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医学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学习不仅可以改善医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而且对培养具有精湛医术、健全人格和高尚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对培养医学生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探讨了以中医药文化促进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文通识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彦  谢朝丹 《北京中医药》2008,27(10):827-828
人文通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人格的教育,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深化中医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方法:结合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实际,查阅文献,分析仲景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仲景文化氛围为依托,以仲景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文化技能培养为重点,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果:仲景文化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弘扬仲景文化,充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中医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互滋养,人文精神亦是中医学的特质之一。作为中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临床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实践,也应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分析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人文素质的内涵及特征,探讨编辑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促进医学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对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医学素质培养的认识程度,探讨医学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岭南文化对医学素质培养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4所医学高校397名医学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医学生医学素质培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78.59%的医学生认为医学素质培养需要教育培养和自我养成相结合。②62.14%的医学生认同岭南文化潜在影响医学素质。③医学生理解并认同专业价值观、行为、专业素养、人文素养。④33.16%医学生明确表示乐意做医生,43.86%持观望态度。结论岭南文化潜在影响医学生医学素质培养,岭南文化特质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之基本要求高度吻合并相融。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养成意识应高度关注,启蒙、指导、促进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是医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高专院校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在中医药高专因各种原因淡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指出中医药高专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各地乡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民族医学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中外对于就业能力的解释、民族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以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各个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研究民族医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推进高校人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课题成员目前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探究大学生创业课题对中医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作用,并对如何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与深入访谈法,分析探讨大学生创业课题对中医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结果:通过对参与创业课题成员的调查,不同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参与创业课题的学生从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五方面体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数量迅猛增长,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伴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周期缩短,高等中医药教育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乃至漠视。文章从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在中医药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相应措施,对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课程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对国内7所中医药院校人文课程开设现状以及4所院校学生希望开设的人文课程进行调查论证分析。结果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缺乏科学论证,中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新生的思维定式亟须改变。结论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必须加强人文课程的学习,提出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魏琴 《西部中医药》2013,(11):60-61
从中医文化在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医学院校学习中医文化存在的问题、挖掘中医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3方面入手对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推动医学院校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院校医药类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医药类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中医院校医药类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校医药类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得分为(234.70±34.99)分,属于中等评判性思维水平,量表七个因子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高年级总分、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比低年级高;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在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方面低于药学类专业(P〈0.05),而在寻找真相方面高于药类专业(P〈0.05),其他各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日制本科生与专升本专业相比较,CTDI-CV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和分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院校医药类本科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呈中等水平,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的现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国内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中西医课程设置比例基本一致,西医护理实践时间比例大,相关研究项目较少;②中医护理临床带教的师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③中医护理临床实践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宽视角,构建规范的社区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由此可见,探索和规范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模式是当前中医护理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医院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现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院校的临床基本技能,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一直是中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已成为当前中医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峻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如何培养及提升学生们的中医临床思维是老师在课堂和临床带教时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优势与不足,阐释CBL在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应用情况,最后讨论CBL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当今中医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薛芳芸 《中医教育》2011,30(4):57-59
医古文属文医交叉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至尊至重的生命意识、仁爱慈悲的心怀、孝敬友爱的美德、谦虚恭敬的大家风范及忠信笃诚的人品等,借此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通过文献查阅、赴相关高校及单位走访调研等形式,掌握并提炼出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中医专博”)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经专家访谈、会议研讨等方式,提出构建“专博”与“专培”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采取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标准的“三结合”途径,将中医专博临床培养目标与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中医专培”)相对接,要求中医专博临床能力达到“初年中医主治医师水平”之中医专培目标,并形成包括培养年限、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培养流程主要环节、学位论文要求等全要素在内的中医“专博”与“专培”相结合培养方案和统一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以实证研究方式将这一新型培养模式付诸实践,通过对试点单位中医专博的学业成绩、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学生和导师满意度调查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证实新培养模式有效、可行,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博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通过文献查阅、赴相关高校及单位走访调研等形式,掌握并提炼出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中医专博”)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经专家访谈、会议研讨等方式,提出构建“专博”与“专培”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采取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标准的“三结合”途径,将中医专博临床培养目标与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中医专培”)相对接,要求中医专博临床能力达到“初年中医主治医师水平”之中医专培目标,并形成包括培养年限、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培养流程主要环节、学位论文要求等全要素在内的中医“专博”与“专培”相结合培养方案和统一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以实证研究方式将这一新型培养模式付诸实践,通过对试点单位中医专博的学业成绩、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学生和导师满意度调查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证实新培养模式有效、可行,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博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