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创伤复合应激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和醛固酮的变化规律 ,为研究提高部队应对应激反应的能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湿热创伤对照组动物以去离子水灌胃 1周 ,造成背部浅Ⅱ°烫伤 ,置于仿真模拟气候舱 (干球温度 37± 0 .5℃ ,相对湿度 6 5 %± 5 % ) 1~ 2h ,每组各分为热应激 1,2 ,4 ,10h 4个时相点 ;(2 )湿热创伤给药组给予维生素C、L 精氨酸、维生素E组成的复合营养素灌胃 1周 ,创伤和湿热、时相点处理同 (1)。结果 对照组和给药组血浆SOD、MDA含量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 1h与对照组其余各时相点及给药组各时相点间血浆NO、血清AL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 早期肠道营养对于减轻应激、保护器官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温和内毒素(LPS)复合因素对RAW 264.7细胞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分为37,40℃对照组,37,40℃LPS组.用RT-PCR方法检测RAW 264.7细胞IL-1 βmRNA表达.结果 RAW264.7细胞在37和40℃加或不加LPS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变化IL-1 βmRNA表达各不相同,在37℃条件下,LPS组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IL-1 βmRNA表达不断增强;40 ℃条件下对照组IL-1βmRNA表达亦表现出不断增强,而LPS组IL-1 βmRNA表达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结论 高温和内毒素复合因素能够下调RAW 264.7细胞IL-1 βmRNA表达,考虑其原因与高温和内毒素复合因素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及该条件下RAW 264.7细胞的大量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核因子-κB(NF-κB)和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方面对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BALB/c小鼠,以鼠肝炎冠状病毒(MHV-A59)和大肠埃希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MHV-A59鼠肝炎模型和大肠埃希菌鼠肝炎对照模型,以正常健康小鼠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表达[吸光度(A)值],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冠状病毒模型组、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小鼠肝脏NF-κB表达分别为A=0.305,A=0.245;外周血Th1/Th2(IFN-γ/IL-4)比值分别为(2.17±0.16),(2.09±0.06)pg/mL,均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冠状病毒模型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肝脏NF-κB表达增强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小鼠冠状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湿热环境中强度劳动时湿黑球温度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的目的在于,依据湿黑球温度(WGT)的变化与人体生理反应间的关系,提出比较适合我军实际情况的WGT安全上限和耐受时间。实验在热区野外进行。实验观察了受试者的心率、肛温、出汗率、生理紧张指数等八项生理指标及自觉症状和体征等。结果提示,(1)WGT与热环境中劳动者的生理反应关系密切,r值显著性检验,P均小于0.01;(2)WGT能够客观地反映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相应的人体生理反应变化,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环境热强度评价指标;(3)中强度劳动4h WGT的安全上限值为27.0~28.0℃;(4)在我国南方湿热环境中,当WGT为29.0±1.2、30.0±1.0、31.0±0.6℃时,中强度劳动的人耐受时间分别为4、3和1h左右。  相似文献   
5.
将家兔和狗暴露于热环境,使动物肛温升至42.5℃(家兔)和43.0℃(狗)。实验动物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室温20~25℃),过热对照组(不治疗),输液对照组(静脉输32±0.3℃生理盐水)和输冷液组(家兔和狗分别静脉输1.2±0.34℃和2.0±0.1℃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表明,肛温的最大下降值,输冷液兔组为2.43℃,输冷液狗组为2.81℃,输液对照兔组为0.5℃,过热对照兔组肛温不下降,过热对照狗组下降1.1℃。输冷液动物的活存率显著比过热对照组和输液对照高。热损伤病理改变,输冷液组显著比过热对照组和输液对照组轻。  相似文献   
6.
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的TNF-α与TG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毒株)与大肠杆菌导致的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模型TNF-α与TG水平的研究,从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角度评价两种温病湿热模型特征;方法: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肠菌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小鼠血液和提取血清,用ELISA法和磷酸甘油氧化法分别测试各组的TNF-α与TG水平,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用q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病毒组与肠菌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病毒组比肠菌组升高显著;两种模型小鼠TG水平虽有升高但组间变化无差别。结论:"内湿"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有关,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所致的湿热证模型炎症反应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模型进行治疗,并探索其中可能存在信号通路,为评价其作用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切片NF-κB阳性光密度值;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其NF-κBmRNA的表达,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并计算肺指数抑制率,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的小鼠肺病变程度明显好转,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及腹腔巨噬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疗效显著,而它是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来干预肺泡内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高温下身着防毒服活动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关系,为个体中暑预警装置提供相应实验数据。方法:19名男性健康青年,着全身式防毒服在干球温度为35.0-37.0℃、湿球温度为30.0-33.0℃的人工热气候室内进行踏阶、跑步等活动,用日本光电6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观察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当肛温达39.4℃以上或自觉不能继续坚持实验时终止。结果:受试者肛温(Y)与右腰皮温(X1)、右胸皮温(X2)和右背皮温(X3)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肛温与上述三点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82和0.975;肛温与三点皮温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1=9.489+1.279X1,Y2=1.990+0.973X2,Y3=4.036+0.909X3。结论:三点皮温可代替肛温作为个体中暑预防装置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1例门诊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为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病例资料的发病节气、中医病名、证型、症状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证候学的角度讨论了岭南地区该类疾病证型的"湿热"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神经营养保护,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夹闭沙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随机分为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组、丹参治疗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在沙鼠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后,分别在6 h、连续3 d、连续7 d给予腹腔注射神经营养因子、丹参以及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胞浆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生理盐水组中,B细胞淋巴瘤2蛋白表达无论是在第6小时,还是第3天或者第7天,都明显最低,而丹参组次之,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组表达最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第6 小时表达最高.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无论是在第6小时,还是第3天或者第7天,在生理盐水对照组中都有阳性表达;但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组及丹参治疗组,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几乎没有表达或者表达极低;在同组内不同时间,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和中药丹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6 h内神经营养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