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补气中药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药性的补气中药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用甲基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补气中药对刀豆蛋白A(ConA)、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LPS)诱导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分析补气中药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人参、黄芪、白术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IL-2、IL-10的分泌,人参还能促进IFN-γ的产生;西洋参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抑制IL-2、IL-12和IFN-γ的分泌,促进IL-10的分泌。结论: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虽然都是补气中药,但由于寒温药性的不同,其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可能作用机制显示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针对补气类中药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影响,回顾近年常用补气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其总结为利尿与抗利尿两个方面,其中利尿类包括黄芪、白术、党参,抗利尿类包括人参、西洋参、甘草,并从实验和理论层面分别阐述其利尿与抗利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补气类中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I(MHC-I、MHC-II)类抗原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癌旁组织、慢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组织MHC-I、MHC-II类抗原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MHC-I、MHC-II类抗原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26.58±11.21、29.85±10.8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2.36±25.59,63.89±18.46)、慢性胃炎(78.51±21.26,66.55±23.24)、胃溃疡(74.88±24.29,61.36±27.71)及正常胃粘膜组织(76.13±16.22,66.32±16.53)(P均<0.01),而癌旁组织、慢性胃炎、胃溃疡及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MHC-I、MHC-II类抗原表达分别为(40.32±19.56,31.67±14.38)、(29.51±17.16,30.29±13.78)、(10.83±5.51,28.71±11.64),MHC-I在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MHC-II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伴远处淋巴结转移较局部转移和无转移MHC-I、MHC-II类抗原表达明显降低,后二者也有明显差异(P均<0.05);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胃粘膜MHC-I、MHC-II类抗原表达较单纯慢性胃炎明显降低(P均<0.05);肠上皮化生较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无明显差异(P>0.05);而重度不典型增生较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胃粘膜MHC-I、MHC-II类抗原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MHC-I、MHC-II类抗原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黄芪甲苷体外作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206、MHCⅡ和CD80/86)表达,Real time-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iNOS、YM1和Arg1)的表达,ELISA测定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TGF-β)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单独处理未能诱导M2型巨噬细胞生成,但其与IL-13联合处理可明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206、YM1和Arg1的表达,下调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和CD80/86的表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协同作用方式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人参、西洋参三味补气中药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黄芪组、人参组、西洋参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右颈总动脉逆行插管依法测量左心室功能。经十二指肠各组给予相应药物。于冠脉结扎15 min(药前)及药后60、90、120、180 min检测心肌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期压力(LVP)、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心肌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期压力(LVEDP)、最大压力下降速度(-dp/dtmax)]、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总外周阻力(TPR)]。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模型组犬的LVP、±dp/dtmax、CO明显下降,LVEDP、TPR增加。三种中药提取物均可改善心肌缺血犬心肌舒缩功能,其中增加LVP、+dp/dtmax以黄芪、人参效果较好;降低心肌缺血犬的LVEDP,增加-dp/dtmax以西洋参效果较好;黄芪可增加心肌缺血犬的CO。结论:三味补气中药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缺血心肌舒缩功能及心脏的泵血功能,但黄芪、人参长于改善缺血心肌的舒缩功能,西洋参长于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KT-PCK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用FACS检测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后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比例变化及其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DC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FACS检测DC细胞对T细胞的细胞因子IFN-γ,IL-4分泌的影响.结果: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DC细胞的MHC-II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术可以较单一热疗方法更有效的增加DC细胞的比例和增强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57BL/6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后脾脏不同免疫细胞的含量及其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 将1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5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伯氏疟原虫虫株,6天后分离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DC)及其细胞表面分子CD69、MHCⅡ、CD80、TLR2的百分比含量。