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 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在新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约占42%.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在全世界排第14位,青壮年占80%[3-4].健康教育是防治艾滋病的第一层屏障[5],高职院校学生既是艾滋病宣教的重点人群,又是传播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人群.本文探讨同伴教育长期干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已经成为影响桂西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主要危害对象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桂西地区唯一一所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建立"预防艾滋,抗击艾滋"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培养高素质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医学生宣传队伍,在桂西地区建立起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作为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健康教育仍然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唯一有效方法[1]。据国家卫生部2012年1月21日发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78万人(62~94万人)[2],其中l5~29岁的青少年占77.6%[3],已成为艾滋病防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国防控艾滋病快速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用问卷方法评价中职学生健康教育前后的即时教果,结果显示:教育后总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与钮文异等[1] 报告一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输入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会传播艾滋病,患艾滋病的孕妇会传播给婴儿;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无偿献血不会传播艾滋病,而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约78万人,防控形势很严峻,艾滋病正处于高发临界点[1]。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策略,以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2]。铁路系统在原铁道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在"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铁路站车艾滋病宣传活动"及"联合国人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性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妇科285例门诊病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但对于艾滋病性病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仅有25.26%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有必要预防艾滋病性病,10.18%调查对象会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73.33%调查者知道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作用,仅有3.16%调查者接受过HIV检测。[结论]妇科门诊病人为艾滋病性病重要健康教育人群,也是容易受到艾滋病性病侵犯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定量地评价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题词和关键词联合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06年1月—2017年6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摘录所需数据,以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常识得分作为效应值,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中学生与大学生艾滋病常识得分影响的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1.17(95%CI=0.88~1.47)。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3例艾滋病患者,通过对所有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所有患者采取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观察所有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变化,分析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接受实验的153例艾滋病患者中,有113例(73.9%)认为"握手及共用浴缸不会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是十分不利的,有122例(79.7%)认为"患病后不告知家人"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是十分不利的,有143例(93.5%)可接受艾滋病的危害宣传。通过进行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各年艾滋病感染人数:2012年72例,2013年48例,2014年33例,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24例,下降了33.3%;2014年比2013年减少了15例,下降了31.3%。结论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探索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艾滋病发生率的现状,证明对社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结果:提出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①政府(地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②在健康教育中要针对各类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势、教育内容,对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康教育负责制"制度。结论:健康教育对预防艾滋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且传播速度快、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1]。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AIDS)的有效措施之一[2]。为了解海城市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艾滋病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情况,对流动人群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海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于2013年7月6-16日,对海城市西柳镇的流动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健康宣教,本文健康宣教工作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以大连医科大学200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生理学理论教学第十章第五节"本能行为"的讲解中,进行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共2次的问卷调查,评价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中的实施效果.结果 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总知识的得分从31.36±5.12分提高到47.73±6.43分(P<0.01).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增加了28.28%,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增加了41.94%,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明显改善.结论 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适用于医学生,对保护他们自己免受艾滋病威胁以及在全社会开展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明显,可以在医学院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社会动员并强调全社会多部门的参与,对大众和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应对艾滋病的关键[1,2]。我们通过分析咸宁市不同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执行情况,了解该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具体效果,同时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服务提高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在全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迄今为止,人们没有发现预防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艾滋病特效药物,艾滋病全球监测报告数据表明,青壮年占被感染者的绝大多数 [1],大学生作为青壮年,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参与综合防治艾滋病的主力军.为了了解我院 2005级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以便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笔者在 2005级新生中随机抽取 255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鄂西北房县艾滋瘸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描述鄂西北房县艾滋病流行状况,回顾该县2004年至2010年间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结果 疫情呈现为因农民外出打工、且有偿供血而导致HIV感染和AIDS暴发流行,近几年已处于艾滋病发病、死亡的高峰,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感染者以性传播和传播途径不详为主,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必须以一系列广泛深入地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为基础,加大综合防治力度.结论 建立有效地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比出台任何方案更重要;同级."多部门"的横向联合日趋广泛,而来自"上层"的逐级"纵向深入"尚有很大拓展空间;拥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制约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在珠海市2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4名孕中期和孕早期妇女,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约50.0%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知道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仅22.2%的调查对象知道目前有药物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调查对象对各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均明显提高。结论当前健康教育应强化非传播途径的教育。今后在评价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时,建议使用"知晓率和误解率"双重性指标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及课程开设情况认知和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1],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它首先冲击的是青年人群,大学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专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手牵大手"教育模式在贫困山区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态度改变、行为转变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陕西省商洛市的镇安、山阳、商南3个贫困山区县中全部30所中学为研究对象,选择1 136名在校中学生作为培训对象,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将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传播给社区居民.结果 骨干中学生培训后,除"通过血液检查可以确定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外,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居民经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行为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骨干中学生和社区居民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关于艾滋病指标(UNGASS)的5个问题的回答全部正确率分别由19.23%和35.15%升高到57.57%和53.32%.结论 "小手牵大手"教育模式适合贫困山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建立武警部队艾滋病防控模式及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WHO报道,截止2007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1].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武警部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争取国家艾滋病防治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开展了大量基层调研,制订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武警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规划",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建立了具有武警特色的"六个一"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东明县326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其流行的第四阶段--快速增长期,世界各国的防治经验表明,目前是遏制我国艾滋病快速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1].如不能有效地控制,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可怕后果.在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问世之前,健康教育无疑已成为防治艾滋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青少年正面临艾滋病的严重威胁.为了解我县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并对一次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在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10月对我县某一中学开展了一次为期两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感染者年增长30%~40%,其他性传播疾病也发展很快.统计表明我国艾滋病性病的感染者大多数是15~29岁的青少年[1],因此青少年是实施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