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氯化镧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为研究对象,给予LaCl3(0.01、0.1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和5 d)后,观察CBRH-7919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及细胞学变化。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RH-7919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0.10 mmol•L-1 LaCl3组培养3 d,对CBRH-7919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LaCl3剂量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0.1、1.00 mmol•L-1 LaCl3组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BRH-7919细胞经LaCl3作用后,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0.01、0.10和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0.10、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LaCl3对CBRH-7919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在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降解中的作用。 方法:利用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0.06 μg•L-1)、不同浓度的IL-1α(0、0.1、1.0、10.0 μg•L-1)及IL-1α(10 μg•L-1)与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0、1、10、100 mmol•L-1),在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通过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HYP)的量作为胶原降解的活性单位。 结果: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情况下,随着IL-1α浓度的升高,HYP含量增加, IL-1α 0.1、1.0和10.0 μg•L-1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或P<0.05);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IL-1α(10 μg•L-1)的情况下,随着氢化可的松质量浓度的增加,HYP含量减少,氢化可的松1、10、100 mmol•L-1组与对照组(0 mmol•L-1)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或P<0.05)。 结论:氢化可的松具有抑制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的:观察硫酸镁对培养耳蜗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分为加入0.1 mmol•L-1谷氨酸组和不同浓度(0.5 、1.0 2.0 和4.0 mmol•L-1)硫酸镁组以及谷氨酸和硫酸镁联合组,采用Neurofilament 200kDa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观察细胞形态和神经元存活数目;采用Fluo-3 /AM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谷氨酸和硫酸镁作用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谷氨酸作用24 h后,神经元胞体变得不规则,数目明显减少,神经末梢出现肿胀。0.1 mmol•L-1谷氨酸联合0.5 、1.0和2.0 mmol•L-1硫酸镁组的耳蜗神经元存活数量与单纯谷氨酸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单独硫酸镁作用耳蜗,2.0 mmol•L-1浓度以下未见明显毒性。谷氨酸作用前应用硫酸镁在0.5~4 h时间段观察到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低于单纯谷氨酸作用组 (P<0.01)。单独应用硫酸镁对细胞内钙无影响。结论:硫酸镁对培养耳蜗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镁离子抑制细胞内钙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分离纯化的小鼠胰腺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DMEM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6组:G1组(5.6 mmol•L-1葡萄糖)、G2组(7.8 mmol•L-1)、G3组(11.1 mmol•L-1)、G4组(16.7 mmol•L-1)、 G5组(22.2 mmol•L-1)及G6组(27.6 mmol•L-1)。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当葡萄糖浓度5.6~11.1 mmol•L-1时,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加(P<0.05),NF-κB的活性逐渐增加(P<0.05),但此时细胞凋亡未见显著的变化(P>0.05),细胞色素C释放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葡萄糖浓度≥16.7 mmol•L-1时,与葡萄糖浓度≤11.1mmol•L-1各组比较, NF-κ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逐渐增强(P<0.05),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也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诱导胰岛细胞NF-κB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强,同时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提示NF-κB的激活与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抑制NF-κB活性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及二者分别联合阿那曲唑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探讨并比较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 、5.0和10.0 mmol•L-1)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分别作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不同时间(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以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那曲唑(0.5和1.0 mmol•L-1及其分别联合不同浓度阿司匹林(2.5、5.0和10.0 mmol•L-1)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作用于MCF-7细胞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不含药物组为阴性对照组。