结果 感染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面分子CD69、CD80、MHCⅡ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升高,且CD69、CD8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HC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的TLR2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DC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脾脏DC表达CD69、CD80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TLR2、MHCⅡ所占比例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伯氏疟原虫的C57BL/6小鼠脾脏中DC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和DC表达细胞因子CD69、CD80的能力上升,由此笔者认为巨噬细胞和DC可能会通过增加其自身CD69和CD80的表达水平来抵抗伯氏疟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提取物黄芪多糖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荷瘤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PD-1/PD-Ls通路的调节作用,阐明相关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对荷瘤小鼠进行黄芪多糖干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CK-8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IL-2、IFN-γ的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PD-L2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PD-L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可显著抑制B16-F10细胞在C57BL/6小鼠腋部皮下移植形成肿瘤的生长(P0.01);促进荷瘤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升高荷瘤小鼠外周血IL-2、IFN-γ的分泌水平(P0.01);抑制荷瘤小鼠脾组织PD-1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抑制小鼠肿瘤组织中PD-L2的mRNA表达和PD-L1、PD-L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芪多糖能抑制荷瘤小鼠皮下黑色素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黄芪多糖调节PD-1、PD-Ls分子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甙对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和分泌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西洋参茎叶总皂甙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以NO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以溴化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代谢能力及产生IL-1的活性.结果:西洋参茎叶总皂甙可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和产生NO,且NO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对IL-1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西洋参茎叶总皂甙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可能是西洋参茎叶总皂甙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制订香砂养胃软胶囊质量标准,对木香、白术、陈皮、厚朴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从大量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一组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一新途径。方法:首先联合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一组可能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然后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 nm-400 nm波长内扫描药物UVA和UVB段紫外吸光度值、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在酶标仪490 nm波长处检测产物吸光度值(A490)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药物DPPH清除率和DPPH半清除率(IC50)。结果: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人参、当归、茯苓、川芎、防风、白术、苡仁、桔梗、槐花、芦荟、黄芩、白芨、栀子、白芷、黄芪共15味中草药。其中槐花、芦荟、白芷UVA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1),黄芩、槐花、芦荟UVB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芦荟、白术、槐花、茯苓、白芨和人参的酪氨酸酶抑制率较高,而芦荟和白术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强(P<0.05);上述中药对DPP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槐花、黄芩DPPH清除率和IC50接近于对照组(P 〉0.05)。最终筛选出人参、茯苓、白术、苡仁、桔梗、黄芪、黄芩、槐花、芦荟和白芨10味中草药。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10味中草药具有广谱紫外线吸收功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氧化作用,可为进一步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实验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泽泻汤加味方治疗高血压最佳组方配伍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泽泻汤加昧方降压效果的最佳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取造模成功的高血压模型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根据泽泻汤原方宗旨,确定泽泻(因素A)为君药;并以原方的用量比例泽泻:白术:5:2为基础,确定白术(因素B)的相应剂量;考虑到加用石菖蒲、泽兰(因素c)后的影响,确定石菖蒲、泽兰2味用量相等,2味用量之和不超过泽泻汤原方用量,设计为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各组按正交表中相对应的剂量配伍而成的水煎剂进行灌胃给药,连续4周。测定实验前后大鼠尾动脉血压及尿量变化。结果泽泻汤加味方降压效果最佳组合为:A1B1c3,即泽泻21g,白术9g,泽兰、石菖蒲各15g。结论泽泻汤加味方在泽泻:白术:5:2,且泽泻+白术=泽兰+石昌蒲的药用剂量时,降压效果最佳;其降压作用初期与利尿有关,长期降压作用与利水活血祛痰的综合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含红芪或黄芪玉屏风散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分别以含黄芪玉屏风散、含红芪玉屏风散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青龄小鼠14d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与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体内实验分别以含黄芪玉屏风散、含红芪玉屏风散、胸腺肽溶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SAMP8小鼠14 d后取血和脾脏制备成血清及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上清液及血清中TNF-α含量均增高,脾淋巴细胞中CD28分子、p38MAPK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其中体外实验中含红芪玉屏风散组TNF-α含量及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均高于含黄芪玉屏风散组(P0.01),体内实验中含黄芪玉屏风散组TNF-α含量高于含红芪玉屏风散组(P0.05),含红芪玉屏风散组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均高于含黄芪玉屏风散组(P0.05),中药组效果均不及胸腺肽组(P0.05)。