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杭  成羿  黄海  楼红侃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22-425,F000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的腰椎骨和胫骨骨量及骨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睾模型组、去睾后低强度运动组、去睾后中强度运动组、去睾后高强度运动组。给予相应措施12周后,处死取腰椎和胫骨,做不脱钙骨切片,并测定骨量、骨结构、骨代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1)去睾模型组各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骨量降低、骨显微结构破坏、成骨减弱、破骨活跃(均P〈0.05);(2)去睾后低、中强度运动组各参数与去睾模型组比较,骨量增高,骨显微结构改善,成骨活跃,破骨减弱(均P〈0.05);(3)去睾后高强度运动组各参数与去睾模型组比较,骨量和骨结构均无明显改善(P〉0.05),但成骨和破骨均活跃,骨转换加快(P〈0.05);(4)去睾后低、中强度运动组骨量增加率胫骨高于腰椎(P〈0.01)。结论 (1)雄性大鼠去睾后能引起骨量丢失及骨结构破坏;(2)低、中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不仅能增加骨量还能改善骨显微结构;高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骨量丢失和骨显微结构破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3)低、中强度的跑步运动对负重骨骨量丢失的改善优于非负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去卵巢后雌性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制及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图像分析仪对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大鼠组相对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厚度及骨小梁周长均显著减少(P<0.01),而成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指数,骨小梁吸收表面和成骨细胞覆盖骨小梁表面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接近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本实验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立,去势后雌性大鼠骨丢乃骨转换加快(高转换型)和重建负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所致。用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治疗能降低这种转换的负平衡,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骨康对去睾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补肾活血类中药骨康口服液对去睾大鼠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影响 ,通过切除大鼠睾丸造骨质疏松模型 ,观察了不同剂量中药骨康口服液对该模型大鼠骨面密度 ( ρA ,bone)、骨矿含量 (mM ,bone)及股骨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并与特乐定作阳性对照。结果 :中药骨康高、中剂量防治的去睾大鼠股骨扭转试验最大扭矩及血睾酮 (T)含量 ( ρT ,bl)高于模型组 (P <0 .0 5和P <0 .0 1) ,高、中、低剂量组全身及左、右股骨ρA ,bone、mM ,bone高于模型组 (P <0 .0 5 )。提示骨康口服液能提高去睾大鼠血睾酮含量、骨的骨矿含量及骨密度 ,改善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避免骨折的发生。为中药骨康口服液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损伤的病理改变,并探讨其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观察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病理及扫描电镜改变,并测定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胃粘膜表面粘液及胃粘膜血流(GMBF)。结果:无水乙醇可直接引起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脱落;无水乙醇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粘膜中的PGE2(P<0.05)、SS(P<0.05)、胃粘膜表面粘液(P<0.05)、GMBF(P<0.05)均明显降低。结论:无水乙醇可直接损伤大鼠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其引起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机理可能与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内PGE2、SS、胃表面粘液及GMBF降低,从而损伤胃粘膜的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愈欣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骨愈欣胶囊(Gyx)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的影响。方法:采用XR-36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等方面检测骨长、骨直径、骨面积和骨质量,以及骨矿含量等指标。结果:①Gyx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的增加无影响;②Gyx对大鼠股骨和胫骨骨质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0%和7%以上;比模型组分别增加12%和14%(P>0.05)。对大鼠股骨和胫骨骨强度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1%和9%(P>0.05);比模型组增加均大于19%(P<0.05或0.01);③Gyx对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长度无明显影响;但能显增加股骨和胫骨直径(P<0.01);④Gyx可使骨密度值、骨矿质含量和股骨表面积显增高(P<0.01);而单纯补钙组骨密度却未见升高。结论:Gyx具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方改善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定位航行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强度。方法:用15月龄老年Wistar大鼠80只,ip D-半乳糖4周加上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脑内Meynert核注射制造AD模型,随机分成AD模型组,双益平治疗对照组,补肾益智方高、低剂量治疗组,正常老年组和正常青年组。动物经治疗处理4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情况。结果:模型组5d的平均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比正常(青年、老年)组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青年组、正常老年组、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明显缩短(P<0.05),而补肾益智方低剂量组、双益平对照组缩短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行为训练的进行,各组逃避潜伏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下降速率要慢于其它组,表明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较差,而正常青年组、正常老年组、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下降的速率较快,其次是补肾益智方低剂量组和双益平组。