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1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约组(A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约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通道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该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 PICC 置管术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 组(40例,传统 PICC 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A 组患者术中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 PICC 置管术相比,传统 PICC 置管术术中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高;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阴道内浸润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用硬膜外联合阴道内浸润麻醉.B组用硬膜外麻醉加骶麻。两组病人麻醉平面调节在T8-10之间。结果:A组麻醉用药量少.与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A组操作简单,盆底肌肉松驰完全,损伤小,更适用于子宫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经肌间沟穿刺置管用于上肢骨科手术病人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上肢骨科手术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I—Ⅱ级单上肢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经肌间沟穿刺置管持续输注镇痛(PCNA)A组和持续静脉输注镇痛(PCIA)B组。结果:两组经术后24h随访,两组镇痛优良率均在90%以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A组恶心、呕吐低于B组(P<0.05),两组皮肤瘙痒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PCNA具有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身麻醉下应用喉罩(LMA)通气法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40例甲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LMA组与气管插管组(TT),每组20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测定值。结果 LMA组置入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TT组各项参数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LMA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亦高,适合甲亢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硫喷妥钠联合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和硫喷妥钠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n=28),硫喷妥钠组(A组):诱导量5mg/kg;丙泊酚组(B组);诱导量2.0mg/kg;联合诱导组(C组)硫喷妥钠1-2mg/kg加丙泊酚0.5-1.0mg/kg,观察诱导后2min,5min,10min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在丙泊酚诱导前先静脉预注硫喷妥钠1-2mg/kg,患者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A和B组给药后2min与5min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心率均高于麻醉前(P<0.05-P<0.05)。结论:丙泊酚与硫喷妥钠联合麻醉诱导具有协同作用,减少单独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安全,为临床全麻诱导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和B组基础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各30例,观察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中牵拉反应、术后呕吐。结果:在T0时刻,A组和B组患儿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刻, A组患儿的MAP和HR未有明显变动,而B组患儿的MAP和HR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肢体活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对小儿肠套叠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该院肝胆外科的12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采用胆道镜配合肝胆管切开手术治疗的方法,B组采用胆道镜配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方法,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优良率为95.24%,A组为82.54%,B组结石取出率为92.06%,A组为82.54%,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感染、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配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出血少,利于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穿刺与置管路径预防术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0例.A组穿刺和置管路径局麻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B组为穿刺路径加用地塞米松;C组在置管路径用地塞米松;D组在穿刺路径与置管路径均加用地塞米松.术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背痛程度.结果 D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较A、B、C组下降(P<0.05),B、C组亦较A组下降(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麻醉穿刺和置管路径给予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诱导剂量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诱导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探讨丙泊酚合理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n=20),分别给予丙泊酚2.5,2.75,3.0mg/kg诱导量。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1,3,5,7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药量、手术时间、宫颈松弛度及术中吸氧病例数。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MAP,HR及SpO2在麻醉诱导后都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手术时间、总用药量明显大于B,C组(P<0.05);B,C组麻醉效果、宫颈松弛效果好于A组;A,B组呼吸抑制的病例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2.75mg/kg的诱导剂量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分析利多卡因和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利多卡因组);2%盐酸利多卡因,在宫颈2点和8点处各注射2.5ml,(1,2)分钟后行人工流产术;B组(宫术安栓组);宫术安栓0.4g一枚,肛塞,15分钟后行人工流产术;C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结果:宫口松弛度;A、B组与C组比较,P<0.01,A组,B组两组间比较,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镇痛效果;A、B组与C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宫口扩张时疼痛A,B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吸宫时疼痛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A、B组与C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及宫术安栓肛塞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低,不增加手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谢平  袁利  刘峰 《河北医学》2014,(4):562-566
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出血、伤口感染和腹膜粘连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 P 均<0.05)。随访2年内,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5%,高于B组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8)。B组无出口隧道感染和渗漏等并发症发生,而A组各有1例发生( P 均<0.01)。 A组有3例导管移位和2例引流不畅发生,而B组没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发生导管移位率、引流不畅率显著降低,是改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可行性,方法:将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随机分为表面麻醉组和球后麻醉及结膜下麻醉组各52只眼,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球后麻醉及结膜下麻醉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1.1%,而表面麻醉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表面麻醉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新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20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4组,其中单用异丙酚组为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0.3mg/kg)为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1.5μg/kg)为C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5μg/kg)为D组。记录麻醉前后SPO2、HR、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4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A、C、D组较短,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B、C、D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D组(P〈0.05),患者麻醉药效以D组最高,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单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复合氯胺酮更有优点,麻醉效果确切、唤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该药物配伍方案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腹膜透析置管的疗效及早期与晚期并发症。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6月1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符合 CKD5诊断标准)患者13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43例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A组),92例行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B组),均采用标准Tenckhoff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围手术期情况、腹膜透析导管(腹透管)使用寿命、术后早期与晚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磷水平明显低于术前,而血红蛋白(Hb)、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术后 Scr、BUN、Hb、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疼痛方面优于 B组,但 A组手术相关费用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1个月及6个月腹透管使用寿命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A组1、2、3及4 a腹透管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主要表现为早期移位及切口疼痛(P <0.05~0.01);B组晚期移位率、腹透管堵塞率明显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腹膜炎、腹壁疝、腹透液渗漏、出口及隧道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各有利弊。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具有创伤小、腹透管使用寿命长、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对经济条件差、心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全麻及合并症多的患者建议选择开腹置管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性呕吐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3分钟A组注入恩丹西酮8mg,B组注入地塞米松10mg,C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观察术后24小时患者恶性呕吐的发生情况及MAP、HR、RR、SpO2变化情况。结果:A、B组恶性呕吐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1),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MAP、HR、RR、SpO2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结论: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性呕吐的效果都比较明显,副作用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和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的麻醉效果,对二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A、B 2组,其中对A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给药后血压变化、起效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和局麻的药用量。结果:2组患者在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在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和低血压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B组患者( 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方面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在胆囊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但是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局麻用药量少和麻醉效果好等优势,因此为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丙酚联合应用阿托品、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I-Ⅱ级人工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0例为对照组。A组静注阿托品0.5mg、芬太尼lug/kg及异丙酚2mg/kg。B组单独静注异丙酚2mg/kg。异丙酚以2mg/s速度缓慢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药量及呼吸抑制情况,记录患者的SBP、DBP、HR麻醉前后变化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间A组少于B组(P〈0.01),苏醒时间A组少于B组(P〈0.05)。异丙酚用量A组少于B组(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26.7%,B组23.3%,A、B两组的发生率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循环系统SBP、DBP两组均下降,下降幅度两组间元显著差异,而HR波动情况A组少于B组(P〈0.01)。结论异丙酚联合应用阿托品、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防治术中心动过缓及增加富颈松弛,可加强镇痛,减少异丙酚用量。苏醒迅速完全,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 ( T3)各时点CVP、MAP、HR 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组在T1时点MAP、HR明显降低( P<0.05),在T2和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B组MAP、HR、CVP明显降低,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A组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A组T2时点MAP、CVP明显升高,B组T2时点MAP、HR、CVP明显升高,B组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与T2时点比较,B组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对心脏瓣膜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