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毒学特点。[方法]设计针对HBV S基因片段扩增的引物,采用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对128例HBV感染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并检测了HBV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结果]128份血清中,基因C型104例,占81.25%;基因B型22例,占17.19%,未检测到其它基因型。有2份血清未能明确分型。[结论]山东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在慢性HBV携带者中基因C型的比例明显低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细胞癌患者;HBV基因B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基因C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病毒学特点。HBV DNA基因C型感染者的HBeAg阳性率、病毒载量及BCP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基因B型。提示有可能基因B型更容易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高HBV复制水平的基因C型更容易导致反复的肝脏炎症活动。不同HBV基因型的病毒学特点部分决定了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在国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国内8个地区88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RFLP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病情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病毒B(20.77%)和C (78.22%)基因型为最常见,仅1例为D基因型;所有B基因型均为Ba亚型,C基因型中仅发现C2和C1亚型。北方地区患者多感染C基因型(83.62%)/C2亚型(90.32%)。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患者(P<0.000)。不同年龄段B基因型和C基因型比较发现,感染B基因型的患者在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比例呈现相反趋势(P=0.000)。C1和C2亚型患者的年龄相近。各基因型在肝硬化、慢乙肝和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无差别。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C型患者(P<0.05)。结论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和C2亚型为主。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小于C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州市监狱和劳教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为制定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血清标志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用型特异性PCR进行乙型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在652份标本中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分别为19.8%、41.0%、5.8%、17.6%和75.2%;73份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B型57份(78.1%)、C型15份(20.55%)和未能分型1份(1.37%)。[结论]福州市监狱和劳教所人群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我市普通人群。HBV感染者优势基因型为B型,其次C型。监狱和劳教所人群应是我市HBV防治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免疫应答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免疫应答检测的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HBeAg、HBV-DNA水平差异,乙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结果 2 968例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39.05%)和C基因型(57.01%)为主,男女性平均年龄、HBV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C基因型血清HBsAg浓度和HBV-DNA拷贝数均高于B基因型(P<0.01);乙肝患者血清IFN-γ、IL-4、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IFN-γ/IL-4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C基因型血清IFN-γ/IL-4低于B基因型,IL-17、IL-23高于B基因型(P<0.01)。结论 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主要以感染C、B型HBV为主,C、B型可能与血清病毒学指标及HBV相关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阴性者与HBeAg阳性者的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观察年龄、性别、乙肝病毒基因型、血清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比较,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均无差异;HBeAg阴性组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5.14±0.63)log 10copies/ml 低于HBeAg阳性组(6.66±0.75)log10copies/ml,(t=10.386,P<0.001);两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因型B占26.2%(11/42),基因型C占54.8%(23/42),B/C混合型占19.0%(8/42),HBeAg阳性组基因型B占12.5%(6/48),基因型C占87.5%(42/48),(χ2=14.580,P<0.001)。结论 HBeAg阴性与阳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乙肝病毒基因型构成特点、病毒DNA载量上有差异,两组肝功能受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石家庄地区乙肝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探索其与乙肝感染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7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型/亚型检测,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描述和检验。结果基因型检测成功样本共233例,其中,C型占81.11%(189/233),B型占18.03%(42/233),D型占0.86%(2/233),基因亚型检测结果为:C2亚型占75.10%(175/233),B2亚型占16.74%(39/233),C1亚型占6.01%(14/233),B1亚型占1.29%(3/233);原发性肝癌、慢性乙肝患者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肝硬化(P=0.013,P=0.026);C基因型HBV感染者相对B型具有更高的HBe Ag阳性率和HBV DNA滴度(P=0.012,P=0.002);相对B型,C型HBV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P=0.006),且具有显著更高的患癌风险(P=0.029)。结论石家庄地区流行HBV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C2、B2为主要亚型,HBV C型感染者更容易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但是需要更大样本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及有关位点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88例乙肝患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S区和C区序列并测序。[结果]在88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C基因型52例(59.09%)、B基因型36例(40.91%)。B基因型的平均年龄为(38.56±12.55)岁,低于C基因型的(44.54±15.72)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的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率(66.67%)高于C基因型(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50.00%和50.77%,分别高于B基因型的27.78%和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应加强HBV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张家口地区人群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其与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荧光实时定量PCR对10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对患者肝病临床类型、血液乙肝病毒DNA定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①张家口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主要以B型、C型与B+C混合型为主,107例患者中B型32例,C型30例,B+C混合型45例;②C型患者HBV DNA浓度、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肝硬化发生率、肝癌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型及B+C混合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家口地区乙肝患者病毒基因型以B型、C型及B+C混合型为主,C型患者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BsAg阳性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深圳地区304例常见血清学模式与136例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常见与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C型和混合型B+C,以B型和C型为主。常见血清学模式之间和少见血清学模式之间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圳地区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其次为混合型B+C。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与临床表现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地区原籍人口不同病情的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疾病包括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血液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HBVDNA拷贝数,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及测序鉴定病毒基因型,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研究检测纳入的研究对象感染乙肝病毒为B、C两种基因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以c型(66.3%)为主,B型(33.7%)次之。