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掌握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发生及其规律,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分析流行因素及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宝安区2006~2009年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6~2009年共爆发疫情155起,发病13565人(男8547人,女5018人),总罹患率为2.80%;涉及病种10种;疫情中最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爆发疫情总数的78.71%和20.O%;疫情涉及8个街道,其中以新安、西乡、观澜为多,分别占爆发总数的27.21%、20.41%、13.61%;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以及9~11月,而7~8月、12月至次年2月发生较少;发病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工厂,分别占爆发总数的82.6%和1213%。疫情以儿童、青年发病为主,所有病人中工人占80.2%,学生占17.7%,幼儿占1.1%,幼儿的罹患率最高为13.85%,学生和工人的罹患率次之,分别为5.09%、2.50%。结论学生及流动人口是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的主要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及宣传教育是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罹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暴发疫情及流行相关因素。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77起流感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4.48%,罹患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6~19岁的人群,多发于3~6月和9~11月,87.01%(67/77)发生在学校。甲型流感阳性率为34.77%(129/371),乙型阳性率为20.75%(77/371)。以罹患率Y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有3个因素(疫情持续时间X4、首次报告发病人数X5、暴露人数X6)进入方程。结论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应加强在校学生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以降低暴发疫情的发生概率。疫情发生单位应该尽早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控制效果才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小学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提供经验。方法对2014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发生在博山区某小学的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历时8天,全校共发病91人,罹患率为6.09%,病例均为学生,以一年级和二年级居多,罹患率分别为13.78%、6.94%;男生罹患率为5.93%、女生罹患率为6.25%。检测13份咽拭子,其中8份为乙型By亚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2006年水痘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6年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广州市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近年水痘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的病例数达12978例,报告发病率为172.92/10万;全市12个区(县级市)都有病例发生,番禺区、海珠区、越秀区和白云区较多,占总发病数的68.84%;全年均有发病,呈冬春季高发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0.27%;期间暴发疫情33起,发病人数960人,总罹患率3.66%。结论广州市近年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学校引成流行,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工作及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庆 《海南医学》2012,23(22):132-133
目的分析海口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7-2011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44起,占全市暴发疫情总数的84.62%;3~4月发生18起,9~10月15起,分别占40.91%、34.09%;病种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水痘20起,占45.45%,甲型H1N1流感15起,占34.09%;小学发生28起,占63.64%,中学11起,占25.00%;病例相关疫苗免疫接种率为1.53%。结论春、秋季开学后的1~2个月是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高发期,中、小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控重点,针对性主动免疫是有效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开展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4起暴发疫情累计发病475例,平均罹患率为15.72%;疫情集中在中小学内,全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上半年以A型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新型甲型H1N1流感为主。结论学校是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场所,及时报告疫情、有效落实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校学生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发病26例,涉及5个年级9个班;年龄主要集中在8~10岁组,占总数的73.07%,罹患率为1.38%;多数学生病情较轻,年级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P0.01)。结论传染源未及时控制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宣传,流行期间减少学生接触。  相似文献   

8.
佘旭华 《大家健康》2013,(11):194-195
目的了解江苏东县河口镇地区2010年-2012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10年-2012年江苏河口镇地区学校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2012年江苏省东县河口镇地区共报告传染病暴发疫情44起,其中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疫情31起,占学校传染病疫情的88.57%;流感、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起数分别达到19起、5起和3起,分别占总发病起数的61.29%、16.12%和9.68%,3种传染病占到总发病数的87.09%;托儿机构2起,占6.45%;小学20起,占总数的64.51%;疫情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主要集中在3月-4月、9月-10月,发病起数分别达到14起和10起,分别占到总爆发数的45.16%和32.25%。结论河口镇地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在春、秋季开学后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和流感、腮腺炎和风疹等预防接种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处理。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四川省邻水县幺滩镇发生一起经血清学证实的麻疹爆发疫情,疫情波及3个村,涉及3个学校,发病64例,村民罹患率达7.98‰。病例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15岁。学生发病62例,占发病总数的96.88%,学生罹患率47.7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15岁年龄组,占70.31%;5-9岁学生占26.56%。爆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3%,无免疫史和免疫不详的分别占25%和59.38%。爆发主要原因为有效免疫接种率低和基层免疫工作疏于管理;学校校舍拥挤,通风条件差,疫情报告不及时,延误了采取应急防治措施,促进了疫情的传播,造成了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2012-2014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流行的现状和特点,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4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集流感病例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感染流感病毒型别,同时进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 2012-2014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6起,发病197人,暴露总人数为8 793人,平均罹患率2.24%。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等集体单位;流行高峰为冬春季;引起暴发的病毒有甲、乙两型,以甲型H3N2型为主;病原学与同时期流感监测的优势毒株型别一致。结论冬季流感高发期和流感流行优势型别更替时间段内容易暴发流感疫情,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可对疫情的发生提供预警。