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段力  贺娟  李淼晶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526-1530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认知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于2021年1—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从成都市12个辖区中随机抽取某个社区400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高血压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  结果  成都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67%,其中基础知识知晓率为54.99%,危险因素知识知晓率为58.36%,并发症知识知晓率为50.71%,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6.80%。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及格率为50.13%,不同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月平均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家族史的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受教育程度、职业、医保类型、家族史是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亲友近邻(66.93%)、医务人员(51.42%)、广播电视(51.16%)、报纸杂志(44.70%)、互联网络(35.66%)是获取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而社区宣教(24.29%)、健康讲座(14.99%)和专家咨询(11.37%)则明显不足。  结论  成都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总体认知水平较差,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社区需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简阳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非牧区特色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简阳市18岁及以上与羊及其制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布病相关知识、行为条目得分情况进行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算知识总体知晓率,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布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78人,25.1%的被调查对象听说过布病,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2.0%。职业防护行为较差,使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的得分率分别为58.7%、76.5%、71.7%。多因素分析发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但是知识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增加而上升,且职业与知识知晓率有关;知晓布病知识是布病相关行为的保护因素,且职业和布病相关行为有关。  结论  简阳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总体不高,亟待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及养殖业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医学科普相声这一全新科普模式对于上海社区居民骨健康认知程度的影响。  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从3个社区各抽取15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科普相声组150例、传统宣讲组150例、空白对照组150例。分别在基线、科普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对3组居民进行骨健康认知评估。联合社会人口学资料,对干预前后骨健康认知进行分析。  结果  同基线期相比,科普相声组、传统宣讲组的骨健康认知在科普干预3个月、6个月后均有提高。其中,科普相声组的4个知识点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均P < 0.05);而传统宣讲组仅2个知识点知晓率有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的定义(χ2=93.329,P < 0.001)、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χ2=8.035,P=0.018)]。  结论  医学科普相声这种创新科普模式具有更佳的科普效果和更广泛的适用知识范围。未来精准化社区健康科普活动要特别考虑创新科普模式等因素对科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认知与行为的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 676名马鞍山市金家庄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认知与行为现状.结果: 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为38.37%,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P<0.01);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为33.00%,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为38.54%,脑卒中患者与非脑卒中人群危险因素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慢性病患者的吸烟率普遍较高,分别为72.34%、73.21%和73.24%;高血压患者饮酒率和主动锻炼率分别为12.40%和20.57%;肥胖率和健康教育率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较高,肥胖率分别为43.19%与41.52%,健康教育率分别为59.26%和58.04%.结论: 慢性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吸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主动锻炼等危险因素.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不足,需通过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南充市顺庆区城区成人居民血脂异常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五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南充市顺庆区城区内9个社区的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105 956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2%(36 272人),其中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38.11%,女性为31.91%(P<0.01)。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共病的占比分别为13.46%、5.74%、0.39%;与高血压及糖尿病三者共病的占比为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 优势比(odds ratio, OR)=1.276,P<0.001〕、体质量指数(OR=1.052,P<0.001)、文化程度(以≤小学为参考,中学OR=1.094,P<0.001; ≥大学OR=1.185,P<0.001)、吸烟史(OR=1.124,P<0.001)、冠心病(OR=1.189,P<0.001)、高血压(OR=1.148,P<0.001)、糖尿病(OR=1.967,P<0.001)、血脂异常家族史(OR=1.760,P<0.001)是本地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论  南充市顺庆区城区居民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共病情况值得高度关注。男性、肥胖、高文化程度、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是本地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需要针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防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社区的角度切入,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命质量的关系,为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社区社会资本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生理健康自评得分和心理健康自评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总分以及社区参与、社区凝聚力等2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与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应重视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从而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4期间上海市5个社区年龄在40~65岁的常住女性,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专业人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运动健身情况、骨质疏松症知识等。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502份,回收率96.54%。其中排除明显错误或信息不全者41份,获取有效问卷共计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1.83%。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0.6±1.57)岁;调查对象中接受过骨质疏松科普培训的占比为69.63%(321/461);正在或曾经接受绝经激素补充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MHT)的占比为13.67%(63/461);接受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占比为26.68%(123/461)。认为知晓骨质疏松知识(很了解+了解)的占比为46.86%,对骨质疏松6个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在2.17%~26.03%。对骨质疏松的3个主要危害的知晓率在21.04%~39.91%。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为82.2%(P<0.05)。受教育程度、生育次数、职业状态、有少量饮酒史、有家族骨质疏松史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相关(P<0.05)。结论上海市部分地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对骨质疏松认知度较低,尤其是对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由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健康的危害认知度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普遍缺乏骨密度监测。进一步加强骨健康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慢性病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2个镇随机抽取4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75名18岁及以上居民共300人,以面对面问卷的形式进行入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知识知晓率81.3%,主要行为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70.4%、缺乏运动68.7%、高盐饮食65.7%和不健康饮酒27.0%。