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89-92
目的探讨不同早期营养治疗方案对吞咽困难的ICU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2月入选45例ICU的重度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肠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EN组给予肠内营养,EN+PN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和CD4+/CD8+)、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EN+P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38.98±4.17)g/L、血红蛋白(121.09±15.69)g/L,CD3+(52.02±6.45)%、CD4+/CD8+(1.57±0.61),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35.36±4.05)g/L、血红蛋白(109.78±13.85)g/L,CD3+(48.02±5.98)%、CD4+/CD8+(1.42±0.45),EN+PN组营养指标和部分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EN组(P0.05);且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9.82±1.69)d和死亡率(0)显著低于EN组机械通气时间(11.64±1.72)d和死亡率(20.83%)(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治疗对吞咽困难的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活动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给予EN治疗,并于服药前1 d及连续服药2周后晨起查患者血清中IL-17和CRP水平。结果给予EN前患者血清IL-17和CRP水平分别为(17.25±2.14)pg/ml、(18.16±5.25)mg/L,2周后IL-17和CRP水平分别为(10.38±1.27)pg/ml、CD患者(11.35±6.7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降低活动期血清IL-17和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术后并发结核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克罗恩病(CD)术后出现肺部结核杆菌感染者8例,确诊感染后停用硫唑嘌呤和英夫利西,同时给予口服并添加肠内营养以维持缓解,在此基础上,给予8例患者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 T-SPOT.TB检测阳性率最高(75%);进行肠内营养维持治疗期间未出现临床复发病例,有1例患者内镜复发,给予单一肠内营养治疗半年后,Rutgeerts评分由3分下降至1分,随访至今未复发。8例患者感染结核杆菌前后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AI指数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C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安全性高,可有效维持CD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病情缓解,是应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与激素对儿童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临床指标和肠黏膜愈合方面的治疗效果,探讨EN治疗儿童CD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确诊为活动期CD的患儿,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激素治疗组(激素组),观察对比CD患儿在0、2、4、6、8、10、12周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变化,并通过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对比CD患儿在0、12周时的肠黏膜炎症改变。结果(1)共48例CD患儿入组,EN组25例,激素组2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12周)时,EN组的临床缓解率为80%(20/25),激素组为82.6%(1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EN组的内镜下缓解率为72%(18/25),显著高于激素组的34.8%(8/23)(P〈0.05);EN组的组织学缓解率为60%(15/25),也显著高于激索组的26.1%(6/23)(P〈0.01)。结论EN是治疗儿童活动期CD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诱导黏膜愈合方面较激素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严海 《西部医学》2016,28(10):1409-1411+14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肠外瘘患者60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实施EN前后患者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变化,实施EN前后患者的肠黏液屏障功能情况,以及实施EN前后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 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D3~+、CD4~+、CD8~+及iIEL水平又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又分别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2周后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于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黏液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内营养2周效果明显好于1周,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恒芳  苏化  宋瑛  徐俊荣  庄坤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72-1474,1481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要素饮食(ED)与聚合物饮食(PD)的治疗效果,探讨肠内营养(EN)在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安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CD的患者,依据活动性评分(CDAI)150分、肠道症状及CRP异常等将患者随机分入ED组和PD组,两组患者除氮源不同外,余营养成分及治疗方法均相同,以CDAI150分或较基础值降低至少100分、肠道症状消失、CRP正常为临床缓解,观察CD患者0、2、4、6、8周的病情变化。结果共56例CD患者入组,其中ED组26例,PD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EN治疗后,共45例(80.4%)CD患者获得临床缓解,其中ED组22例(84.6%),PD组23例(7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后ED组、PD组营养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C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要素饮食与聚合物饮食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营养方式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进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13例,经过TPN 1周左右后改为肠内营养(EN)的患者10例,单纯进行EN的患者12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体重(BW)、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胃肠减压量以及胃瘫治愈所需时间.结果:单纯EN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减压量以及胃瘫恢复所需时间均优于单纯TPN组和TPN+ EN组患者.