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A242、P53和P185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A242、P53和P185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在胃癌中,CA242、P53和P185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95/120),68.3%(82/120)和51.7%(62/120),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胃黏膜(P〈0.05)。CA242、P53和P185表达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CA242、P53和P185表达与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其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0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4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标本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Ⅲ期+Ⅳ期胃癌组织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Ⅰ期+Ⅱ期胃癌组织(P〈0.05)。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组织(P〈0.05),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的组织(P〈0.05)。但是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相关性。结论锌指蛋白A2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A20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分期、远处转移、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α-mannosidase Ⅱ,GMⅡ)、E-cadherin、Gahctin-3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MⅡ、E-cadherin、Gahctin-3的表达情况.结果:65例胃癌中GM Ⅱ、E-cadherin、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5/65)、40%(26/65)、74%(48/65).20例胃正常切缘中GM Ⅱ、E-cadherin、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0/20)、100%(20/20)、40%(8/20).GM Ⅱ、Galeetin-3在浸润程度深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而E-cadherin则在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分化程度高,浸润程度浅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统计学分析GM Ⅱ与E-cadherin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Galectin-3元相关性(P>0.05).结论:GM Ⅱ、Galectin-3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癌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明显相关.同时GM Ⅱ与E-eadherin呈负相关,提示GM Ⅱ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的表达来促进胃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毕品端  杨斌  梁云 《当代医学》2010,16(15):52-52
目的为探索研究胃肠道癌患者的癌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了30例胃癌、大肠癌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结果提示大肠癌有淋巴转移MDR1-MRNA表达增加。而胃癌MDR1-MRNA基因表达与有淋巴转移有关,表明胃肠道高分化癌MDR1与低分化癌MDR1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实验研究对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清CEA、CAl9-9、CAl2-5、CA72-4、CA50对胃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30例胃癌患者(其中淋巴转移15例,未转移15例)血清中CEA、CAl9-9、CAl2-5、CA72-4和CA50水平,同时留取30例健康者血清作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EA、CAl9-9、CAl2-5、CA72-4含量明显升高(P〈0.01),联合检测CEA、CAl9-9、CA50具有重要价值。胃癌患者治疗后CAl9-9、CA50含量下降明显(P〈0.05),5项标志物在淋巴转移患者血清中均高度表达,CAl9-9、CA50尤其显著(P〈0.01)。结论联合检测CEA、CAl9-9、CA50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晓武  杨小敏  朱少俊  冯国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06-1207,F0003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Ⅸ(CA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Ⅸ和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AⅨ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39/56)和73.2%(41/56),在癌旁正常组织无表达,CAⅨ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及TNM分期的进展逐渐增高(〈0.05),随肿瘤直径的增大及淋巴结转移而增加(〈0.01);CAⅨ和VEGF的表达相关性不强。结论CAⅨ和VEGF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袭转移,但两者可能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在30例胃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胃癌组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正常胃组0%(0/10),P<0.05.②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0.0%,16/20)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0.0%,5/10),P<0.05;⑤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组(64.3%,9/14)与Ⅲ+Ⅳ组(62.5%,10/16)期之间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淋巴结的转移,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结论:Survivin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4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测54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38/54)和66.7%(36/54).COX-2及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浆膜浸润等无明显相关(P>0.05).VEGF-C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P<0.01).结论 COX-2及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绒毛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绒毛蛋白(vill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villin在20例正常胃粘膜、20例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和6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illin在正常胃粘膜中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66.7%(20/30)和48.3%(29/60);胃癌中vill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在高-中分化胃癌中较在低分化胃癌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Villin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是研究胃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可以作为肠上皮化生的标志物,对早期癌及重度异型增生的临床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癌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检测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阳性率53.3%。淋巴结癌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0.3%,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26.1%(P<0.01);晚期胃癌(Ⅲ、Ⅳ期)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8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的表达率26.7%,差别非常显著(P<0.01)。提示P—选择素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XCR4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XCR4和MMP-9在30例无淋巴转移与46例有淋巴转移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XCR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6%,其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无淋巴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11%),其中淋巴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0.43%,无淋巴结转移者和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XCR4和MMP-9蛋白及mRN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随淋巴结转移增加而增加,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5)。