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节段错误,多间隙突出仅摘除一个间隙,椎间盘切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侧隐窝狭窄减压不彻底。椎管内瘢痕形成神经受压是造成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结论 详细地体格检查,严格手术适应证,术中细致操作,彻底减压,保持脊柱稳定性是预防再次及多次手术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多节段腰椎疾患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症状并不平行 ,有时腰椎间盘突出是多节段的 ,有的患者影像上有多节段的狭窄。如何确定减压范围 ,是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问题[1] 。我科自从1995年 8月开始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对确定腰椎管狭窄的减压范围有很大帮助。1.临床资料 :1995年 8月~ 1999年6月 ,我科在以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为初诊的患者中 ,全部行椎管造影、CTM检查 ,对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完全相符、或影像上多节段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封闭。 5 5例患者全部为单侧症状 ,其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2 0例 ,腰椎管狭…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术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自1996年2月-2001年8月应用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共计50个病变间隙),对其诊断和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间歇性跛行和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无腰椎滑脱者。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6.4%。结论: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是正确诊断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提,节段减压术不仅对各病变间隙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并对有限潜行减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1999年3月~2004年3月,收治22例(L1-S1共49个节段)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49~68岁。以L4,5及L5、S1为主,共35个节段。均行有限潜行减压加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4~21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x线片检查腰椎稳定。按Nakai等评定标准评价:优16例、良5例、可1例。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解决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突出和狭窄,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有限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化治疗相关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致残率。方法: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采用CTE,CTM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清楚了解硬膜囊受压及粘连的程度和范围。手术采用原手术部位的侧方入路有限化操作技术,不扩大减压范围去除瘢痕组织及神经根受压的诸多因素,重建上下关节突,恢复椎管侧后方的屏障及生物力学功能。结果;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优良率90%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无改善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需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或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8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27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2例同时行椎间cage置入融合);经左前外侧入路腹膜外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1例。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0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8例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8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6个月~5年7个月,其中3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优良率为79.5%。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25.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率为80.2%。23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70%,1例行椎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等,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1990~1998年我院经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对其中术后10年以上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0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25例。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病史、骨科查体、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行腰椎MRI检查及OD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5例无腰腿疼痛症状,26例偶有腰痛及下肢酸痛,4例有明显腰腿痛。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间隙变窄22例,占62.9%,手术节段残存活动度5.0°±3.2°,均未显示脊柱不稳定,依据U-CLA标准8例(22.9%)手术节段头侧相邻节段存在退变。MRI检查6例患者原手术节段可见椎间盘突出(占17.1%),其中4例有明显腰腿痛症状;依据改良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头侧椎间盘1~5级27例,6级及以上8例;12例手术节段存在终板信号改变,占34.3%,其中ModicⅠ型4例,Ⅱ型8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OD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术式患者ODI、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和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手术节段能保留一定活动度,无脊柱不稳发生,但手术椎间隙变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高,其与腰部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合并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高位合并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 a,优26例,良7例,可2例,差2例.[结论]高位合并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严重,治疗上主张早期确诊,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9.
