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联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简称“两步法”)检测在学生健康体检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2021年广东省743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701(68.18%)名完成了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筛查,74148名(99.72%)完成了TST筛查;9702(13.08%)名TST检测阳性者进一步完成了IGRA检测。最后对胸片异常、TST和IGRA检测“双阳者”完善肺结核相关检查。结果: 以IGR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以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5、10和15mm为阳性临界值,TST与IGRA检测MTB感染的一致率分别为15.97%(1549/9702)、26.63%(2584/9702)、81.11%(7869/9702),Kappa值分别为0.014、0.014和0.112。TST检测MTB感染率[11.67%(8652/74148)]明显高于两步法[1.02%(759/7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8.423,P<0.001)。对TST中阳和强阳者完善结核病相关检查后的肺结核检出率[0.29%(15/5219)]明显低于对“双阳者”的检出率[1.84%(1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33,P<0.001)。结论: TST和IGRA检测MTB感染的一致性较差,“两步法”可明显提高MTB感染的精准性和肺结核患者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在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96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排除经病原学确诊或临床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的451例患儿和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非活动性结核病的31例患儿,最终纳入483例患儿进行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筛查LTBI的研究与分析。以密切接触、年龄<5岁、无卡介苗接种卡痕(简称“卡痕”)作为危险因素,根据其存在危险因素多少划分危险因素等级,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归为Ⅰ级(218例)、Ⅱ级(210例)、Ⅲ级(54例)、Ⅳ级(1例,纳入Ⅲ级中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ST和IGRA在上述人群中的检测阳性率差异,并进行其阳性结果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483例患儿均进行了IGRA筛查检测,阳性率为2.48%(12/483),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29%(5/218)、2.38%(5/210)和3.64%(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9,P=0.795);369例患儿进行了TST检测,阳性率为11.38%(42/369),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6/171)、12.74%(20/157)和14.63%(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12,P=0.494);二者联合(TST+IGRA)检测任一阳性的阳性率为9.11%(44/483), 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4%(16/218)、9.52%(20/210)、14.55%(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32,P=0.243)。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在风险等级Ⅰ级和Ⅱ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861,P=0.020;χ 2=13.318,P=0.001)。患儿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是TST和IGRA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患儿TST(25.26%,24/95)或IGRA(5.00%,6/120)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非密切接触患儿[分别为6.57%(18/274)、1.65%(6/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31,P<0.05,OR(95%CI)=4.329(2.232~8.396);χ 2=4.291,P=0.038,OR(95%CI)=3.186(1.006~10.096)]。TST和IGRA两种方法检测的总体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 结论 在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中,危险因素等级越高,发生LTBI的风险越高,是儿童发生LTBI的高危险因素。由于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为避免漏诊,建议在暴露后危险因素等级高的儿童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筛查LTBI。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蛋白(简称“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鉴别中的应用。 方法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市怀柔区结核病防治所和北京市大兴区结核病防治所,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以上3个区的高校和工厂招募健康志愿者。共计招募3001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体检合格,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所有志愿者采用Mantoux法进行重组11kDa蛋白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同体双臂皮肤试验,分别于不同前臂皮内注射0.1ml重组11kDa蛋白(10μg/ml)和0.1ml TB-PPD(50U/ml),观察注射后72h后的皮肤反应。于皮肤试验前采集所有志愿者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采用“一致率(%)”和“一阶一致性系数(the first-order agreement coefficient,AC1)比较重组11kDa蛋白皮肤试验、TB-PPD试验及IGRA结果的差异。3001名志愿者均接受3种方法检测,其中475名3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受试者,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双盲的原则,以2∶1的比例接种卡介苗(318名;失访8例)和安慰剂(147名;失访2例),接种3个月后再次进行重组11kDa蛋白皮肤试验、TB-PPD皮肤试验及IGRA,采用“一致率(%)”和“AC1”比较其结果差异。 结果 健康志愿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中,IGRA阳性率(34.4%,1033/3001)明显高于重组11kDa蛋白(32.2%,966/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7,P<0.001);IGRA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93.4%(2804/3001),AC1值为0.882(95%CI=0.866~0.898),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TB-PPD阳性率(47.7%,1430/3001)明显高于重组11kDa蛋白(32.2%,966/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46,P<0.001);TB-PPD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60.6%(1819/3001),AC1值为0.243(95%CI=0.207~0.279),两者的一致性较差。卡介苗接种鉴别研究中,接种卡介苗的志愿者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1.3%,4/318)与IGRA(3.1%,10/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1,P=0.109);一致率为95.6%(304/318),AC1值为0.954(95%CI=0.929~0.979),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1.3%,4/318)低于TB-PPD(56.3%,17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50,P<0.001);TB-PPD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42.5%(135/318),AC1值为0.025(95%CI=-0.106~0.155),两者的一致性较差。