结果:①阿司匹林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1)。②塞来昔布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③10 mmol•L-1阿司匹林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单独作用72 h抑制率分别达68.88%和87.00%;阳性对照组阿霉素2.0 μmol•L-1作用72h抑制率达86.30%。④0.5 μmol•L-1阿那曲唑与阿司匹林联合各剂量组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P<0.05),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10.0 mmol•L-1阿司匹林对MCF-7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2.5、5.0 mmol•L-1阿司匹林(P<0.05)。0.5 μ mol•L-1阿那曲唑分别与60、120 μmol•L-1塞来昔布联合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及0.5 μmol•L-1阿那曲唑与30 μmol•L-1塞来昔布联合组的抑制率(P<0.05),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120 μmol•L-1塞来昔布对MCF-7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60 μmol•L-1塞来昔布(P<0.05)。1.0 μmol•L-1阿那曲唑分别联合10.0mol•L-1阿司匹林、60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各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1.0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P<0.05),1.0 μmol•L-1阿那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8只,随机分LPA 0.1、1.0、10.0 μmol•L-1组,每组6只,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LPA对豚鼠乳头肌的作用。对10.0 μmol•L-1组,灌流洗脱后,加入四乙基铵(TEA)20 mmol•L-1+ LPA 10 .0 μmol•L-1,观察TEA对LPA作用的影响。结果:LPA1.0和10.0 μmol•L-1组乳头肌收缩幅度由给药前的100%增加到(122.6±7.9)% 和(139.48±8.2)%(P<0.05或P<0.01)。LPA 0.1 、1.0和10.0 μmol•L-1组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由给药前的(106.79±11.80 )、(96.86±9.81)和(100.22±7.55)mV升高到(113.49±12.66)、(112.54±10.07)和(118.91±10.62)mV(P<0.05或P<0.01);动作电位50%时程(APD50)和动作电位90%时程(APD90)均较给药前延长( P<0.05)。20 mmol•L-1的TEA 可使LPA 10.0 μmol•L-1对APD50的作用降低(P<0.05)。结论:LPA可增加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 (8.00、16.00、32.00、64.00和128.00 mmol•L-1 )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2.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24 h和8.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 P< 0.01),以72 h、128.00 mmol•L-1氯喹抑制作用最强(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氯喹处理组(32.00~128.00 mmol•L-1)G2/M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 P< 0.01),以128.00 mmol•L-1组最为明显。结论:氯喹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并可使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抑制细胞活性,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牛磺酸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将新鲜分离的大鼠HSC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含25及50 mmol•L-1牛磺酸的培养基中孵育培养,检测三种培养基上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羟脯氨酸的表达水平及三种培养基培养的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利用BrdU法检测牛磺酸对HSC增殖的影响。结果:HSC活化后,各培养液上清中LPO浓度均较活化前明显上升(P<0.05);在含25及50 mmol•L-1牛磺酸培养基中培养的HSC与普通培养基培养的HSC相比, LPO及羟脯氨酸的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普通培养基相比,两组牛磺酸培养基培养的HSC表达TGF-β1明显减少(P<0.05); 50 mmol•L-1牛磺酸可以明显抑制HSC的增殖(P<0.05)。 结论:牛磺酸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LPO及羟脯氨酸的合成,并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SC增殖的作用,提示牛磺酸可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为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龙藤提取物(BH)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其他3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接近于人1型糖尿病的大鼠糖尿病模型。3 d后经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含量>16.65 mmol•L-1为制模成功。1组作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另外2组7d后每天分别灌胃给予BH(465 mg•kg-1)和消渴丸(XKW,625 mg•kg-1),连续5周给药。每周1次测定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血糖变化。注射STZ 3 d和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给予BH和消渴丸5周后,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糖由(18.3±1.8)mmol•L-1下降到(5.3±1.2) mmol• L-1,消渴丸对照组血糖由(18.4±1.9)mmol•L-1下降到(5.2±0.8) mmol•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9.9±1.9) mmol•L-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8±2.3)mU• L-1升高到(42.2±3.5)mU•L-1, 消渴丸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1±3.3)mU•L-1升高到(40.9±3.7)mU•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8.7±3.1) mU •L-1]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胰岛变小,细胞萎缩,胞核固缩、消失,分泌颗粒减少。