有限化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有限化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CT、MRI、CTM、脊髓造影定位 ,了解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范围。手术有限切除病变节段椎板及关节突 ,摘除髓核 ,潜行扩大椎管、神经根管。结果 经 2~ 18年随访 ,优良 2 0例 ,可 2例 ,差 1例。结论 有限化手术能摘除髓核 ,也能行根管减压 ,脊柱损伤小 ,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4例颈腰段并发的椎间盘病,其临床特点为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和体征。经X线、CT和MRI检查显示颈、腰椎间盘并存的突出或膨出,多节段受累常合并混合型椎管狭窄症。该病常发于老年人。两节段受压症状可互相干扰,该病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是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关键。对患者进行随访,2节段症状并重时应首先做颈椎手术,症状一轻一重,选择症状较重的节段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较一般单发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化治疗相关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致残率。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采用CTE、CTM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清楚了解硬膜囊受压及粘连的程度和范围。手术采用原手术部位的侧方入路有限化操作技术,不扩大减压范围去除瘢痕组织及神经根受压的诸多因素,重建上下关节突,恢复椎管后方有屏障及生物力学功能。结果显示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优良率92%。认为有限化手术兼顾到了神经根的彻底松解及上下关节突的生物力学功能,使手术的创伤降低到最小,再次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三维形态学观察 ,提高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MED)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腰椎间盘及其邻近结构的三维形态 ,分析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原因和范围 ,设计腰椎间盘镜下专用手术器械 :骨刀、骨镫 ,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局限性腰椎管扩大减压术 110例。结果 统计 90例 116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横断位 4种形态、矢状位 3种形态、冠状位 3种类型 4种位置及其邻近病变对硬膜囊、神经根的 7种影响 ;110例手术经 1~ 2 5个月随访 ,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 80例、良 2 4例、可 6例、差 0例 ,优良率 96 .1%。结论 腰椎间盘三维形态学可全面表达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邻近病变对神经组织压迫的性质、部位、程度 ,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和术前评估、入路指导及整体手术设计的依据 ;针对性添制特殊器械后 ,运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局限性椎管狭窄 ,但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手术后短期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238例,手术方式包括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术后7例因腰腿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在短期内进行再次手术,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7~67岁。再手术原因包括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伴髓核组织残留2例,椎弓根螺钉误置2例,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2例,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椎间不稳1例。结果 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有效随访6~12个月,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有改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有所缓解,疗效满意。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发生髓核组织残留致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椎弓根螺钉误置;要重视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经皮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髓核摘除术最初由日本土方久等[1]于1975年报道,以减压为机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3年Kambin等[2]报导9例,我们自1986年开始采用[3、4]。1989年国外有多篇报道。进入九十年代报道逐渐增多,方法和器械有些不同的变化,但基本机理和主要方法还是一致的。我们10年来治疗110例,优良率88.2%。亚临床资料110例共有177年患病椎间盘,施治176个椎间盘,112次手术。1例有2节椎间盘突出,1节漏诊未施行;1例器械故障,1例骨刺阻碍施行2次手术,故施术178盘次。患病节段分布、手术节段及侧别见表1~4。2手术方法2·1术前准备本前须各有…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误及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西安西京医院1955年1月~1993年12月所有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2242例进行复查、整理,其中再手术者98例,43例(其中外院转入24例)因第一次手术失误,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一步加重,或合并其它症状而需再手术治疗,对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43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术中未找到突出间盘,仅行减压术和髓核未取尽。43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5.3%。结论:(1)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术中应注意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既不能遗漏椎间盘突出或未解除椎管狭窄,也不能扩大减压损伤。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又要注意解决脊柱稳定性,对并发症要及时处理。(2)二次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进入椎管后细心分离粘连,摘除突出的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17.
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例保守治疗,9例再手术治疗.随访2~3年,平均2年7个月,全部有效。结论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初次手术髓核组织残留多少、侧隐窝大小、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及腰椎不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预防性神经根管扩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对术中预防性神经管扩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自1995年9月~12月,共计有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患者。在摘除髓核后,对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者,行神经根管开大,使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对不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者,行上关节突内侧壁潜行咬除,扩大了神经根管的容积,为神经根通道提供了储备空间。结果经平均随访4年,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4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结论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同节段的复发和邻近节段的再发及病变节段神经根管狭窄。再手术时,在摘作髓核后,应行预防性神经根管开大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治疗手术方法.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脊柱序列好、稳定性好且突出物为软性的病人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而脊柱序列欠佳、稳定性欠佳且突出物为骨性则采用椎板减压加节段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平均2年,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突出物的性质、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决定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减压加节段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损伤,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11例,D级27例。按术前患者X线片、CT及MRI显示的脊髓受压原因,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单个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组14例,合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组2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50例患者均有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其中8例伴后纵韧带损伤,5例伴关节突骨折,3例伴棘突间韧带损伤。50例患者均有颈脊髓受压与损伤,均行颈椎减压、融合与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包括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HNP组的DLC损伤均为1个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92.85%,均采用前路手术。合并CS组,1个节段DLC损伤16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4例,多节段损伤时均为相邻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84.61%,行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例。合并OPLL组,1个节段DLC损伤4例,2个节段6例,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60%,行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8例提高1级,22例无变化。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DLC损伤特点与术前的颈椎病理状态有关,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不完全一致;制定手术方案时,颈椎稳定性重建应包括DLC损伤节段,同时兼顾脊髓受压节段的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