经每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青年组、正常老年组、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在第2、3、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补肾益智方低剂量组和双益平组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智方能明显改善AD大鼠定位航行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补肾活血中药为主的强骨合剂对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强骨合剂组(治疗组)、利塞膦酸钠组(对照组),各30例。连续服药8周后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骨钙素(BGP)显著上升(P <0.05)、尿吡啶酚(PYD)显著下降(P <0.05),但2组生化指标的改变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强骨合剂组临床症状改善及总有效率优于利塞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补肾活血中药为主的强骨合剂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改善骨量丢失,与双磷酸盐调节骨代谢功能相当,但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杜仲对卵巢切除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10月龄雌性Wistar大鼠61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9只,模型组11只,西药组17只,中药组14只。将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大鼠切除卵巢复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喂养3月后,比较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水平,并比较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大鼠血清AKP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血清BGP升高(P〈0.05)。西药组、中药组胫骨抗弯曲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杜仲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并且能较好地维持去势大鼠的骨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量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跟骨超声仪测量早期RA病人30例及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的双足跟骨,主要诊断参数包括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超声硬度指数(STI),对两组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并同时分析RA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组BUA和ST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SOS和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右跟骨的BUA、SOS及S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病人中活动组BUA及STI值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均P(0.01),SO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跟骨定量超声BUA测值减低可反映早期RA骨量丢失的程度及评价疾病的活动性。STI作为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早期RA病人的骨量丢失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去势太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氨基胍(aminoguanidine)溶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药理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groups1,G1)、单纯去势组(G2)和对照组(G3),并将术后第4、10和16周定为实验周。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总碱性磷酸酶(总AKP)和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动态观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给药实验组在去势后扣16周BGP和骨AKP明显高于单纯去势组(分别为P〈0.01和P〈0.05)。而骨吸收指标:尿PYD和DPD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形成表面(FS)和骨小梁体积(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较单纯去势组明显升高,尤其是TBV和FS(分剐为P〈0.001和P〈0.01),这种差异在第10用最为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第16周)MAR逐渐增加(P〈0.001)。骨吸收表面(RS)与单纯去势组比较在所有实验周均无差异。结论氨基胍可刺激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促进骨转换速率,并可使骨质疏松症骨组织形态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理之一可能由于脂类代谢异常所致,研究补肾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和喂食低钙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清洁级WISTAR大鼠(143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A组:正常组;B组:模型空白对照组;C组:补肾中药组;D组:补中益气颗粒对照组;E组:血府逐瘀胶囊对照组;F组:骨疏康颗粒对照组。连续给药9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骨密度;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组织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表达;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增强(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空组比较,补肾中药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机与A-FABP升高、HDL-C降低有关,提示具有脂类代谢异常。采用补肾填精益髓的治法(鹿茸、牡蛎、淫羊藿3味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其疗效机制与调整脂类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补肾中药组。手术12周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2周,检测骨密度、骨钙含量和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MD、骨钙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雌激素组较模型组BMD、骨钙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BMD、钙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但雌激素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中药有明显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为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补肾方剂和氨基胍治疗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选取纯种雄性六月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氨基胍组及中药组,每组30只。建立糖尿病牙周炎动物模型并按分组用药,分别于1、2、3个月时处死动物,取上颌骨标本,光镜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牙周组织无明显变化;糖尿病牙周炎组1个月时牙龈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破骨细胞和牙槽骨吸收,3个月时骨吸收明显;氨基胍组和中药组随用药时间延长牙周组织炎症减轻,破骨细胞减少,成骨细胞增多(P<0.05)。