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大车前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 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出生第2天给予单次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第12 ~ 16周,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对应灌胃大车前苷 10、20、40 mg·kg-1·d-1,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 25 mg·kg-1·d-1。给药结束后,进行血液和尿液生化检测,进行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Smad2、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含量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降低,尿液中尿蛋白(PRO)、潜血(BLO)和胆红素(BIL)含量均显著增加(均 P <0.01),肾组织可见明显纤维化改变,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降低,肾组织TGF-β的PI值显著升高,E-cadherin 和Smad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α-SMA、 TGF-β、 Smad2和Smad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车前苷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大车前苷低剂量组则改善不明显(P > 0.05)。【结论】 大车前苷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及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肝切除(robotic hepatectomy,RH)作为一项肝脏微创外科前沿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并被逐步推广应用。研究证实RH具备安全性、有效性,但相比传统手术发展历程偏短,机器人肝切除存在技术门槛高、设备缺陷多及医疗费用贵等问题。未来通过专业培训、系统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突破,朝着更理想的标准逐步改进,RH的前景值得期待。本文针对机器人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总结及分析我院诊治的194例铅中毒及83例观察对象的病例资料。经相关分析认为,驱铅后尿铅值(CPb U)是慢性铅中毒、铅作业观察对象较好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性、正确度及阳性预测度、阴性预测度均明显优于血铅值(Pb B)、尿铅值(Pb U)、红细胞锌卟啉值(ZPP)。建议在诊断铅中毒和驱铅治疗时,尽可能以CPb U作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为具有微创、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近年来,欧美国家在腹腔镜微创的基础上将日间手术模式(ambulatory surgery mode,ASM)广泛应用于LC,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由于缺少康复旅馆、日间照护病房等与日间手术中心相配套的社区卫生机构;存在外科医生对ASM认识不足、患者接受度有限等多方面原因,有关LC9ASM的报道较少,处于不断摸索发展的阶段。本次研究尝试性开展了适用于国内的LC9ASM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991 年 Reich 等[1]报道了全球首例腹腔镜肝切除病例(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1994 年周伟平等[2]报道了国内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此后腹腔镜肝切除得到了广泛关注,腹腔镜肝脏病灶切除刚开始主要集中在肝脏的Ⅱ、Ⅲ、Ⅳb、Ⅴ、Ⅵ段,而且多数为单发直径5 cm 的病灶,易于暴露和切除。随着蔡秀军等[3] 报道了国内首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后,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心报道了腹腔镜下的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依托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我国13个省、直辖市地区的16家三甲医院中收治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10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胆管损伤病人占16家医院同期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0.104%,其中男44例,女61例,年龄50.0(25~76)岁。其中损伤与修复手术在相同医院完成者34例(32.4%),在外院发生胆管损伤后转入者71例(67.6%)。胆管损伤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发热和黄疸。所有病人中治愈率为88.5%,其中20%须行多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病死率0.95%。损伤后早期(48 h内)手术效果优于48 h以后修复者。发生损伤后首次修复失败再转入的病人治疗效果最差,均再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须根据损伤原因、部位与程度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首次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近年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早期胆囊癌治疗以及腹腔镜意外胆囊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上述三方面对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术式。胆漏是LC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3%~2.7%^[1]。LC术后胆漏常不能及时发现,可导致严重后果^[2,3];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是阻止该并发症发生严重后果的关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3例早期发现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