接种安慰剂的志愿者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4.1%,6/147)与IGRA(1.4%,2/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7,P=0.109);一致率为95.9%(141/147),AC1值为0.957(95%CI=0.921~0.993),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TB-PPD的阳性率(17.7%,26/147)高于重组11kDa蛋白(4.1%,6/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5,P<0.001),一致率为82.3%(121/147),AC1值为0.781(95%CI=0.690~0.871),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方面与IGRA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筛查与卡介苗接种鉴别的候选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状况,并初步分析可能对该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封闭社区中2016年10—11月确诊的5例结核病患者的所有接触者(共计792名)每6个月进行1次PPD试验,连续观察2年,其中有25名因各种原因未进行PPD试验,接受PPD试验者767名。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mm、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mm判断为接触者结核感染。分析不同接触程度的767名接触者受MTB感染状况的变化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封闭社区中,接触者第一次PPD试验结果被判断为结核感染者444例,感染率为57.9%(444/767)。在后续2年的结核感染监测中,323名未感染者中有54例(占16.7%,54/323)接触者变为结核感染;2年中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者共498例,感染率64.9%(498/767)。有54名社区接触者在2年中PPD试验硬结直径减小或消失,由受结核感染变为未感染状态,占10.8%(54/498)。年龄(Wald χ 2=10.942,P=0.001,OR=1.04, 95%CI为1.02~1.06)、接种卡介苗(Wald χ 2=4.533,P=0.033,OR=1.41, 95%CI 为1.03~1.93)、与患者密切接触(Wald χ 2=6.343,P=0.012,OR=1.68, 95%CI 为1.12~2.52),是导致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讨论 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MTB感染率较高,首次PPD试验筛查未感染者中有近1/6的接触者在2年间转为结核感染;有1/10结核感染者在2年间转为未感染状态。年龄增长、接种卡介苗、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对全市学校肺结核疫情和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建立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处置结果数据库,包括济南市市、县两级监测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患者、学校方告知患者及外地单位反馈的学校患者。2018年全市共发现学生或教师肺结核患者197例,除去实习、毕业或近期接受过筛查等原因的10例患者,对187例肺结核患者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共11617名。对其中24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确定密切接触者2138名,实际筛查2104名;163例病原学阴性及无病原学结果的肺结核患者确定密切接触者9479名,实际筛查9384名。密切接触者采用全市统一配发的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剂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简称"PPD试验")筛查。结果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患者以大学生为主81.28%(152/187)。11488名密切接触者的PPD试验结果中,阴性8898名(77.45%),一般阳性1434名(12.48%),中度阳性651名(5.67%),强阳性505名(4.40%)。24例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PPD试验强阳性率(7.41%,156/2104)明显高于163例非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的强阳性率(3.72%,349/9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01)。通过筛查共发现肺结核患者31例。结论通过对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可发现部分结核病患者;落实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可减少结核病在学校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主动筛查策略对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效果。方法 2019年12月,以居委会(村)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11个居委会(村)抽取2个单位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现场≥5岁的2800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并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结核感染筛查[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胸部数字影像(DR)摄片检查,对上述检查任一阳性者的痰液标本开展痰涂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通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筛查策略的发现效果。结果 2800名研究对象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72例(9.71%),胸部DR异常者301例(10.75%),结核感染筛查阳性者617例(22.04%);其中,胸部DR异常者中疑似肺结核者67例(22.26%)。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例,发现率为285.71/10万,除1例为已登记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外,其他7例均为≥15岁胸部DR异常的新发现患者。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胸部DR摄片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优,分别为7/8和88.28%(2207/2500),AUC值最大(0.88)。结论 不同的主动筛查策略中,胸部DR检查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作为主动筛查策略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是否影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病的阳性率。 方法: 查阅电子病历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符合入组标准的443例住院结核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营养不良组(BMI<18.5;136例)和非营养不良组(BMI≥18.5;3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体外测定患者新鲜肝素化全血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浓度,比较IGRA对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 结果: 443例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6.47%(104/136)]与非营养不良组[78.18%(240/30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712)。在103例病原学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5.61%(31/41)]与非营养不良组[80.65%(50/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542)。 结论: 营养不良不会影响结核病患者IGRA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为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将2014—2021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26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同期18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分类、发现方式、病原学阳性率、涂阳率、培阳率、利福平耐药率、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疗成功率、就诊及确诊延迟率、就诊及确诊时间间隔。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复治比例[16.48%(43/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8.70%(16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2,P<0.001),主动发现比例[7.28%(19/261)]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13.05%(24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65.90%(172/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35.07%(64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1,P<0.001),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84.62%(110/130)和80.46%(210/261)]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91.15%(412/452)和87.71%(1613/1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1;χ2=10.495,P=0.