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1世纪中医药工程学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是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学、工程学和其他科学的广泛结合亦将成为学科体系逐步深化与完善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40年来中医药学与包括现代生物医学在内的多学科边缘领域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资料,为21世纪中医药工程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医药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药学有着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为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技术、新理论的广泛应用,多学科紧密配合将成为中医药研究和迅速发展新的平台;新的中医药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将赋予中医药学全新的面貌;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和平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为中医药学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对中医药学发展提出的挑战。完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深化基础及临床研究,提高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在美国黄奕卿中医药早在18世纪后期随华美贸易和移民就传入美国,经过了美国中医药人员近2个世纪的不断努力实践至今,有了很大地发展。笔者在美国讲学、诊疗工作1年期间,对中医药学在美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认真、深入的观察,兹归纳如下:在美国华侨集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绩,并就中医药如何发展提出五点思考: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紧紧围绕临床需求,需求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牵引;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保持特色优势,尊重自身规律,继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吸收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紧紧依靠专家人才,人才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鼓励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同流派间的学术争鸣,交流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正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交叉学科技术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大有可为的时代。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同样,科技发展和多学科交叉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相关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交叉学科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在中医药学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信息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迅速推广和运用,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各个学科渗透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信息学就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结合的必然结果,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众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  相似文献   

7.
《亚太传统医药》2008,4(2):44-44
香山“中医药发展思路与继承创新思维和方法”学术论坛会于2008年2月23日召开。会议邀请了以中医界为主的多学科跨领域专家与会,共同对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继承、创新的科学内涵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持续发展历史的医学。社会科学家田森教授认为中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5世纪以后中医仍未中断其发展,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世界,2003年SARS之灾,使世界卫生组织另眼看中医。虽然近一百多年来,中医药学受尽了打击与摧残,但奇怪的是怎么也打不倒,说明中医药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的量化、规范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数学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必将对中医药发展起到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整理近20年运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中医药的成果,归纳、总结了近年的研究状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助于以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数据挖掘是近年来数据挖掘用于中医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中医药学与数据挖掘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式检索,收集了从1984年—2007年间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学的应用,阐述了中医药学数据的特点,总结了本文中医证候研究数据挖掘新进展。提示中医药学数据挖掘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尚有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肯定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应用的方法和药物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中医学即将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人思考。要推动学科加速发展,应认清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自然趋势,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国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科学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以中医为主体,充分吸取现代多学科成就,来研究、充实、发展中医学。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以基础理论的机理探讨为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学先进的理论和有效实践方法,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是中医发展的重要任务”。21世纪,人类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日益重视,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认为中医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并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先进性的重点是“主体发展”和“自主创新”,目标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医药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基础上变革产生的解决中西医关系问题的先进科学思想的体现.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取得,是20世纪中国医学史上的亮点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道路而逐步建立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日益显现出巨大优势,必将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束雅春  赵毅萌  李静  刘杨 《中草药》2022,53(18):5799-5806
目的 中药贴剂作为不可替代的医药用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近年来中药贴剂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在Orbit数据库中对中药贴剂开展技术主题检索,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中药贴剂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利用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内容,从全球专利角度,着重对近5年中药贴剂产品相关专利申请的国家(地区)分布、时间以及主要申请人分布进行分析,并且对技术进行分支、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中药贴剂技术主题仍处于全球研发的活跃期,研发国家(地区)在全球分布广泛,主要优势国家仍为中国。结论 中药贴剂作为传统医药用品应用广泛,具有技术研发优势,传统的创新主体和新兴创新主体相继突起,伴随药品监管日趋严格,可通过弥补技术空白、推动技术融合及技术创新,促进中药贴剂技术朝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张汉明  许铁峰  秦路平  郭澄 《中成药》2000,22(1):101-110
中药临别随着中药的发展而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根据常用的鉴别手段将中药鉴别4 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3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中药的形成至19世纪前后,这一阶段以人的经验鉴别为主;第二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前50年,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中药研究的“四大临别经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随着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鉴别方法,使中  相似文献   

17.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鉴别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实验动物的选择、灌胃液的制备、给药方案的设计、采血方式及采血时间的确定、含药血清的前处理、血清样品的分析等关键步骤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学进行了归纳,并着重综述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阐明复方配伍机制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发展与应用前景,旨在使人们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为其在中医药研究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具有无限的潜力,将对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及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药的研究若能与系统生物学相结合,将有可能从系统的角度诠释中医药多靶点、平衡调理、标本兼治的治病机理和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中药饮片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新世纪20年,传统炮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诸多创新炮制技术。与煮、蒸、炒、飞、煅等传统炮制技术相比,烘箱加热、微波炮制、高压蒸制、膨化炮制、双向固体发酵、超高压水射流、远红外、微生物浸矿、制霜炮制替代、真空冷冻干燥等创新炮制技术逐渐体现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能高效、安全可控等优势。大量研究表明,创新炮制技术可基本替代传统炮制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创新发展对提升和稳定饮片品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医药逆转MDR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药物或单一提纯成分方面,而关于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相关研究作一总结,发现研究者分别从抑制P-糖蛋白(P-gp)的酶活性、降低多耐药基因1信使核糖核酸(MDRl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调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等方面解释了其的作用机制。但是多数研究仅限于一个或两个靶点蛋白,未能提出具体的分子通路。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分析MDR形成机制中一条比较重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A蛋白激酶/核因子.KB(P13K/AKT/NF-κB)分子通路,并借此探讨中药复方逆转肿瘤MDR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