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病机之关键,贯穿于中风全过程。中风病常见的痰、瘀、火、风等病理产物均由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所致。治疗中风病当重调气,调气之法有通腑、调肝之分,临证当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不畅,致气血逆乱、经络不利、脏腑功能失常,如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及升清、肾不能藏精等可致脑失于清明,则发中风病。因此,疏调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重要途径。目前,从经络气机着手治疗中风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经络气机角度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调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滞几个方面。然临床纵有痰、火、瘀、滞等病理状态存在,若无气机升降逆乱的始动因素,中风病亦不会发生。故气机升降逆乱才是中风病病机之关键。针对中风病气机逆乱的根本病机,采用调气法治之,通过调气达升清降浊、祛瘀、化痰、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4.
肝主疏泄与解剖学之脑和肝脏功能相关,其调畅气机的功能与肝脏调节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以及分布有关,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疏布、宣泄气机及精微、毒物的超微结构。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病机多为肝失疏泄、由气及血、络脉瘀阻,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微循环障碍。因此,肝窦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肝失疏泄之络病的病机关键,是肝主疏泄之络病理论新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占80%~90%,缺血性中风约占40%左右。本文旨在探索中风病发热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病机 1.1 气郁化热化火,情志不遂,恼怒抑郁,或情绪激动,为本病之常见诱因。情志之变,肝气内应,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郁化热化火,火热内炽,外发高热。《冷庐医话》说:“盖郁未有不病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也”。 1.2 痰瘀化热 痰瘀痹阻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6.
曹晓岚调气法为主治疗中风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5):308-309
曹晓岚老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在中风病治疗中具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 ,她认为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无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哪一阶段或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以气机逆乱为主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以调气为主。1 气机逆乱贯穿于中风病全过程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气机逆乱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的认识已被国内专家学者认可。曹老师认为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痰、瘀、风、火 ,阻于脉络 ,壅塞清窍或血溢脑脉之外 ,发为中风 ,致偏瘫、失语甚至神昏。气机逆乱…  相似文献   

7.
黄元御是清代著名的医家,他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系统地阐发了消渴病发生的机理,认为消渴为厥阴之病,病机在于肝失疏泄致气机升降逆乱,治疗方面注重恢复肝之疏泄功能,突破了传统从"阴虚燥热"论治消渴的理论,为消渴病的理论探索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郁证繁多,其病因病机与治疗涉及诸脏腑,但总以肝为主。肝之疏泄,关系到机体之气血津液的流通和脏腑气机之条畅。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是形成都证的主要病机,舒达肝木之气,调整其疏泄机能则是治疗郁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肝主疏泄论治变异型心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绞痛属“真心痛”,病机以瘀阻心脉多见,有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之分,而变异型心绞痛发作与劳累无关,常于休息时发病,应属实证,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发病与劳累无关,疼痛常突然达到一定程度。实验证明,中医肝的证候与植物神经功能有直接关系。肝主疏泄,又主藏血。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气机情志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顺通畅,气血才能平和,脏腑功能才能协调。如肝失疏泄 ,气机不调,肝郁气滞,则出现情志精神方面的变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而血管痉挛。同时肝…  相似文献   

10.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11.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 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与卒中存在相关性,尤其是缺血性卒中。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认为偏头痛相关缺血性卒中病位在肝,急性期发病当责之气机逆乱,与肝密切相关,肝风入络为其核心病机,病久脑络瘀滞、脑髓失荣为其最终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13.
王清  梁煜  李耀光 《陕西中医》2002,23(3):254-254
特发性水肿疏肝活血化痰法治之 ,却收到意外疗效。笔者对此稍有心得 ,兹陈管见 ,请同道指正。   1 肝失疏泄为病机之首要 妇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论 ,本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更年期及月经不调的女性 ,发病既以女性为主 ,故其病机应考虑肝病之因素 ,加之本病的诱发因素多为七情 ,恼怒、悲伤、忧郁均可使本病复发或加重 ,情志为肝所主 ,故本当与肝有关。肝属木 ,喜调达 ,主疏泄。全身脏腑之气机运转全赖肝之疏泄协调 ,而津液水湿之行与止 ,也与气之畅与滞有关。肝疏泄得当 ,气机流通 ,则三焦水道通畅 ;若情志怫郁 ,肝失调达 ,疏泄失职 ,…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2-2283
情志以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情志过激或持续日久则气血紊乱、阴阳失调从而致使情志病的发生。肝主疏泄,通畅全身气机,从而条畅情志;肝为"血府",主藏血,血养神而舍魂,为情志化生之源。情志病病机变化过程中,主要在气、血、痰三方面与肝失疏泄和肝不藏血互为因果,甚至恶性循环,肝的"主疏泄而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情志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肝病涉及范围广、病理变化复杂,其病理变化的特点可概括为易郁、易虚、易亢、多变,与五脏病机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肝病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五脏病机的关系作一规律性探讨。1 肝郁可致四脏郁 肝于五行属木,具有疏泄之生理功能及喜条达的生理特性,肝气失其条达舒畅之性,则气机阻滞而形成肝郁证。五脏之郁,皆以肝郁为病理基础。肝失疏泄,可累及他脏而使之功能失调,发生各种郁证,  相似文献   

16.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的疏泄功能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消化、促进血液运行和水液输补、调节生殖功能等五个方面。肝与冲任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直接导致气滞血瘀,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引发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佐以补肾健脾之品,情志疏导,用药以牡丹散为基本方,行气化瘀止痛汤,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调理气机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根本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机逆乱是中风病的根本病机气机不畅是中风病理变化的基础 ,中风病是在脏腑气机失调 ,痰瘀火热之邪流于脉中 ,病理产物不断积累 ,由量变到质变 ,或在诱因作用下突然气机逆乱而发病的。气机失调时 ,痰瘀火热诸邪虽流于脉中 ,然机体通过其自身的代偿功能 ,尚能维持其升降出入运动的基本形式。气机逆乱是气机失调的严重阶段 ,是气机失调的失代偿状态。其表现为 :气乱于头 ,五脏皆乱。关于中风病病位的论述《素问·调经论》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灵枢·五乱篇》也云“乱于头则为厥逆 ,头重眩仆”。由此可知中医早就认识到中风…  相似文献   

18.
肝气虚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之气是构成各脏腑的最基本物质 ,是维持各脏腑不同生理功能活动的基础 ;而“气机”是脏腑之气的功能活动。在病理方面 ,脏腑之气的不足或虚损与脏腑气机功能异常既有着本质的区别 ,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气虚可引起气机失常 ,气机逆乱过久则易致脏气虚损。但是 ,由于“肝主疏泄” ,在调节气机方面的特殊功能以致肝气的概念有些模糊不清 ,在肝病的病机分析方面往往侧重肝主疏泄的失常 ,而肝气虚几乎被忽略。近年来 ,肝气虚的理论探讨已受到一定的关注[1、2 ] ,但尚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并未确立其应有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大量与便秘诊治相关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便秘产生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肺功能失调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便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研究发现,肝脾肾肺的功能失调是便秘的根源。便秘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肾之阴阳失调,肺失宣肃,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致体内气机失调、津液不足而形成便秘;肾内蕴元阴元阳,肾之阴阳失调使人体内各脏腑之阴阳均出现不足,从而产生便秘;脾主运化,其功能失调会使体内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失常而产生便秘;肺失宣肃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也和便秘的形成有关。对于便秘的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疏肝气、调肾阴阳、健脾气、协调肺之宣肃为法。  相似文献   

20.
泄泻病的发生跟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纽,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调理肝脾气机是泄泻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