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福平耐药率[3.07%(8/261)]与单纯肺结核患者[1.41%(26/183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5,P=0.086)。就诊延迟率、就诊时间[52.87%(138/261)和16(2,53)d]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42.09%(774/1839)和9(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2,P=0.001;U=2.775,P=0.006)。确诊延迟率、确诊时间[32.57%(85/261)和7(0,24)d]与单纯肺结核患者[31.92%(587/1839)和7(1,20)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4;U=0.167,P=0.867)。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病原学阳性率高、复治比例高、就诊延迟率高、就诊时间间隔长、主动发现率低、痰涂片阴转率低和治疗成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对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其结核病的发病率。作者针对目前已报道的在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开展预防性治疗的研究展开讨论,以明确该人群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探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例数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数庞大,给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效识别结核病和LTBI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和LTBI的诊断依赖于结核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现行结核感染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和抗原抗体检测。在现行的三类方法基础上,研发出了敏感度高、特异度强、试验操作简单、可用于LTBI和结核病诊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简称“EC”)。目前,已完成EC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Ⅲ期临床试验中对1559名健康人群的筛查中发现,EC与IGRA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8.77%);对791例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检测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且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479名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员的研究发现,EC与T-SPOT.TB的两次检测阴性一致率较高(88.20%和93.17%);在卡介苗接种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中发现,EC和T-SPOT.TB基本不受卡介苗的影响;对394例临床诊断非结核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与T-SPOT.TB阴性符合率较高,且一致性较好(87.21%)。基于EC在用于诊断结核感染安全且有效的基础上,EC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而准予上市。经广泛征求有关结核病防控、临床和研究等领域的专家意见,在系统总结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EC的临床试验结果,形成了EC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介绍了EC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使用对象、使用方法、结果判读,以及临床意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 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 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模式以及肺结核易感因素结果 3 552株分枝杆菌中,88.7%(3 152/3 552)为结核分枝杆菌,11.3%(400/3 55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3.7%)显著高于初治患者(8.1%)(χ2=138.67,P<0.05)。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5.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5.9%、4.6%和0.2%,其中SM(χ2=50.40, P<0.05)和INH耐药率较高(χ2=47.81, P<0.05)。结核分枝杆菌有3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组合模式分别为INH+SM(χ2=19.19,P<0.05)、INH+RFP+SM(χ2=24.85,P<0.05)和IHN+RFP+SM+EMB(χ2=20.11,P<0.05)。来自复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38.3%、36.1%、14.0%和0.9%)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22.3%、19.3%、2.7%和0.04%)(P<0.05)。本地户籍60岁以上男性农民肺结核发病率显著较高(χ2=1 435.29,P<0.05)结论 本县镇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老年男性农民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复治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提示县镇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朱银银  张洪英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2):1358-1362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尽管结核病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缺少早期筛查和针对性治疗的解决方案。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 广泛参与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机体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互作用,笔者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高疫情农村老年人群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市结核病疫情高发的2个乡镇6个行政村持续居住6个月且满65周岁的老年人群,在居民参加健康体检基础上,结合老年人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免费筛查、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项目等开展非活动性肺结核筛查,获取老年人群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情况,分析患者特点和检出率情况。结果: 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共2050名,完成全程所有筛查1658名,筛查率为80.88%(1658/2050);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8.62%(143/1658),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0.24%(4/1658)。老年人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男性所占比例(63.64%,91/143)明显高于女性(36.36%,5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1,P=0.000);不同年龄组检出率由65~69岁的5.60%(34/607)上升至85岁及以上的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2.329,P=0.000);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纤维性病灶检出率(62.94%,90/14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3.04%,197/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817,P=0.000)。结论: 浙江省衢州市肺结核疫情高发地区农村老年人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较高,需要继续开展科学研究监测其发病风险特征,为制定适合降低疫情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