c基因型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B型(P〈0.05)。C型在肝癌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P〈0.05),不同基因型间年龄、HBVDNA拷贝数、AST、AⅡ、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HBV基因型为B型、C型,以C型为主,C型与较严重病情有关,感染不同HBV基因型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与HBe Ag、HBV DNA载量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FIA技术检测10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实时荧光法检测HBV基因型;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载量;统计学分析HBV基因型与其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感染者中,94例被分型,C型占70.2%,B型占24.5%。HBe Ag阳性56例,HBe Ag阴性38例,其中B型感染者HBe Ag阳性有7例(30.4%),C型48例(72.7%);HBV DNA高载量感染者共检出62例,B型检出率为65.2%,C型检出率为66.7%;统计学结果表明HBV基因分型与感染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Be Ag及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大三阳感染者中47例为HBV DNA高载量,检出率显著高于小三阳感染者。结论太原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且基因分型与HBe Ag和HBV DNA载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顶山地区乙肝基因型分布.[方法]用上海瑞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提供试剂,对113例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析,并检测各型之间与ALT、HBV-DNA含量以及HBeAg表达.[结果]113例HBV-D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分布为:B型77例,C型14例,BC混合型15例,未分型7例.[结论]本地区HBV-DNA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基因型B与年轻非肝硬化患者HCC发生有关,基因型C型可能与肝炎症状加重有关,如果BC混合感染,两种基因"相互促进作用"可能更加重肝炎症状.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IFN—γ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慢性乙形肝炎基因型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干扰素-γ(IFN-γ)水平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sICAM-1和IFN-γ水平。方法选择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46例,对照组102例,分别检测其肝功、sICAM-1、IFN-γ和基因型。结果患者基因型以B型为主82例(56.2%),其次是C型44例(30.1%),此外BC混合型17例(11.6%),D型3例(2.1%)。sICAM1慢性乙肝中、重度组和肝硬化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FN-γ重度组和肝硬化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ICAM-1与IFN-γ显著正相关,它们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正相关,IFN-γ还与总胆红素(TB)正相关。sICAM1水平C型较B型患者高。结论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IFN-γ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关,C型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B型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形式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类型的关系。方法:对3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2例慢乙肝中度以及30例慢乙肝重度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检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三种表现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关系。结果:97例慢性乙肝患者共检出B型基因为39例(40.21%),C型基因为58例(59.79%),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各组间基因型B和C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基因型中HBeAg和HBV-DNA载量的表达有差别(P<0.05),C基因型的HBeAg和HBV-DNA载量表达要高于B基因型。结论: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以B和C感染为主,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分级无关系,C型基因的HBeAg和HBV-DNA载量表达要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朝觐人员乙型肝炎基因分布特点,为探讨宁夏地区朝觐人员乙肝流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宁夏地区2010至2012后采用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90例乙型肝炎HBs Ag阳性者HBV DNA经荧光PCR方法分型,B型5例(5.56%),C型82例(91.11%),其他型3例(3.33%),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基因型在性别中分布无差异,因此,认为性别与乙肝基因型不具有相关性。结论宁夏地区朝觐人员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基本符合我国北方的分布特点,以C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基因型分布特点,为预防和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对HBsAg阳性孕产妇脐血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型检测. [结果]脐血HBV DNA阳性23例(32.9%),基因型主要为B、B+C、C型,分别为11例(43.5%)、8例(34.8%)和4例(21.7%). [结论]该地区HBV垂直感染的基因型分别是B型、B+C型和C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B、C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结果:6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B基因型为27例(41.54%),C基因型为38例(58.46%);C基因型的Y IDD变异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86.84%对37.04%,P<0.01),且病毒复制水平明显高于B基因型,而B基因型的YVDD变异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62.96%对13.16%,P<0.01)。结论:发生拉米夫定变异时乙肝C基因型多发生Y IDD变异,乙肝B基因型多发生YVDD变异,且变异后基因型C的病毒复制水平比B基因型要高。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C基因型病毒学特性的研究可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贵州省4城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选择贵阳、遵义、凯里、都匀4城市慢性HBV感染患者共786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46例,慢性肝炎(CH)313例,肝硬化(LC)77例,肝细胞肝癌(HCC)50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确定基因型,直接测序分析B基因亚型,比较主要基因型地区分布及临床特征。结果 786例中,B基因型497例(63.23%),C型275例(34.99%),A型7例(0.89%),D型7例(0.89%),未发现E、F型。B型的分布:凯里市最高(96.04%),遵义、都匀市其次(78.79%、64.52%),贵阳市最低(53.14%)。C型的分布,贵阳(45.84%)高于都匀(34.41%)、遵义(13.13%)及凯里市(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4例B型感染者中,93例为Ba(98.94%)、1例为目亚型。从ASC、CH、LC到HCC组,B型的分布逐渐降低,而C型在各组的分布逐渐增高。与B型相比,C型感染者年龄较大;ALT水平较高(P〈0.05);HBeAg阳性较低(P〈0.025)。结论 贵州省存在A、B、C、D4种HBV基因型,但以B型为主,C型其次,A、D型极少。B型中又以Ba亚型为主。B、C基因型在贵州省4城市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恒温扩增技术检测乙肝基因分型,分析乙型肝炎B、C基因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乙肝病毒序列设计B型基因、C型基因引物进行恒温检测,同时分析肝功能、HBVDNA之间的差异。结果:恒温扩增技术检出HBV基因B、C型占94.00%,C型基因患者HBVDNA定量略高于B基因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炎症指标ALT异常程度C型重于B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恒温扩增技术能够应用于乙肝基因型的检测,目前乙肝基因型多以B、C型为主,C型基因患者肝损伤程度重于B型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及有关位点的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88例乙肝患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S区和C区序列并测序.[结果]在88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C基因型52例(59.09%)、B基因型36例(40.91%).B基因型的平均年龄为(38.56±12.55)岁,低于C基因型的(44.54±15.72)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的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率(66.67%)高于C基因型(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50.00%和50.77%,分别高于B基因型的27.78%和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应加强HBV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