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滴丸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6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理气活血滴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IL-6、hs-CRP、ET-1、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NO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 42%(P 0. 05)。结论理气活血滴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眩晕宁片联合针刺)和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清(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显著改善(P均<0.05),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降低(P均<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升高血清NO与6-keto-PGF1α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浆TXB2含量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自拟化痰定眩汤联合针刺)和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降低(P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升高血清NO与6-keto-PGF1α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浆TXB2含量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元通络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5),ET-1、TXB2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升高NO与6-keto-PGF1α含量、降低ET-1、TXB2含量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元通络饮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益心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心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心方口服,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均能升高NO、降低ET-1的含量(P<0.05);治疗后2组间NO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血清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心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的功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半随机法将1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并予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心电图疗效,检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心绞痛分级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0%(58/84),对照组为65.4%(5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全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ET、TXB2水平下降,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ET、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能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且可维持血管收缩功能及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崔贺平  薛艳慧  赵巧凤 《河北中医》2012,34(9):1302-1303,1306
目的观察消栓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B2(TXB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消栓灵,对照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钙,2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6-keto-PGF1α及TXB2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P<0.05),TXB2明显下降(P<0.01,P<0.05),TXB2/6-keto-PGFlα值下降(P<0.01,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灵可通过调节TXB2与6-keto-PGFlα之间的平衡疗治疗DVT,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8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心电图中ST段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O、ET-1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目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有所升高,ET-1水平降低,但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行,能够显著提高ET-1水平,抑制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璐  王淑洁  张英杰 《新中医》2023,55(1):67-71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氧化脂质(P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P-LP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升高(P<0.05),P-LPO、MDA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O、ET-1、6-Keto-PGF1α、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降低(P<0.05),NO、6-Keto-PGF1α、VEG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阳活血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6例ACS不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温阳活血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随访1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肌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TXB2水平及升高6-keto-PGF1α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及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心率、心律、血压等的药物性异常变化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改变(P>0.05)。结论 温阳活血方治疗ACS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开心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开心胶囊及鲁南欣康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检测血清NO、ET-1含量;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开心胶囊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等方面与阳性对照药鲁南欣康无显著差异,但对嗳气叹息、失眠多梦及头晕头痛症状改善优于鲁南欣康,且能改善血清NO和ET-1含量,其ET—1改善优于鲁南欣康。结论开心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有明确疗效,与其保护内皮功能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益气、行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绍祥  黄鹂  刘小虹  刘亦选 《新中医》2002,34(11):18-20
目的:初步探讨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方法:从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气滞心血瘀阻证30例和气虚心血瘀阻证30例,并随机分配到行气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中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比气滞心血瘀阻证患者严重,ET与NO间的平衡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平衡明显倾向于ET;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TXB2、6-Keto-PGE1α间的平衡;2种治法对证治疗时,效果最佳。结论:辨证论治能发挥治疗的最大效应。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调节NO与ET、TXB2与6-Keto-PGF1α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6-keto-PGF1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XB2含量及TXBz/6-keto-PGF1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6-keto-PGF1α 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6-keto-PGF1α和TXB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香舒心胶囊对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158例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采用最佳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降香舒心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8周。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以及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82%,68.83%,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76%,66.23%;两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各单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vWF降低,NO,FMD均升高(P<0.01))。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SOD和MDA水平无变化。结论:降香舒心胶囊能改善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的病理变化过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导了寒凝血瘀证的内在病理机制,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主要目的]分析痰瘀互结型不稳定性心绞痛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案室.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入院后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气阴两虚兼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④评价指标:LDL-C、TG化验指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在系统研究uA文献基础上.筛选与UA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查阅UA住院患者病历及其化验单.填写“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选取LDL-C与TG结合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痰瘀互结异常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所占构成比及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测量值较其他四组显著升高(P〈0.01)。胸痹痰瘀互结型临床主要有胸闷如滞、气短痰多、舌苔浊腻、脉滑等.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生化、凝血检查的浓、黏、凝、聚的特点尤为相似。[未来展望]今后能加强相关研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痰浊型和气虚血瘀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愈梗通瘀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产,冠心病临床太改善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估于对照组;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虚血瘀痰浊型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血浆TXB2、6-K-PGF1α含量的变化,补肾祛瘀针刺法对二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补肾祛瘀针刺法,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针刺法。另设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取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血浆TXB2、6-K-PGF1α含量,并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TXB2含量均较正常组高(P〈0.05),而6-K-PGF1α含量均较正常组低(P〈0.05)。经治疗后两组TXB2均有下降(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6-K-PGF1α均有上升(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肾祛瘀针刺法能更有效的调节TxA2--PG12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是可能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金辛镇痛液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前列腺素F1α(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机制。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PGF1α和TXB2。结果麝香舒活精组、金辛镇痛液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大鼠血浆TXB2减少,PGF1α明显增加,TXB2/PGF1α值明显改善。结论金辛镇痛液对血瘀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埋线组选用天枢(双)、中脘、气海穴位埋线治疗8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ET和血清NO含量及其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ET和血清NO含量及其比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穴位埋线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管内皮因子的平衡,改善大鼠的血瘀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