结论补肾方剂和氨基胍均有抑制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的作用,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和抑制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理之一可能由于脂类代谢异常所致,研究补肾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和喂食低钙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清洁级WISTAR大鼠(143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A组:正常组;B组:模型空白对照组;C组:补肾中药组;D组:补中益气颗粒对照组;E组:血府逐瘀胶囊对照组;F组:骨疏康颗粒对照组。连续给药9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骨密度;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组织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表达;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增强(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空组比较,补肾中药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股骨A-FABP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机与A-FABP升高、HDL-C降低有关,提示具有脂类代谢异常。采用补肾填精益髓的治法(鹿茸、牡蛎、淫羊藿3味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其疗效机制与调整脂类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转换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骨转换主要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D雌性大鼠8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健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共7组,用卵巢切除的方法进行物造模,给药90天后检测血清E2、BGP和尿DPD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能明显增加血清E2,BGP的含量,降低尿DPD含量(P<0.01),其作用优越于西药雌激素治疗,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能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位置和毗邻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肾藏就是生物学之肾脏;从功能上看,肾藏不完全等同于肾脏,但是中医学肾主生殖功能与生物学生殖-内分泌系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肾主生殖功能异常症状的生理病理解释,获得肾主生殖的生物学基础。肾藏的生物学基础一是主男性生殖之肾藏:①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阴茎、阴囊;②分泌器官: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二是主女性生殖之肾藏:①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②分泌器官:腺垂体、卵巢、黄体、肾上腺、胎盘、乳房。肾精的生物学基础一是主男性生殖之肾精:①具有遗传基因的生殖细胞(精子)及其母细胞;②促性腺激素、雄激素、胰岛素样因子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雄激素结合蛋白;③附属性腺产生的分泌液。二是主女性生殖之肾精:①具有遗传基因的生殖细胞(卵子)及其母细胞;②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催产素、催乳素、前列腺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③卵泡壁溶解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方法 免疫法建立大鼠ROU动物模型,异体大鼠口腔黏膜匀浆组织加完全弗氏佐剂作为抗原,注射在脊柱两侧皮内,每2周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溃疡组、左旋咪唑组和加味导赤散+维生素B12组.灌胃20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数量及CD4+/CD8+. 结果 实验大鼠于第3次注射1周后开始出现口腔溃疡.溃疡组大鼠外周血CD4+细胞数量CD4 +/CD8+较正常组降低(P<0.05),CD8+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大鼠给药后,加味导赤散+维生素B12组和左旋咪唑组外周血CD4+细胞数量、CD4 +/CD8+均有回升,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OU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失调有关,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能改善ROU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8.
补肾法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激素含量及骨密度等作用,揭示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补肾组,各8只. 除正常组外对其他组大鼠进行摘卵巢手术制造绝经后大鼠模型(去势后大鼠). 术后1 wk,西药组灌服浓度为50 mg/L的尼尔雌醇,每只灌服5 mL/wk,其他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补肾组灌服浓度为200 g/L的补肾中药,每只灌服5 mL/d ;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 投药8 wk 后进行摘眼球取血,取左侧股骨.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含量.结果:正常组、西药组、补肾组与模型组相比,BMD和E2: P值均<0.01. E2: 正常vs西药(P<0.01);正常vs中药(P<0.01).结论:补肾法能够增加去势大鼠BMD、血清E2,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体内β-内啡肽(β-EP)、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 h、6 h两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液和脑干中β-EP、CGRP的含量.结果 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β-EP含量升高,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CGRP含量降低,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芎芷地龙汤可以下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GRP异常升高的水平,可以上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β-EP异常减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何首乌山楂、丹参、绿茶等对高脂饲料所致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第21天组开始饲喂何首乌等中药水煎液,连续26 d,第46天取血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的血浆浓度,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病变浸润情况。结果:给药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给药各组肝脏脂肪浸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以何首乌组肝脏脂肪浸润最少。结论:何首乌、山楂、丹参、绿茶对高脂饲料所致脂肪肝模型大鼠脂肪肝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