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认为,椎间盘的运动学改变是其相关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椎间盘生物力学的改变会引起椎间盘的细胞代谢、营养供应、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协同作用、相互影响,进而造成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由于脊柱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复杂的发病机制,传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的技术局限性和伦理局限性,因此学者们开始使用椎间盘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笔者对椎间盘有限元模型的种类、应用及各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回顾,为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分析、治疗手段的选择、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忠海  侯树勋  李利  虞舜志  侯铁胜 《中国骨伤》2014,27(12):1050-1055
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符合DCI植入指征的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岁.脊髓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病变节段:C3,4 1例,C4,56例,C5,66例,C6,74例,C3,4合并C5,6、C6,72例.19例患者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其中2例同时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mJOA)、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扣患者满意度(PSI)评价临床疗效.测量DCI植入节段的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DHI)以及相邻节段的ROM.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8个月.mJOA评分术前13.6±1.1,末次随访16.3±1.2,平均改善率为85.0%;NDI评分术前17.1±7.4,末次随访6.1±3.9;VAS评分术前6.6±1.4,末次随访1.4±0.8;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术前ROM (7.6±1.9)°,末次随访(7.8±2.1)°;C2-C7节段术前ROM (38.6±7.2)°,末次随访(39.9±6.4)°;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DHI术前(6.3±1.1)mm,末次随访(7.1±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未见异位骨化.MRI随访发现38个相邻节段中3个(8%)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早期随访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的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病发生,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4例胸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61例和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56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7例为保守治疗组。多时间点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测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计算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术后3 d手术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PKP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保守治疗组VA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3个月随访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KP组和联合组术后3 d和3个月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联合组在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1)。与术前对比,保守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手术组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和联合组间D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KP组和联合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手术组在纠正Cobb角、恢复椎体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种方法均可减轻疼痛,矫正Cobb角并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两手术组短期随访效果接近,较保守治疗组存在一定优势;保守治疗时需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反复折磨,而且对机体健康以及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关于腰痛的原因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随着研究的深入,腰椎小关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1年Goldthwait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1927年,Putti提出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和炎症可能通过神经激惹引起坐骨神经痛.1933年Ghormley将腰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定义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52%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源于小关节退变,进一步说明了腰椎小关节在腰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3].然而,目前针对小关节源性腰痛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笔者就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旨在加深对腰椎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移植物具有天然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是骨移植材料中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局限性。目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以提高脊柱融合率。但其应用范围远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因此研制出新型骨修复材料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脊柱外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腰椎间盘切除加椎体间融合术一直是治疗DDD的“金标准”。但由于椎体融合牺牲了关节的活动性,并使得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因此,保留关节的活动和腰椎生理运动对于术后的远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采用腰椎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0 ml.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0DI为(25.4±4.2)%、JOA评分为(25.8±1.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6.7%.滑移程度末次随访为(9.8±3.9)%,滑脱复位率为743%,2年融合率为97.7%.结论 应用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78例采用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为62.4岁。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120-210min)。随访0.5-5年,平均3.9年。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明显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3±1.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2±0.6,ODI由术前的59.6%±9.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8.4%±3.2%。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其治疗需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0)的理论基础、手术技巧、临床效果及UPJO手术新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46例UPJ0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5~400min,平均186min;术中出血量5~30ml,平均20ml;术后住院时间6~20d,平均7.5d。围手术期尿漏2例,1例因术后吻合口出血导致,1例因术后护理不当夹闭尿管造成,均保守治疗治愈。45例术后随访肾积水及肾功能均得到改善,1例患者因肾积水加重再次行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结论:经后腹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初发UPJO具有安全、成功率高、无腹腔并发症等优点,可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能否用于第二次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忠海  刘金龙 《河北医学》2011,17(9):1193-1195
目的:探讨德莫林喷雾剂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我院及承德附属医院住院的64例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切口换药时应用德莫林喷洒创面,对照组应用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并盐水纱条引流,对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感染切口愈合时间自发现之日起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