结论邯郸市社区居民吸烟、不健康饮酒、高盐饮食和缺乏运动等行为危险因素有较高的流行强度,应加强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十堰市居民对慢性肾脏病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十堰市居民进行慢性肾脏病(CKD)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为十堰市居民CKD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对十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从十堰市分层整群抽取70个厂矿、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18岁以上常住居民52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CKD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表523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219份,总体知晓率为20.71%(1081人),4.58%(239人)能正确了解CKD,73.81%(3852人)不了解尿毒症及血液透析,72.27%(3772人)从未行肾脏相关检查;对CKD的发病症状、发病后的就诊科室、检查手段知晓率分别为34.13%(1781人)、58.15%(3035人)、33.34%(1740人);对CKD危险因素、治疗措施知晓率更低,分别为17.09%(892人)、11.61%(606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KD的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及职业呈正相关(χ2=115.021、92.552,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χ2=42.383,P<0.01)。结论十堰地区居民对CKD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医务工作者加大对CKD相关知识的宣教力度,以提高十堰市居民对CKD的知晓水平,达到对CKD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百色市居民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 3.1、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在26.73%~66.12%之间,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在62.45%~71.84%之间,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在19.80%~77.35%之间;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百色市居民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和书籍、报刊。结论百色市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对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季晖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436-440
  目的  探索居民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的影响因素,了解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门诊就诊居民按照签约和未签约分别进行抽样,共获取有效样本1 204例,签约和未签约各602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其人口社会学信息、健康状况、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否离退休、文化程度、婚姻情况、高血脂、脑卒中、心脏疾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长期服药、配药需求、康复护理需求、其他需求、是否知晓签约服务方面不同的居民,其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签约和未签约居民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否离退休、文化程度、婚姻情况、高血脂、骨质疏松、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是否知晓签约服务是家庭医生签约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没需求”是居民不考虑签约的主要原因。  结论  要促进落实“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签约关系,需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立足点提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老年慢性病居民740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农转非居民社会资本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自编社会资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本次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女性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P < 0.05);高“社会信任与安全感”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比值比(OR)=0.489〕,“社区归属感”得分较高的居民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570),“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居民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233)。  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影响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季晖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22-1525
  目的  分析“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实施下社区居民社区就诊次数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6—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18年门诊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信息、健康情况、就诊次数。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04位居民在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中位数为3(1, 11)次,人均就诊次数为10.4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签约情况、签约时长、年龄、职业、离退休状态、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有无配药/基本诊疗需求不同的居民,其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签约、签约时长、年龄、消化道疾病、配药是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其中,签约、签约时间久、高龄、有配药需求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促进因素;消化道疾病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阻碍因素。  结论  “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1+1”医疗机构签约吸引居民到社区就诊的同时,也需注意对自身临床技能的提升,以应对居民多样化的健康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诊断认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全科医生在社区早期识别帕金森病的意识和能力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25日—10月28日选择上海市553名社区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全科医生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  仅38.1%(210/551)的全科医生认为在社区可以诊断帕金森病,61.9%(341/551)的全科医生认为不可以;原因前3位分别为对帕金森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掌握不足(60.4%,206/341)、帕金森病需要专门的设备才能诊断(49.6%,169/341)、缺乏专业背景,不能理解或看不懂指南(46.0%,157/341)。影响因素有职称(OR=1.555,95% CI为1.160~2.086,P < 0.05)、有无了解过相关诊疗指南(OR=3.167,95% CI为2.186~4.589,P < 0.05)、有无神经内科专家门诊(OR=1.702,95% CI为1.127~2.571,P < 0.05)。  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诊断认知存在不足,早期识别帕金森病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影响因素包括职称、有无了解过相关诊疗指南和有无神经内科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设立神经内科专家门诊,以门诊带教的形式并结合全科医生的需求内容进行干预,以期提高社区居民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患病现状及社会人口学和生活行为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农村地区7 572名≥35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哮喘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哮喘患病率为1.61%,其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1.98%和1.25% ,χ2 = 6.308,P = 0.012),且呈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χ2趋势 = 65.558,P < 0.001)。SEM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被动吸烟者、有哮喘家族史者、男性、少数民族和住房类型为石头土坯者患哮喘的风险增高;其中对哮喘患病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是吸烟,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5;其他影响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有哮喘家族史(0.13)、年龄(0.09)、被动吸烟(0.08)、性别(0.06)、民族(0.03)和住房类型(-0.02)。   结论   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哮喘的患病率较高,社会人口学和生活行为因素均对哮喘的患病有影响。应加强对男性、高龄、有哮喘家族史人群的健康管理,改善住房条件较差人群的居住环境,并加大控烟工作力度,以降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提高该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蚌埠市某社区进行健康体征检测的6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测量健康体征相关指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健康相关指标的检测和问卷的填写与收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社区老年人群中体力活动不足者占35.7%(233名),体力活动总量为(418.04±139.74)METs-min/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性别(P=0.017)、文化程度(P<0.001)、BMI(P=0.015)、慢性病共病(P=0.012)、骨密度(P=0.010)、动脉硬化(P=0.012)、吸烟(P=0.013)是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龄、男性、文化水平低、超重、慢性病共病、骨密度异常、有动脉硬化以及吸烟的老年人群进行运动促进健康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减少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的发生,培养其规律的体力活动习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