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肥大细胞介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类糜蛋白酶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进而探寻通心络对受损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12只。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1小时,再灌注2小时;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通心络组大鼠予通心络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采用RT-PCR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PKCε和PKCδ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α的表达水平。Elisa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β-氨基己糖苷酶和类糜蛋白酶的水平。结果通心络组大鼠β-氨基己糖苷酶、类糜蛋白酶及PKC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β-氨基己糖苷酶、类糜蛋白酶及PKC表达水平,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受损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的病理变化过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导了寒凝血瘀证的内在病理机制,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思颖  李绍旦  刘毅  张俊修  霍旺  高路  杨明会 《北京中医药》2017,36(2):131-134,封3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左心室结构的改善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9只仅穿线不结扎。药物组大鼠分别以通心络、培哚普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2周后测量左心室梗死区面积、梗死区最小厚度、室间隔厚度,免疫组化技术测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培哚普利可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梗死面积: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小于模型组,大于假手术组(P0.01)。室间隔厚度: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增大(P0.05),但模型组、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最小厚度:培哚普利组较模型组增厚(P0.05),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较假手术组减薄(P0.01)。梗死区与室间隔厚度比: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高于模型组(P0.01),低于假手术组(P0.01)。TGF-β1与CTGF: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5,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CTGF:通心络组低于培哚普利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减少TGF-β1、CTGF的表达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模型大鼠左心室结构,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宝库,正确合理的运用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依据辨证论治的思路,辨清疾病的症候,然后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也在不断进步,通过方证对应的方法,可以对诊断明确的疾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中医药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以及30 min组。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O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NOS mRNA、iNO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血清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在心肌组织中,iNOS mRNA表达在造模5min组、10min组显著上调(P〈0.01),在30 min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 NOS mRNA在各模型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NO的调节与释放在"孙络绌急"微观病理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结扎(孙络疏失)模型大鼠血浆血管疏缩因子内皮素-1、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а、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30分钟组、造模1小时组、造模6小时组、造模12小时组、造模24小时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孙络疏失"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疏缩因子内皮素-1、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血管疏缩因子内皮素-1水平在造模1小时组、造模6小时组、造模12小时组显著升高(P〈0.05),并于24小时恢复正常;血浆6-酮-前列腺素F1а水平在各个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于12小时达到最低水平;血浆血栓素B2水平在造模6小时组显著升高(P〈0.01),而在造模12小时组、造模24小时组明显下降(P〈0.05);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在造模30分钟组、造模1小时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于1小时达到最低,而造模6小时组、造模12小时组、造模24小时组则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的微血管舒缩因子异常分泌、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在"孙络疏失"急性期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血浆微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5min组、造模10min组、造模20min组、造模30min组。采用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方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TXB2、6-keto-PGF1α、Ang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孙络绌急”各模型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于5min时达到高峰。血浆TXB2在造模5min组显著升高(P〈0.01),而在30min组其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6-keto-PGF1α水平在造模10min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并在30min时达到低峰(P〈0.01)。TXB2/6-keto-PGF1α在造模后5min至20min显著升高(P〈0.01或P〈0.05),并于5min时达到高峰,而在30min时恢复至正常水平。AngⅡ水平在造模后5min内并无显著变化,而在造模后10min开始其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呈递增趋势,且于30min时达到高峰(P〈0.01)。结论微血管舒缩因子表达异常、动态平衡破坏提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孙络绌急”急性期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AngⅡ显著升高亦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在“孙络绌急”早期即可被激活,从而参与并加剧缺血心肌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临床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特点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主要观测终点为全因死亡。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首发症状多样,以气短喘憋和胸闷为主,其次为下肢水肿和乏力,心功能多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1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仅为25%,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糖抗原125(CA125)、白蛋白、血氯、免疫球蛋白M水平。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为50%。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NT-proBNP、肌钙蛋白T、CA125、白蛋白、血氯、免疫球蛋白M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疏失”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30min组、造模1h组、造模6h组、造模12h组、造模24h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孙络疏失”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HE染色:30min及1h以炎性细胞浸润和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为主要改变,6h炎性细胞浸润最明显并伴有心肌细胞坏死溶解改变,12h和24h以心肌组织内增生改变为主,且24h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2)透射电镜:起初仅见Z线和M线迂曲模糊、闰盘局灶性模糊、线粒体轻度肿胀等轻度病理变化,随后出现心肌细胞水肿、肌原纤维灶性溶解等变化.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肌细胞坏死及血管间质内皮细胞凋亡,病变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加重趋势,12h最为严重。结论心之络病“孙络疏失”会导致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这与“孙络疏失”所导致的孙络“行血气而营阴阳、内灌脏腑,外濡腠理”功能的缺失,进而引起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的构想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 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大鼠模型,运用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p53 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 〈0.01),Bax、p53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 或P 〈0.01),Bcl-2 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ax/ Bcl-2 显著升高(P 〈0.01).结论 细胞凋亡是心络绌急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p53、Bax、Bcl-2 表达的变化参与了心络绌急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