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n=32)和手术切除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射频消融组3年生存率为75.0%,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5.6%、28.7%和3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4.3%,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3年生存率为75.0%,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7.1%、28.6%和4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2组术后1、2、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射频消融治疗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3.
比较腹腔镜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2例,对照组28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组34例采用腹腔镜下探查并切除,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当肿瘤直径3cm时,对照组和治疗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当肿瘤直径≥3cm且≤5cm时,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肿瘤直径≥3cm且≤5cm的小肝癌时,腹腔镜切除的治疗效果优于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于治疗后3~14 d内,A组28例患者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肿瘤坏死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时间点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基础上,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 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采用宽切缘与窄切缘手术治疗后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宽切缘组(切缘≥1 cm)和窄切缘组(切缘1 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MVI阳性组采用宽切缘手术切除患者较窄切缘手术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I阴性组不同手术切缘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和窄切缘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培民 《临床医学》2016,(11):87-89
目的评价肝癌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单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甲胎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4.78%,明显高于对照组(52.17%,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激光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小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50例(A组)和超声造影引导下激光消融术治疗50例(B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A组疼痛、发热、腹腔出血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过程中A组肿瘤复发率为16%,B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激光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各有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者可部分替代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38个肌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HIFU及射频消融治疗。HIFU组16例患者24个肌瘤直径2.0~4.0cm,26例患者32个肌瘤直径4.0~6.0cm,8例患者12个肌瘤直径6.0~8.0cm;射频消融组14例患者22个肌瘤直径2.0~4.0cm,27例患者35个肌瘤直径4.0~6.0cm,9例患者13个肌瘤直径6.0~8.0cm。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采用Chi-squareχ2检验比较HIFU、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2.0~4.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7%(2/24)和95.5%(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4.0~6.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56.3%(18/32)和94.3%(33/35),HIFU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射频消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6.0~8.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6.7%(2/12)和76.9%(10/13),HIFU组与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均降低,但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1,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射频消融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结论 HIFU和射频消融对于直径4.0cm以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对于直径6.0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取得较好疗效。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可作为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术中超声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69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9例肝癌患者中因肿瘤累及肝内大血管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放弃手术治疗17例;余252例(368个肝癌病灶,104个直径1.5cm,264个直径≥1.5cm)术前常规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04个(82.6%)、增强CT显示肝癌病灶329个(89.4%)、术中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57个(97.0%,直径1.5cm肝癌小病灶95个);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的显示率高于术前常规超声及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诊断直径1.5cm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67.9%及82.1%。(2)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肝切除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15例(17个病灶);肝切除手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例(2个病灶),48例经术中超声检查改变了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结论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尤其直径1.5cm小病灶)显示率高,在肝癌切除术或射频、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中可引导临床医师精确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小肝癌患者97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49例为射频消融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48例为腹腔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2个月疾病控制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水平;随访3 a,记录2组1、2、3 a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54.70±15.44)min]、住院时间[(4.40±0.70)d]较腹腔镜组[(127.60±30.09)min、(6.70±1.41)d]短,术中出血量[(20.60±6.40)mL]较腹腔镜组[(113.20±16.10)mL]少(P0.05);治疗后2个月,射频消融组疾病控制率(83.67%)与腹腔镜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腹腔镜组(22.92%)(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个月血清GOT[(31.18±4.90)u/L]、GPT[(31.40±10.72)u/L]水平低于腹腔镜组[(48.30±5.06)、(40.50±11.38)u/L](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2、3 a生存率(85.71%、81.63%、67.35%)与腹腔镜组(89.58%、85.42%、6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小肝癌可取得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恢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行肝脏切除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生存率、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围术期死亡;2组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用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去除过多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拟行~(131)Ⅰ治疗患者52例,治疗前低碘饮食及停用优甲乐3周后测血清TSH30μIU/ml、99mTc甲状腺成像及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明显残留。28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24例行手术切除。采用t检验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组的手术时间、~(131)Ⅰ治疗间隔时间及清甲的效果,同时观察2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射频消融组平均用时与手术切除组比较[(22.14±7.12)min vs(55.45±13.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2,P0.05)。~(131)Ⅰ治疗前平均等待时间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比较[(13.53±4.55)d vs(9.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4,P0.05)。RFA组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分别为2例、0例、1例,手术切除组分别为2例、3例、0例,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消融组~(131)Ⅰ首次清甲成功24例,成功率85.7%,手术切除组成功22例,成功率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同样安全有效,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和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62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1周,两组经影像学检查肿瘤病灶均消失,手术成功率为10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54.84%、51.61%)、无瘤生存率(22.58%、16.1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及预后较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微波消融治疗,B组给予手术再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1、2、3、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为88.2%,B组为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输血,住院时间为(7.2±0.9)d;B组治疗过程中输血500-2000ml,平均(768±153)ml,住院时间为(22.3±1.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41.2%,67.6%,79.4%,85.3%,B组则分别为38.2%,61.8%,76.5%,82.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9.4%,61.8%,44.1%,26.5%,B组则分别为82.4%,64.7%,47.1%,32.4%,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再切除均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两者治疗效果相近,但微波消融创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肝外转移、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约只有15%的肝癌患者适合于手术切除,其余85%的患者只能采取非手术切除.而在众多非手术切除的治疗手段中,射频消融(RFA)具有安全、创伤小、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3~5年生存率可与手术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No-touc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No-touch-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No-touch组(n=32)与传统射频组(n=36)。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瘤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 F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TBIL、Alb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5%、87.50%,传统射频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56%、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为84.38%、71.88%;传统射频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67%、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与传统射频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15.63%、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与传统射频组的2年复发率分别37.50%、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传统射频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ouch-RFA技术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均能降低AFP水平,而No-touch-RFA技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两种方法,对比在非手术性肺内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无法手术的肺癌、肺部转移癌或复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无法手术的肺内恶性肿瘤患者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55岁。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RFA)75例,微波消融组(MWA)45例。对比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癌肿cT下治疗情况,及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直径〈3cm的患者中,RFA组定位时间较MW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5cm的患者中,RFA组治疗时间较MW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3cm而〈5cm的患者中,两组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治疗无法手术治疗的肺内恶性肿瘤患者,两种方法疗效可靠;射频消融定位时间较短,有利于治疗肿瘤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切除与微波消融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小肝癌患者2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检测指标水平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波消融方法应用于小肝癌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操作对机体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2组影像检查、复发率及血液等指标。结果 2组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3、6个月的疗效、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灶部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