结论胃癌CXCR4的表达和MMP-9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可能对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A19-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的CA19-9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30例胃癌CA19-9阳性表达23例(76.7%,23/30)。其中胞浆和胞膜均阳性的16例(69.6%,16/23),而仅胞膜阳性5例(21.7%,5/23)。30例癌旁组织CA19-9阳性表达1例(3.3%,1/30)且为胞膜阳性。正常胃粘膜和胃溃疡组织中CA19-9表达均为阴性。在10例高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4例,17例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16例,3例粘液癌全为阳性。结论 胃组织中CA19-9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相似文献   

13.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7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VEGFR-3 mRNA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同时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62.69%(42/67)、58.21%(39/67),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23/67(34.3%)、21/67(31.3%),P<0.01],胃癌组织中两者表达有密切联系(P<0.01);在两者阳性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淋巴管计数和淋巴结转移显著增多(P<0.05或0.01).结论:VEGF-C作用于VEGFR-3可诱导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阻断两者信号转导、抑制胃癌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胃癌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MP-1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腹腔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查98例原发性胃癌腹腔冲洗液中MMP-14的表达,30例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原发性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4表达?结果:腹腔冲洗液中MMP-1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 (40/98),高于对照组的3.33% (1/30)(P < 0.01)?胃癌组织中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为76.5%(58/9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5%(1/20)(P < 0.01)?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 > O.05),而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大体分型?临床肿瘤分期有关(P < 0.05,P < 0.01)?结论:胃癌组织中MMP-14高表达,结合在腹腔冲洗液中MMP-14 mRNA的高表达,MMP-14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腹腔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叉头框C 2(FOXC 2)和Viment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中FOXC2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关系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FOXC2和Vimentin均呈现高表达,FOXC2和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3%(27/65)和35.38%(23/65)。FOXC2在中晚期胃癌的表达率为58.62%(17/29),明显高于早期胃癌表达率27.78%(10/36)(P=0.012;FOXC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55.88%(19/3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29.03%(9/31)(P=0.018)。Vimentin在中晚期胃癌的表达率为51.72%(15/29),明显高于早期胃癌表达率22.22%(8/36)(P=0.01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41.17%(14/3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19.35%(6/31)(P=0.014)。胃癌组织中FOXC2和Vimentin的表达成正相关(P=0.037)。结论 FOXC2和Vimentin可能参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在胃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性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癌胚抗原)mRNA表达,对预测胃癌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U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40例胃癌、14例胃炎患者及20例健康成人对照外周血CEAmRNA和CEA蛋白。结果 40例胃癌患者CEAmRNA阳性率为60%(24/40),而健康者对照均为阴性,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加。结论 CEAmRNA检测是预测胃癌微转移的有效指标。血中CEAmRNA的阳性提示肿瘤的早期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正常粘膜、89例胃癌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33.7%(30/89),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为61.8%(55/89),且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C、COX-2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因此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细胞角蛋白18基因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8(CK18)mRNA表达的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探讨18 m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 mRNA为标志基因,用RT-PCR法检测35例胃癌的298枚淋巴结及良性胃病变的淋巴结20枚。结果:对照的良性胃病变淋巴结无CK18 mRNA表达,胃癌组的298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99枚(33.2%),而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阳性133枚(4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中,经CK18 mRNA RT-PCR法检测有34枚阳性(17.1%)。 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CK18 mRNA是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K18 mRNA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5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 mRNA基因的表达。 结果:食管良性病变患者的肋骨骨髓未检测出CK18 mRNA阳性表达;5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8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0%(21/50)、100.0%(10/10)。食管癌Ⅳ期与Ⅱa、Ⅱb和Ⅲ期阳性率(分别为100.0%、40.0%、41.7%和45.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他各期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阳性率(Ⅰ、Ⅱ和Ⅲ期分别为41.7%、41.7%和42.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临床早期已有癌细胞发生微转移。应用巢式RT-PCR检测肋骨骨髓中CK18 mRNA靶基因有助于食管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素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42例胃癌和26例非癌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肝素酶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肝素酶呈阳性表达26例(61.9%);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1例(3.8%)。RT-PCR和FQ-PCR的检测结果均相同。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肝素酶表达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呈相关性(P<0.05)。结论:肝素酶可能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在胃癌的转移途径中,参与淋巴道转移而非血道转移。肝素酶可作为预测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