应用BH和消渴丸5周后,上述异常变化消失且胰岛细胞形态趋向正常。结论:BH对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恢复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桃楸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胡桃楸乙醇提取物(AEBJ)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照射对照组、AEBJ低剂量(300 mg•kg-1)照射给药组、AEBJ高剂量(600 mg•kg-1)照射给药组、AEBJ低剂量单纯给药组和AEBJ高剂量单纯给药组6个实验组,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脏器指数和Con 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照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脏器指数和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均低于假照射组(P< 0.05);AEBJ高、低剂量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脏器指数和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均高于照射对照组(P< 0.05);AEBJ高、低剂量单纯给药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均高于假照射组(P< 0.05)。结论:AEBJ对电离辐射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模型组以及H2O2损伤加药物治疗组:阳性药川芎嗪(Lig)组及Tau大、中、小(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预先24 h给予治疗药物后使用0.5 mmol·L-1 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观察Tau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MTT法测定反映心肌细胞存活力的A值以及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0、10、20、40、80、160及320 mmol·L-1 Tau,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au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后,Tau(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A值分别为0.479±0.055、0.437±0.052及0.421±0.062,与H2O2组(0.304±0.050)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或P<0.01);Tau(80及40 mmol·L-1)剂量组使H2O2损伤的心肌细胞LDH释放减少、SOD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与H2O2损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40~320 mmol·L-1 Tau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或P<0.001)。结论:Tau可通过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达到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Citicoline对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体外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孕15 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在培养第6 、8及10天,实验组加不同浓度CC(2、1、0.1、0.01和0.001 mmol·L-1 ),并于第11天加50 μmol·L-1的6-OHDA作用0.5 h,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6-OHDA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加50 μmol·L-1的6-OHDA;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培养11 d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用Fluo3/AM检测细胞内Ca2+i及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2、1和0.1 mmol·L-1 CC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1、0.01 和0.001 mmol·L-1 CC+6-OHDA组,细胞活力均高于6-OHD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0.1、0.01、0.001 mmol·L-1 CC+6-OHDA组细胞内Ca2+i均明显下降,分别为(32.23±1.87)%、(17.09±7.45)%、(21.71±8.89)%及(29.18±4.71)%,与6-OHDA组(49.30±7.6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42.40±0.81)%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C+6-OHDA各组与6-OHDA组比较均使Δψm升高,其中1 mmol·L-1CC+6-OHDA组Δψ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C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增加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Ca2+i以及提高Δψm,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及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检测不同浓度AGEs(0、12.5、25、50、100及200 mg·L-1)对肾系膜细胞条件培养基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含量的影响及不同浓度罗格列酮(0、1.25、2.5、5及10 mmol·L-1)对AGEs(100 mg·L-1)引起的Ⅳ型胶原及FN积聚的影响。ELISA测定肾系膜细胞条件培养基中FN和Ⅳ型胶原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系膜细胞有PPAR-γ mRNA的表达;与相应浓度的BSA比较,AGEs(12.5~200 mg·L-1)可不同程度地刺激系膜细胞FN和Ⅳ型胶原的产生(P<0.01);给予PPAR-γ激活剂(1.25~10 mmol·L-1)可明显减轻AGEs(100 mg·L-1)引起的Ⅳ型胶原含量增加(P<0.01)。结论:PPAR-γ激活可以明显减轻AGEs引起的Ⅳ型胶原积聚。  相似文献   

14.