结论含红芪或黄芪的玉屏风散对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活化均具有增强作用,起到一定的抗免疫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文献中的处方用药,探讨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组方原则及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有关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处方,使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其使用原则和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50首,涉及中药118味,共计496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等,50个中药复方中有明确中药剂量的复方为46个,其中用量≥30g的中药为生地黄、鱼腥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牛角、青蒿等,运用SPSS23.0对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显示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中现代医家多用生地黄、黄芪、知母、柴胡、甘草等药。结论: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清补结合、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高祥福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以便更好指导和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资料,运用Excel 2019对使用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包括性味、归经、功效等,并选取使用频次>49次的高频中药,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共计340诊次,共使用中药115味,总频次为4766。药物四气前3位为寒、温和平;五味前3位为苦味、甘味和辛味;药物归经前3位是肝经、脾经和肺经;按功效排序,前3位为补虚药、清热药和解表药。高频中药共28味,以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和健脾化湿药6大类为主。聚类分析提示高频中药可聚为3类,且聚拢趋势较好,第一类为杜仲、续断、延胡索、防风、山药、生地黄、丹参,第二类为黄芩、黄连、葛根、淫羊藿、薏苡仁、牛膝、苍术、牡丹皮、黄柏、穿山龙、茯苓、川乌、青风藤、佛手,第三类为黄芪、当归、麻黄、附子、桂枝、知母、川芎。[结论]高祥福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用药上寒温苦辛甘并用,多应用补虚药和解表药,病程中注意活血化瘀,标本兼治,同时配伍清热泻火、祛风除湿中药,从而可起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牡蛎肉与黄芪防治去卵巢大鼠脑衰老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4月龄的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分别给予牡蛎肉、黄芪和牡蛎肉加黄芪水提液灌胃3个月,测定大鼠脑组织生化指标和形态计量学。结果牡芪水提液组大鼠较牡蛎肉和黄芪水提液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而丙二醛含量下降,纹状皮质分子层厚度增加,分子层厚度和皮层总厚度的比值下降,海马CA_1区单位面积大锥体细胞数增多。结论黄芪能够增强牡蛎肉水提液延缓去卵巢大鼠脑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处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国家及各省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疫情确立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以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整理其中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药,运用关联规则、药物复杂网络关系和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和K-Means算法进行药物聚类,分析组方核心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 纳入治疗方剂共639首,共涉及单味中药237味。频繁项集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杏仁、麻黄、石膏、黄芩、半夏、藿香、茯苓、陈皮、苍术、厚朴、连翘等,主要为宣降肺气药、清肺解毒药、芳香化湿药等,并形成支持度较高的药对、药组如麻黄、杏仁、石膏、黄芩配伍,茯苓、半夏、藿香、陈皮配伍等;频繁且相关结果显示,有些药对支持度不高但关联紧密,如附子、山茱萸、人参,草果、槟榔等组成的药对;复杂网络结果显示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黄芩为核心,与厚朴、苍术、草果、槟榔、茯苓、连翘、半夏、藿香、陈皮等形成紧密关系;聚类分析获得6类药物社团,具有清肺解毒、芳香化湿、辟秽化浊、通腑解毒祛瘀、回阳救逆、补气养阴等配伍特征。结论 结合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COVID-19用药与配伍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疫病提供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三叶青及其与人参、莪术配伍对荷MFC615小鼠的调节性T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前胃癌肿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荷瘤未用药7d组、三叶青7d组、三叶青+人参7d组、三叶青+莪术7d组,荷瘤未用药14d组、三叶青14d组、三叶青+人参14d组、三叶青+莪术14d组,每组9只。设正常组18只为对照。接种7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正常组及荷瘤未用药组不灌胃。观察不同时期平均肿瘤体积、小鼠死亡情况;给药7d后,处死7d组及一半正常组动物。给药14d后,处死剩余全部,取外周血、脾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COX-2、PGE2含量。[结果]①抑瘤率:三叶青组、三叶青+人参组、三叶青+莪术组抑瘤率分别为20.84%、32.26%、8.81%;②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14d时,三叶青+人参组Treg比例明显低于荷瘤未用药组;③脾脏Treg比例:三叶青+人参组Treg比例14d较7d未明显升高;④血清COX-2、PGE2含量:14d时,三叶青+人参组COX-2、PGE2含量明显低于荷瘤未用药组。[结论]①抑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三叶青+人参、三叶青、三叶青+莪术;②三叶青+人参组14d给药效果优于7d;③三叶青与人参配伍可以显著降低荷瘤鼠脾脏及外周血Treg比例及血清中COX-2、PGE2含量,延缓肿瘤进展,逆转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20.
甘草降低黄药子致小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药子配伍甘草对黄药子所致实验小鼠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将9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分为黄药子高剂量组、黄药子低剂量组、黄药子甘草(2:1)配伍组、黄药子甘草(1∶1)配伍组、黄药子甘草(1∶2)配伍组和对照组。所有试验组分别给药30 d后,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的生理、生化和病理指标。结果黄药子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出现肝损害,小鼠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不同甘草比例配伍能减轻黄药子所致的实验小鼠肝脏指数、ALT、AST升高,与黄药子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能改善实验小鼠的肝脏组织病变。结论黄药子对肝脏的损害属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甘草能明显减轻黄药子造成的肝损害,黄药子甘草1∶2的配伍比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