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护士人文关怀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专业的教育与引导,然后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发展。所以,护理实践教学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护理实验、临床见习、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护生的理论基础、熟练了护理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病患的关爱精神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老师对护理本科生"爱心义工活动"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及对活动的建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问卷,对护生进行"爱心义工活动"的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部、门诊部共76名临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老师对护生的"爱心义工活动"实施情况基本满意,认为可在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上有相应改进.[结论]应考虑在义工活动前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并适当缩短活动时间,从仁爱之心、基本操作、心理护理等方面提升"爱心义工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情况,探讨专业性社会实践对培养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我校312名本科护生,应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95.5%的护生参与过社会实践,其中参加医院自主见习的人数最多,占52.9%;68.9%的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积累就业经验;绝大部分护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后自身人际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结论]本科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积极为护生搭建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护生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贺林  邓洁  刘娟  尹华华 《护理研究》2010,24(9):2291-2293
[目的]了解临床老师对护理本科生"爱心义工活动"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及对活动的建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问卷,对护生进行"爱心义工活动"的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部、门诊部共76名临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老师对护生的"爱心义工活动"实施情况基本满意,认为可在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上有相应改进。[结论]应考虑在义工活动前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并适当缩短活动时间,从仁爱之心、基本操作、心理护理等方面提升"爱心义工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培养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爱心素质。方法对我院2007级自愿报名的120名护生进行职业爱心素质教育培养,并于活动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护生对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开展爱心职业教育对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精神、法律意识、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爱心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受教学生集体的职业理念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在养老机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中护理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探讨建立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必要性和措施.方法 117名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活动组和专业性活动组分别开展活动,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护生对自身综合素质评价比较有差异,"学习兴趣"、"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再次参加意愿"明显高于常规活动组.结论 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动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持久良性发展,建议在养老机构建立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学校与机构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增加活动载体,优化实践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职护生早期参加医院内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将2010级及2009级护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护生从入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其参加医院内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实行早期分散式临床见习;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常规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一次性见习。在实习后期对两组护生进行毕业总成绩、护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及护生对两种教学模式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毕业总成绩优良率、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参加医院内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护生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强化其职业意识,促进其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及自信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士的临床综合护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综合护理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理论联系实践、思维与分析、技能操作、沟通协调、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能力[1].因此,护理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积极采取多种途径来培养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护理人才.校外社会实践就是护理职业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包括到医院见习、临床实习、到社区养老院、孤儿院、街道等进行自愿服务活动.有国外研究学者研究证实,参加有教育目的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2].我校组织护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能力、心理、道德、健康诸方面综合体现,而培养护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则促进护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更好地完成实习计划。因此,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护理本科生参与养老机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护理本科生参与养老机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探讨建立长效机制的措施。方法将117名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活动组和专业性活动组开展活动,实施1年后进行综合效果自我感知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护生对参加养老机构社会实践自我感知评价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提高了沟通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利用认同率专业性活动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激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为使护生参与养老机构专业性社会实践形成长效机制,应在机构与学校之间形成共识与合力,加快建设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增加活动载体,优化实践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职护生实习期多元化人文素质的培育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在职业情感、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健康教育、情境意识等方面的多元化人文素养的熏陶及培育方法。方法以51名实习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程"双导师制"的"关爱链"传递和榜样作用,实习后期的星级宾馆服务培训以及贯穿整个实习期的相关人文理论课的培训,对护生综合能力(即多元化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实习后期较实习初期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多元化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较高人文实践素养的合格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使用重外淡内教学法培养护生护理专业技能,使护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方法:通过简化优化理论知识,利用视听材料增强感性认识、模拟操作、突出应用、自由训练、全面考评等程序化方式教学。结果:利用重外淡内教学法所培养的护生在综合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方面均有优异表现,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教学目标,为培养新型的临床专业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结论:重外淡内教学法能够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联系起来,是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方法。本教学方法所教护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中专护生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人文精神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采用加强人文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师生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等课外活动方式。结果护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中人文素质考评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文化修养、审美素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给予认可。结论在课外活动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可以提高中专护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吴亚君 《护理研究》2007,21(19):1737-1738
[目的]从护生角度了解自我沟通能力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已完成4周临床见习的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36.75%护生对自我护理沟通能力评价好,大多数护生认为护理实践中需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护生专业素质是达到主动和有效护患沟通的关键,护生需要训练有效的沟通能力。[结论]经验性实践活动对强化护生的专业行为和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护士专业态度可促进关爱行为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临床见习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重要环节,如何使护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临床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十分重视病例讨论教学,大量应用各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科护生“双导师制”临床带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本科护生实施"双导师制"临床带教的尝试与实践,旨在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与综合素质。方法:自2005年6月起,我院对65名本科护生实施了"双导师制"临床带教模式,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具体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结果:"双导师制"带教得到了大多数护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双导师制"临床带教方法,对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君 《护理研究》2007,21(7):1737-1738
[目的]从护生角度了解自我沟通能力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已完成4周临床见习的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36.75%护生对自我护理沟通能力评价好,大多数护生认为护理实践中需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护生专业素质是达到主动和有效护患沟通的关键,护生需要训练有效的沟通能力。[结论]经验性实践活动对强化护生的专业行为和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护士专业态度可促进关爱行为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描述,为高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用人单位和高职护生实施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思想稳定;具有良好的护理礼仪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心理素质问题突出;工作中缺乏责任感、慎独精神及法律意识;沟通能力与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欠佳;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人文知识贫乏,写作能力较差;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较为肤浅。结论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高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目标、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实施全程式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可以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思维培养中起着桥梁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也对后期的临床实习产生影响。小讲课是护生见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实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临床小讲课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体,护生处于被动授学地位,存在护生主动性不够的弊端。为了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儿科高职高专临床课间见习中试行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涌静  李玲军 《护理研究》2008,22(27):2528-2529
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思维培养中起着桥梁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也对后期的临床实习产生影响.小讲课是护生见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实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临床小讲课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体,护生处于被动授学地位,存在护生主动性不够的弊端[1,2].为了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儿科高职高专临床课间见习中试行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