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及脑叶出血102例,血肿量〈20ml。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24h内常规使用20%甘露醇(250ml)2~3次。对照组:(50例)禁用甘露醇。24h后复查脑田,将Cr片(V2-V1)12,5mm作为血肿早期扩大的标准。结果:治疗组早期发生血肿扩大15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熄风醒神安脑方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干预作用。方法:治疗组入院后即加用该方汤剂口服或鼻饲,外用将军活脑贴敷脐,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观察两组72小时后血肿增大发生率的比较、治疗一周后脑水肿分级情况、一月后预后情况等并做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72小时血肿扩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一周后脑水肿分级、一月后预后情况等也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熄风醒神安脑汤可减少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3.
欧阳永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27-132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早期辨证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出血性中风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在出血后早期(24~72h)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并根据证型变化予以加味;比较两组脑血肿面积和病类诊断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颅内血肿体积明显缩小、病类诊断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早期治疗出血性中风,有利于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病类诊断评分。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鼠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胶原酶法制备高血压脑出血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后4h开始每12h腹腔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共5次。于造模后24h、72h,各组大鼠测脑组织含水量,钠离子、钾离子含量,脑内血肿直径。结果三七总皂苷治疗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加重(P〈0.05),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钾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减低(P〈0.05);三七总皂苷各组治疗后血肿直径较脑出血模型组变小(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量脑出血,可加剧早期脑水肿,引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增加,但有利于加速治疗后血肿的吸收。大量脑出血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出血病人5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在出血的早期(24—72h)即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入院后的第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进步(P〉0.05),颅内血肿体积变化不大;第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血肿吸收明显加快(P〈0.01)。结论脑出血疾病早期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可以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未见出血加重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医分期治疗脑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CT证实的基底节区出血量在15-35ml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期合用中药,两组疗程3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以及血肿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西医分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良好作用,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热活血通里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基础疗法,对照组使用基础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CT、炎性指标变化.结果 ①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②两组CT积分比较:治疗组入院7d明显优于入院24h,两组入院7d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APACHE-Ⅱ积分、CRP比较:治疗组入院72h、7d明显优于入院24h,两组入院72h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入院7d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仿;④两组IL-6比较:治疗组入院72h、7d明显优于入院24h,两组入院72h、7d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活血通里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田黄冲剂对患者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田黄冲剂组(3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发病后第3,7,14天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血肿各时段进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脑水肿各时段进行组间比较发病1,3 d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7天及14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论 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对比常规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及水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选择性小骨窗微创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骨窗微创手术后采用常规应用脑细胞活化剂,止血、支持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醒脑静,静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死亡4例中再出血1例放弃再次手术,脑功能衰竭2例,反复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小骨窗微创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抗缺氧,保护脑细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脑出血后Ephrin-b3表达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0g±15g的Wistar雄性清洁级大鼠,通过取大鼠尾动脉不凝血,并在立体定位仪辅助仪器下向大鼠大脑内囊区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24h,48h,72h,7d处死,取脑,同时每个时间点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血肿周围Ephrin-b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出血6h、24h、48h、72h组血肿周围的变性坏死区逐渐扩大,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组各时间段Ephrin-b3均表达增加。结论 Ephrin-b3参与了脑出血损伤的发生,在脑出血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考虑成年大鼠脑出血后Ephrin-b3的表达和脑白质损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露醇治疗在脑出血(ICH)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住院患者20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观察组进行甘露醇注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如病死率、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发生血肿扩大的概率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发生血肿扩大的概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甘露醇治疗ICH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用药效果显著,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 (DSP)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B组 15 0例采用常规疗法 ,A组 149例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SP每 6h舌下含服 10粒。结果 入院第 3天CT复查脑血肿体积及脑血肿加水肿带体积 ,A组均小于B组 (P <0 .0 5 ) ;而第 14,2 8天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入院后第 14,2 8天和 3个月后评定CSS和ADL ,BI分值 ,A组均好于B组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随着时间延长两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 ,但A组较B组下降幅度大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 0 .0 1)。结论 DSP可阻止HICH患者早期脑血肿扩大 ,加快脑血肿吸收 ,改善脑血流量 ,减轻脑水肿 ,降低致残率 ,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DSP又可防治脑心综合征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输血浆对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扩大的疗效,对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情况。总结更适合于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出血量小于30mL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24h和48h分别复查头颅CT,血肿体积增大1/3为早期血肿扩大,分析早期应用血浆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治疗组24h~48h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中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早期使用血浆可预防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脑出血早期,特别是24h内使用血浆,可能预防血肿扩大,减轻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并头针透刺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甘露醇降颅内压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及头针透刺,对照组单用甘露醇,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7、21d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d治疗组血肿体积略有缩小,优于对照组;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均有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d治疗组血肿减小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明显减少,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扩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并中医头针透刺治疗脑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出血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肌力、血肿体积、中医证候积分、住院时间,并评估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下降,血肿体积明显缩小,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术后瘫痪侧肌力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的GCS评分、肌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缩小血肿体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田黄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各时段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脑水肿、脑血肿、NIHSS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NIHSS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各种可能原因、发病机制及诊断依据,以便指导早期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对50例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同时与血肿未扩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甘露醇使用时间、消化道症状、血肿形态、血肿破入脑室4项因素在早期血肿扩大患者出现的比例高于血肿未扩大患者。结论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都存在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积极探讨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各种原因、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的各个环节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顾燕岳  马速 《河南中医》2010,30(10):982-983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配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发病后72h病情稳定后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近,出院日两组评分明显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尤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稳定期有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将92例心脏骤停后出现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复苏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在自主循环恢复后0. 5、2、6、12、24 h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在心肺复苏后24、48、72 h记录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两组S-100B蛋白、NSE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自主循环恢复后2、6、12、24 h,治疗组S-100B蛋白、NSE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P 0. 05);心肺复苏后12、24、48、72 h,两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 0. 05),且在心肺复苏后48、72 h,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 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 30%(P 0. 05)。治疗组存活率为30. 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 86%(P 0. 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效降低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急性期脑出血的改善循环治疗及氙CT在脑出血后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进行X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测定血肿周边水肿区及其镜像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并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28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C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在发病24小时略有下降,15天时明显降低;治疗组在发病15天时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后15天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二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发病后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氙气CT灌注技术对深部脑组织的rCBF探测的灵敏度高,而且方便快捷.急性期脑出血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血肿周边的缺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