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PLC法同时测定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200 mm×4.6 mm,5μm),Nova-PakC18 Guard-PakTM保护柱;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结果马钱苷在0.11~1.1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3%(n=5)。芍药苷在0.15~1.5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9%(n=5)。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2006年1月至4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集的108份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占93.5%,B基因型占6.5%;B基因型中均为Ba型,C基因型中C2亚型为主,占C基因型的88.1%。不同性别感染基因型和C1、C2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较B基因型患者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基因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者。C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略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C2亚型间在肝功能、HBeAg阳性率和血清HBV-DNA载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C2亚型)为主。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与B基因型相比肝脏炎症程度、HBV-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和C2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在国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国内8个地区88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RFLP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病情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病毒B(20.77%)和C (78.22%)基因型为最常见,仅1例为D基因型;所有B基因型均为Ba亚型,C基因型中仅发现C2和C1亚型。北方地区患者多感染C基因型(83.62%)/C2亚型(90.32%)。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患者(P<0.000)。不同年龄段B基因型和C基因型比较发现,感染B基因型的患者在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比例呈现相反趋势(P=0.000)。C1和C2亚型患者的年龄相近。各基因型在肝硬化、慢乙肝和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无差别。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C型患者(P<0.05)。结论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和C2亚型为主。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小于C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8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泮托拉唑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均治疗3~6 d.其中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禁饮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及出血量,仔细记录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 泮托拉唑组治疗第1天、第3天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泮托拉唑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为(1.5±0.4) d,奥美拉唑组为(2.4±0.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泮托拉唑组显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6% vs.48.72%,P〈0.05);泮托拉唑组、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4% vs.94.87%,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相当,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泮托拉唑显效快,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与抗血栓活性,为探寻姜黄活血化瘀药效物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法、凝血酶时间法及体外血栓法、全血血块法,分别对3个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体外抗凝血与抗血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能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P<0.01)及凝血酶时间(P<0.01),且均能加快体外血栓(P<0.01)及全血凝块的溶解(P<0.01),其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作用最强。结论 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凝血与抗血栓作用,空间不对称结构能加强姜黄素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6.
戴冰  肖子曾  梅君  冷旺  李兴丰  赵婧  廖建萍  彭柳 《中成药》2010,32(10):1692-169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马钱苷的浓度,研究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结果:马钱苷回归方程:Y=1.0921X+27.064,r=0.9991,线性范围为26~420ng;平均回收率为94.20%,RSD=4.01%;样品24h内稳定,RSD=0.55%。大鼠灌胃后,药动学行为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Ka、Ke、t1/2Ka、t1/2Ke、Tpeak、Cmax、AUC分别为0.0085/min、0.025/min、27.95min、81.23min、65.59min,6970.40ng/mL,1429620.62ng/(mL·min)。结论:首次建立了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阐明了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人因年龄、饮食习惯、活动限制、精神心理及服用药物等诸多因素〔1〕,导致老年便秘发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便秘可引起严重肠道疾病并发症,还是诱发和加重老年人原发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莫沙必利与麻仁润肠丸联合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临床拓宽对老年便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戴冰  冷旺  肖子曾  梅君  李兴丰  赵婧 《中国药师》2010,13(3):438-440
目的:优选润达滴眼液的制备工艺,考查其刺激性。方法:以pH作为评价指标,优选黄精多糖提取方法及润达滴眼液浓度范围;通过动物刺激性试验,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出润达滴眼液最佳浓度。结果:润达滴眼液中黄精多糖提取以水提醇沉法为佳,0.25%的润迭滴眼液溶液稳定性最好,刺激性最小。结论:该方法优选出的润达滴眼液稳定性好,刺激性小,可为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云  金城  周健  李兴丰  肖小河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7):1312-1316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人工麝香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新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37 ℃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浓度的人工麝香作用下的热谱曲线,并获得其相应的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发热功率(Pm)及其出现时间(tm)、总发热量(Qt)等热动力学参数, 经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评价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 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受第一、二指数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出现时间(t1mt2m)的影响。结论 通过分析这两个主要参数的数值变化,能更方便、快捷和准确地评价人工麝香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为进一步评价人工麝香及其他药物的抗菌生物活性提供了有用的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方超微饮片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六味地黄方超微饮片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其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0%、5.0%、2.5%浓度的六味地黄方超微饮片舍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空白血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5.0%浓度的六味地黄方超微饮片舍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积聚的影响,与空白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方超微饮片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