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沉着应急、科学组织、连续作战,在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显示出了区域性医学中心学科齐全,学科间交叉融合较好,临床诊疗路径规范,平时医护人员基本功训练扎实的优势,为成功救治地震伤员特别是危重伤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区域性医学中心医疗空间、医疗物质和设备充足,也为短期内救治大量伤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2.
“5.12”大地震医疗救治组织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前期救治工作顺利结束,我们认为:地震伤员发生特点及救治与战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医院平时应急卫勤训练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灾害伤员救治水平。本文通过切身体会,对医院面对重大灾害造成的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所采取的应急处置程序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总医院在救治玉树地震伤员过程中,充分借鉴应急卫勤保障的基本理论指导地震伤员救治实践,探索以组建救治患者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建抗震救灾专用病区;实施快速批量收治伤员;制订规章制度,全力救治伤员;动员各方力量,全方位服务伤员为核心内容的应急处理模式,为完善后方医院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所致大规模人员受伤的应急处置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的应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志维  曹正霖 《现代医院》2009,9(3):126-128
佛山市中医院在救治四川地震伤员过程中,充分运用医院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来指导救治四川地震伤员的应急反应实践,探索了以组建救治病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建爱心病区;实施目标管理,制定接收、入院处理伤员流程;制订规章制度,全力救治伤员;动员各方力量,全方位服务伤员为核心内容的应急处理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后方医院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所致大规模人员受伤的应急处理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后,短期内批量伤员急诊救治的应急组织和应对策略,进一步优化短期内大量伤员涌入的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事故发生后8小时收治伤员92人,通过检伤分类,分为轻、重、危重三级,自预检分诊开始,对所有伤员分类,分别采取门诊处置、留观、收入专科病区、入ICU或手术室。分别组建院前急救组,急诊救治组,病区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病员服务组,信息统计组,安保宣传组等,对92例伤员进行及时有效处置。结果:92名伤员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其中危重2人,重伤22人,轻伤68人;入院治疗51人,留观3人,38人门诊治疗离院;所有伤员均病情好转或治愈后离院,整个救治实施过程满意。结论:按照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全院及时响应,分类救治,有效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协调组织好各小组应急救治工作,能够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军队医院应用野战救护模式对大批量地震伤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特大地震突发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过程中,成都军区总医院以野战救护模式投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是地震灾区唯一的以全建制、全员额、全方位投入抗震救治的综合性大型医院。从迅速建立伤员分类救治场、及时对伤员进行伤势评估、分层次对伤员进行准确分类、及时对伤员进行手术会战、迅速整合护理人力资源、有效应用创伤护理流程等应急处置程序挽救了大批伤员的生命,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7.
自汶川“5·12”特大地震、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到芦山“4·20”7.0级地震,批量伤员涌入医院,本院通过建立“一个框架,两次检诊,三级查房”的“1,2,3”应急医疗救治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治组织工作的体系建立上,总结出经验,旨在确保批量伤员得到“科学、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在地震等大型灾害医疗救援中对伤员检诊作用,提高大型灾害医疗应急救援能力。方法回顾总结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4.20"芦山地震伤员救治中对伤员进行ISS检诊、救治、转运的实际情况。结果 2013-04-20/05-14期间医疗救援队协同雅安市人民医院检诊、巡诊伤员2 630人,诊治伤员510人,分流转运伤员170人次,入院治疗201人,入院处置后转院83人,手术120台,期间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保障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在大型灾害医疗救援中,以ISS进行检伤对保障伤员迅速、合理救治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
地震伤员早期治疗机构组织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伤员早期救治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按需要可分为分类后送、医疗外科、医疗内科、综合门诊、医疗保障、手术供应、生活保障等组室及院部,展开工作。既要注意场地选择,又要考虑内部布局。同时在伤员分类、外科救治、病人转送等方面给予迅速、准确、安全、有效的安排、救护。  相似文献   

10.
震区医院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展开伤员救治工作,克服交通通讯中断、人员物资有限等困难,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急救医疗流程,圆满完成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任务。通过总结卫勤组织指挥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为军队医院执行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部分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接收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组织实施是核心环节。本文总结接收地震伤员的组织实践并得出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现野战条件下医疗信息采集和数字化管理,包括应急医疗分队的医务人员、装备、伤员等基本信息和伤员的救治信息等。方法:将采集的伤员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计算机,再采用Delphi7汇编的程序对伤员信息进行管理。结果:该系统首次在大规模演练中使用,完成了百人次伤员的基本信息和救治信息的录入及管理。结论:该信息管理系统符合野战条件使用要求,为数字化管理战伤救治信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5.12”地震伤员空运后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汶川大地震灾区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的组织管理经验,为各种突发灾害时组织伤员的急救和空运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疗队在汶川县映秀镇组织急救和空运113名伤员的管理经验。结果全部伤员经现场急救后,乘直升机安全飞抵目的地。结论科学救治分类、有力指挥协调是确保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震后伤病员的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工作,震后应急期的医院组织管理尤为重要。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震后应急期医院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其实践经验可供医院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中心医院的灾难应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医院党政领导迅速明确医院在抗震救灾中的定位和作用,迅速确定我院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的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的"三中心"战略,并立即调整医院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建立灾难应急指挥体系和通讯保障体系,快速转变应急灾难医疗救治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迅速确立灾难伤员的分拣和分流应急流程,及时建立应急救灾后勤保障体系,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与多部门、多科室协同合作.医院工作迅速进行应急救灾与常态工作并重的双轨制状态,通过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医疗救治特点和原则,基于军队平战时卫勤保障流程理论,利用运筹学原理,优化设计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在综合医院院内救治流程,明确流程设计的思路与目的。通过优化,将院内救治工作划分为:应急准备、分诊急救、专科救治和康复治疗等阶段。运用网络技术,对每个阶段各个工作节点和路线进行描述,从而确定了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院内救治工作的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通过组织指挥和管理,保证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的如期实现,实施救治机构的标准化作业,确保伤病员救治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要确保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医院还需建立救治流程管理制度体系,通过PDCA循环,在实践中不断校正和优化流程设计,以制度形式,保证团队对标准化流程掌握和运用,推动流程设计的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优化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7.
联合作战演习卫勤保障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结合演习卫勤保障实践,总结联合战役演习卫勤保障的特点,一是未来联合作战对卫勤保障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伤员的救护和后送难度增大;三是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复杂。针对现场救治技术要求、伤员后送问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等提出了见解,并就建立伤员救治与后送网络、加强卫勤保障队伍建设及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创伤救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体系和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结构组成,并对创伤急救的救治程序与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完善,同时明确了分级救治、伤情评估和检伤分类等概念。  相似文献   

19.
医疗救护艇是救治海上伤病员的快速船舶,应急救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通过对医疗救护艇首次参加多兵种海上应急救援演练的总结体会,探讨医疗救护艇的训练方法,建立应急救援的联合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护艇海上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卫勤保障模式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单位的抗震救灾卫勤组织指挥工作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该校抗震救灾卫勤组织的成功经验。在组织指挥上,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指挥体系并派出卫勤分队,建立了“两线指挥、分区负责”的指挥模式;在分队抽组上,强化“政治、专业和装备”建队;在救援实施上,探索了一线救治的“映秀经验”、批量伤员救治的“德阳模式”、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一体化的“理县范例”;在后勤保障上,立足自我,前移保障基地,完善人员装备配置。文章还针对卫勤力量投入时机、紧急配置原则,军队卫勤力量的建设与使用,联合指挥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