 μmol•L-1塞来昔布组培养上清液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无变化,前列腺素E2含量降低(P<0.05),100和200 μmol•L-1塞来昔布组,随着塞来昔布剂量的增加,培养上清液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增加(P<0.01),前列腺素E2的含量降低(P<0.01)。塞来昔布给药组小鼠的平均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0%。结论:塞来昔布可在体内及体外抑制Lewis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花生四烯酸及降低前列腺素E2水平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产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人单核细胞株(U937)经佛波酯(PMA)诱导贴壁后,分为PMA诱导组、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组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组。应用RT-PCR法检测上述3组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述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含量。结果:与PMA诱导组、LDL组细胞比较,ox-LDL组细胞TREM-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ox-LDL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LDL组及PMA诱导组(P<0.05)。结论:TREM-1、TNF-α和IL-8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诱导、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参与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mL,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LPS对照组(LPS终浓度为1 μg/mL)和低、中、高牛磺酸剂量组(牛磺酸的终浓度分别为5、50和500 μg/mL),培养24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2、TNF-α、IL-1、IL-6含量;瑞氏染色法检测并计算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Griess法检测吞噬葡萄球菌后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结果 各剂量牛磺酸组的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牛磺酸组IL-1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的牛磺酸组IL-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的牛磺酸组巨噬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和上清中NO 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牛磺酸可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TNF-α、IL-6的分泌,但对IL-1的分泌没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可促进巨噬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和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高、中、低剂量保护组。模型组和香菇多糖各保护组,用56℃红星二锅头连续10 d灌胃小鼠,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保护组用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灌胃处理;末次灌胃禁食不禁水16 h后,称取小鼠体重,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ST;然后处死小鼠立即取出肝脏制备肝匀浆,按试剂盒要求检测肝匀浆中NOS和iNOS的活性及MDA、NO、TNF-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血清AST和肝脏NOS和iNOS的活性升高,MDA、NO及TNF-α的含量增加(P<0.01)。香菇多糖各保护组与模型型组比较,小鼠血清AST和肝脏NOS和iNOS的活性降低,MDA、NO及TNF-α的含量降低(P<0.05-0.01)。结论香菇多糖能够对抗和清除自由基,降低小鼠血清AST和肝脏MDA、NO及TNF-α含量,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硝酸镧作用后小鼠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探讨硝酸镧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硝酸镧0.1、0.2、2.0、10.0和20.0 mg·kg-1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硝酸镧0.1、0.2、2.0、10.0和20.0 mg·kg-1 1次;应用直接凝集法、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术和吞噬鸡红细胞法,检测硝酸镧作用后小鼠抗A抗体的效价、被标记淋巴细胞转化比值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硝酸镧0.1、0.2和2.0 mg·kg-1组小鼠抗A抗体的效价、被标记淋巴细胞转化比值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酸硝镧0.1、0.2和2.0 mg·kg-1组比较,酸硝镧10.0和20.0 mg·kg-1组小鼠抗A抗体的效价、被标记淋巴细胞转化比值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剂量硝酸镧对小鼠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大剂量硝酸镧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方法不同剂量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刺激6、12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IL-1β和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24 h后1 000、10 000μg.L-1脂多糖组培养基中的IL-1β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刺激30 min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6、24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 000μg.L-1脂多糖组TNF-α水平最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NF-κ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其中1 000μg.L-1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蛋白水平最高。结论 1 000μg.L-1脂多糖是激活N9小胶质细胞诱发其炎症反应的最佳剂量,脂多糖作用6 h主要促进TNF-α的释放,作用24 h后则IL-1β和NO的释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Alogliptin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的MPO值,血清IL-8、TNF-α和GLP-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Alogliptin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520 mg/kg),Alogliptin高、中、低剂量组(1、0.3、0.1mg/kg)。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对BALB/c小鼠进行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灌胃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对肠炎小鼠腹泻,组织形态损伤,结肠组织MPO酶活力,血清IL-8、TNF-α和GLP-2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logliptin高、中剂量组能够改善肠炎小鼠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P<0.01),并且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MPO酶活性、血清IL-8和TNF-α的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Alogliptin治疗组小鼠血清GLP-2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正常组都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肠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对TNBS诱导的肠炎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VMC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的作用及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抗体治疗组,测定感染后7d和14d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病理变化、超微结构改变和小鼠生存率。结果:①治疗组TNFα表达较感染组低(P<0.05);②治疗组心肌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减轻,生存率提高;③感染组TNFα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受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刀豆蛋白A(Con A)活化小鼠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临床应用LTA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将用胶原酶灌注法获取的小鼠肝细胞分为对照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完全培养液)、LTA+Con A处理组(LTA终浓度分别为1.0、2.0、4.0μg.L-1,Con A终浓度为10 mg.L-1)和Con A组(Con A终浓度为10mg.L-1);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NO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细胞TNF-αmRNA水平。结果 ConA组肝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NO水平及肝细胞TNF-α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LTA处理后上述各指标均较Con A组显著降低(P<0.05),且LTA的作用与其浓度呈一定的梯度关系。结论 LTA可能通过抑制Con A活化的小鼠肝细胞体外TNF-α和NO的生成发挥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妙勇安汤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SMYA)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宁阳性对照组(2.7 g/kg)及SMYA高、中、低剂量组(24.3、16.2和8.1 g/kg)。采用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法建立大鼠TAO模型,造模后灌胃给药,以脉络宁颗粒(MLN)为阳性对照药,连续给药15 d后处死动物取材,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血浆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MYA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IL-6、TNF-α、TXB2和CRP含量明显降低,NO和6-K-PGF1α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MYA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血浆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受损严重,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SMYA高剂量组大鼠血管皮细胞基本完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SMYA对TAO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可能与抗炎和维持血浆中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平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对CC l4肝损伤小鼠NO、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CC 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昆明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高、中、低浓度组。香菇多糖组每天50、100、200 mg/kg香菇多糖灌胃饲养8 d,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5%CC l4调和油溶液,24 h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处死小鼠制备肝匀浆,测血清ALT活性,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肝匀浆中MDA、NOS、NO、TNF-α的含量。结果:香菇多糖组能降低血清ALT活性和肝体指数,降低肝细胞中NOS活性,减少MDA、NO和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香菇多糖通过加速清除自由基降低MDA的含量,减轻CC l4肝损伤所致炎性反应,降低肝体指数,抑制iNOS活性及TNF-α分泌,降低NO的含量,对CC l4肝损伤起保护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