结论:肠内营养维持了肠道功能,加快了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86例,分为肠内营养(EN)46例,肠外营养(PN)40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及CD3、CD4/CD8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5);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enteral immune nutrilion,EIN)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重度烧伤病人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2例严重烧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lion,EN)+rhGH组和EIN+rhGH组,每组11例.EN+rhGH组病人给予常规EN液能全力,同时肌内注射生长激素,连续2周;EIN+rhGH组则提供EIN液(强化精氨酸EN液),其余同EN+rhGH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营养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EN+rhGH组病人治疗2周后有效提高了总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水平(P<0.05),EIN+rhGH组病人治疗后除提高了以上蛋白水平外,还明显提高了转铁蛋白水平(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N+rhGH组病人CD3+、CD8+水平升高,而CD4+、CD4+/CD8+则下降;EIN+rhGH组CD3+水平提高,但CD4+、CD8+、CD4+/CD8+变化不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N+rhGH组病人谷丙转氨酶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值范围;EIN+rhGH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变化不大(P>0.05).2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组内比较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N或EIN联合rhGH均可改善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状态,且未明显加重肝肾功能负担,但EIN联合rhGH相比EN联合rhGH,更有利于维持烧伤病人的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 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组),EN组27例,PN组24例.EN组术后24h开始经鼻胃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d.两组病人分别术前和术后第1d、第8d检测免疫指标C3、C4、IgA、IgM、IgG和CD3 、CD4 、CD8 及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感染率变化.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3、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早期EN组IgG、IgM、IgA、C3、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早期EN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1),早期EN组感染率(12%)较PN组低.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7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组(HHPN+EN)43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疲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TPN组CRP显著高于HHPN+EN组(P<0.05)。两组血清P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HHPN+E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HHPN+EN组血清IgA、IgM显著高于TPN组(P<0.01);CD3+、CD4+/CD8+亦高于TPN组(P<0.05,P<0.01),CD8+则低于TPN组(P<0.05)。与TPN组比较,HHPN+EN组术后第7天疲劳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营养支持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可能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各33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按照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原则,EN组逐步实施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2周后观察体重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N组IBW%、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组总有效率为66.7%,EN组总有效率为42.4%,PN组病死率为18.2%,EN组病死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改善老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远期的病死率方面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1):33-33
克罗恩病(CD)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特别是小肠型CD患者。营养不良可影响青少年患者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后果。肠内营养(EN)在CD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诱导CD的缓解和延长缓解期,在儿童CD甚至可以充当主要的治疗措施,并且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与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营养指标[ 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前白蛋白(PA)]、临床指标(胃肠功能 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术后感染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指标(T 细胞亚群CD3+、 CD4+、CD8+ 及CD4+/CD8+ 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 及IgM)及疲劳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肠内营养(EN) + 肠外营养(PN)组营养指标ALB、TF 及PA 值高于EN 组和PN 组(P <0.05);② EN+PN 组术后住院时 间和术后所需营养费用低于EN 组和PN 组(P <0.05);EN+PN 组术后第1 次排气时间和第1 次排便时间较 EN 组和PN 组快(P <0.05);EN+PN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N 组和PN 组(P <0.05);③ EN 组、EN+PN 组术后T 细胞亚群CD3+、CD4+ 及CD4+/CD8+ 均高于术前(P <0.05),3 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水平均高于术前(P <0.05);④ EN+PN 组疲劳指数较EN 组和PN 组下降(P <0.05)。结论 肠内外 联合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恢复免疫及肠道功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疲劳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亮  余佩武  兰远志  石彦  刘伟 《重庆医学》2008,37(12):1360-1361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30例、PN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BW)、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血红蛋白(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唐生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07-2008,201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联合生长抑素对改善胰腺损伤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年来该院收治15例胰腺损伤病人的治疗,整理资料分成2组:A组:单纯生长抑素组,手术 一般性治疗 生长抑素;B组: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组,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灌注 生长抑素。统计分析2组病例的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EN联合生长抑素组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在术后显著高于单纯生长抑素组(P<0.05)。EN联合生长抑素组较生长抑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EN联合生长抑素组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较单纯生长抑素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EN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缩短住院时间,EN还可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肠内肠外营养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海南医学》2007,18(11):44-4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组)、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EN),每组各24例.结果 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明显升高,体重略下降.两组病人伤后21天时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等同于传统匀浆膳加用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