学校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疫情早报告和及时的疫情处置对暴发疫情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农村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病例进行诊断,采用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暴发疫情于2007年5月20日出现首发病例,5月27日至6月12日陆续发生71例,本次暴发罹患率为17.69%。发病高峰为6月5日,共报告16例(占22.22%)。男生发病38例,罹患率19.79%;女生发病34例,罹患率15.81%(P>0.05),各年级间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72.22%的患者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27.78%接种史不详。首发病例出现后未及时报告和处理、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采取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灵武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发病381例,罹患率0.87%,死亡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并以小学及托幼机构为主,病种以水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为主,两个小高峰集中在3~6月和10~12月份。结论小学与幼儿园是各种暴发疫情发生的高发场所,控制传染源、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防病意识,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霍乱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霍乱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期间发生的306例霍乱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霍乱年发病率呈双峰下降趋势,双峰为1990年的45例和1992年的173例;按月份统计发病流行期为6-11月,9月最多;306例中男性83人,女性223人,男女比为0.375∶1;病例多为15~40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6.32%,0~15岁次之,占总病例数的2.25%;工厂病人患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4.21%,学生、渔民、饮食业人员分别占4.54%、1.42%、1.25%,其它为8.58%;小川血清型304例,占99.35%;O139群2例。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霍乱疫情近20年来发生2次流行,防控重点时间是夏季,重点对象是青年工人,重点地点是沿海镇(街道)。近10年来霍乱疫情虽较为平稳,但散发疫情仍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传染病的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防止传染病院内暴发流行做好预防工作。方法: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原理对我院传染病报告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月一2013年6月传染病报告人数分别占28.15%、44.44%和50.12%,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乙类传染病居首位,占报告发病例数的73.70%;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和结核性胸膜炎、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33%。结论:感染管理控制科对急诊住院患者及住院首次确诊传染病患者作为重点监测,针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加强了预防消毒与隔离防控,3年期间分析定传染病的报告、落实防控措施,无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对法定传染病的督查与防控起到了预防感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红俊  杨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79-3581
目的:了解安顺市近9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6年—2014年水痘暴发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2006年—2014年安顺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13起,占全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39.24%;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4月~6月和11月~12月,分别占水痘暴发疫情总数的61.95%和23.01%;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病人群均为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故应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等易感人群集聚地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教育和卫生的紧密合作,在流行性季节前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保护率,做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水痘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水痘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30起水痘暴发疫情,其中3月份12起(占40.00%),4月份8起(占26.67%),5月份4起(占13.33%),男性患者共387例(占61.43%),女性患者共243例(占38.57%),罹患率分别为3.54%和2.22%,年龄组中6~11岁共536例(占85.07%),小学生567例(占90.00%).结论 2007~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水痘暴发疫情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暴发疫情多发生于3~5月份,6~11岁的中小学生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耿志宏  雷静  祁海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54-1154
目的调查分析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情况。方法对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流感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抗体水平检测等,对该起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和调查处理。结果此起疫情发病人数为52人,罹患率为4.44%,与病人密切接触是流感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无流感疫苗接种史是造成疫情传播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落实晨检等传染病防治工作职责等对于防止流感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明吉安县横江镇一起水痘暴发的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次水痘暴发流行共发生62例水痘病人,罹患率为22.3%;流行高峰在2003年11月6~9日,发病40例,占64.5%;病例以8~10岁学生为多,共54例,占87.1%。主要是二、三、四年级学生发病,分别占发病人数的17.7%、35.5%、22.6%;62例患者均未接种水痘疫苗。结论 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该次水痘流行的原因。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广泛开展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了解某学校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常州市2012—2016年水痘暴发疫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比约为50.00%。本次水痘疫情持续时间长(4代,72 d),累计发病44例;波及范围广(15个班级),年龄为15~18岁,男生罹患率为1.31%,女生罹患率为1.11%,两者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16~13年级罹患率分别为4.31%、0.75%、0.51%、0.13%,各年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1)。结论 本次学校水痘疫情发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建议学校应加强日常水痘病例监测和报告,加强晨检和水痘疫苗接种,发生疫情应及早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镇中心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暴发疫情,探讨流腮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描述流腮病人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分析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发病起始于2008年4月5日,2008年4月7日和20日出现2个发病高峰,4月28日以后未发生新病例;575名学生中共发生54例,罹患率为9.4%;发病数最多的班级罹患率为22.6%,占发病总数的22.2%;发病学生中男30例,占55.6%;女24例,占44.4%;年龄分布均为6~12岁;采取以晨检、隔离治疗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结论:根据流腮的流行规律,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腮腺炎在学校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