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 养上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 细胞CyclinD1、 PCNA、 CDK4及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0.50及1.00 m mol•L-1LaCl 3对SMMC-7721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0.10和0.50 mm ol•L-1的LaCl3对肝癌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1%和67%(P<0.05),1.00 mmol•L-1 LaCl 3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7%(P<0.01 );不同剂量LaCl3  作用SMMC-7721细胞3 d后,细胞周 期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10、0.50及1.00 mmol•L-1 LaCl3均可抑制AFP的分泌,其中以1.00 mmol•L-1 LaCl3组作用最显著(P<0.01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aC l3促进P16蛋白 的表达,使Cyclin D1、PCNA和CDK4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LaCl3 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心先安干预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冠状动脉左室支的上3/4~4/5处穿以丝线,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MIR),随机分为四组:MIR组、心先安+MIR组(MCA+MIR)、缺血预处理IP+MIR组(IP+MIR)、心先安+IP+MIR组(MCA+IP+MIR)。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血清肌酸肌酶(CK)的含量,分析心肌梗死范围。结果(1)血浆ET浓度,MIR组和MCA+MIR组分别为67.15±5.10 pg.ml-1和58.44±3.47pg.ml-1(P<0.01);IP+MIR组和MCA+IP+MIR组分别为58.94±3.16 pg.ml-1和53.14±3.24 pg.ml-1(P<0.01)。(2)血浆ANP浓度,MIR组和MCA+MIR组分别为910.09±112.29pg.ml-1和955.33±106.06 pg.ml-1(P>0.05);IP+MIR组和MCA+IP+MIR组分别为1356.18±93.41 pg.ml-1和1402.43±138.78 pg.ml-1(P>0.05),但较MIR组和MCA+MIR组明显增加(P<0.01)。(3)血清CK浓度,MCA+MIR组和IP+MIR的分别为177.25±31.04 mmol.L-1和169.25±31.37 mmol.L-1(P>0.05),明显低于MIR组(554.00±148.62 mmol.L-1)(P<0.01);MCA+IP+MIR组为105.00±13.18 mmol.L-1,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4)心肌梗塞范围,MCA+MIR组和IP+MIR组分别为21.13±1.78%和21.58±2.22%,(P<0.05),明显低MIR组32.85±3.18%(P<0.01);MCA+IP+MIR组为13.69±1.01%,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1)IP可使MIR过程中ET、CK浓度和ANP浓度增高,并减少MIR所致的心肌坏死。(2)MCA可降低MIR血浆中ET和CK浓度,并减少MIR所致的心肌坏死。(3)MCA能加强IP降低MIR对血清CK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庆大霉素(GM)及其代谢产物的耳蜗毛细胞毒性,以及Ca2+、Mg2+对GM耳毒性的影响。方法:①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 GM与0.1 mol·L-1GM代谢产物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②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 GM与0.1 mol·L-1GM+3% CaCl2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③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 GM与0.1 mol·L-1GM+3% MgSO4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结果:0.1 mol·L-1 GM与0.1 mol·L-1肝脏 GM代谢产物相比较,毛细胞残留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液中加入3% CaCl2、MgSO4< /sub>时的毛细胞残留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GM的耳蜗毛细胞毒性与GM代谢产物无关;Ca2+、Mg2+可能成为GM耳蜗毛细胞毒性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硒(Se)和维生素E(VE)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e和(或)V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及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①低、中和高浓度Se(0.05、0.1和0.2 mg·L-1)均可抑制NE(0.2 mg·L-1)的促成纤维细胞(CFbs)胶原合成的作用(P<0.05),以高浓度Se最为明显(56.13±1.31,P<0.05);②不同浓度VE(1、10和100 mg·L-1)均降低NE对CFbs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以1和100 mg·L-1 的VE对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显著(P<0.05);③Se和VE的联合应用(0.05 mg·L-1 Se+10 mg·L-1 VE),对CFbs的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更明显(41.34±1.73,0.39±0.04,P<0.05)。结论:Se和VE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代谢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平板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DADAG对L1210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L1210细胞经不同浓度的DADAG(12.0、17.2、24.5、35.05、0.0 mg.L-1)处理72 h后,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至72%6、3%、46%3、5%和20%。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ADAG半数集落形成抑制浓度为18.5 mg.L-1。DADAG 12.0、17.2、24.5、35.0、50.0 mg.L-1作用L1210细胞8 h后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93.6%、83.9%、42.6%、10.1%和5.7%。结论DADAG对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该细胞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