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婴儿先天性肺囊腺瘤围术期单肺通气( OLV)的呼吸管理。方法30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患儿择期行先天性肺囊腺瘤切除术,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注入4~6 mm-Hg压力的CO2人工气胸,使患侧肺组织塌陷造成健侧OLV。术中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体温、出血量及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记录诱导前后、OLV 10、60 min及术毕的SpO2、PaO2、心率、MAP、PET CO2、PaCO2和体温。结果全部患儿OLV期间SpO2、PaO2、HR、MAP均有下降,PETCO2、PaCO2升高(P<0.05)。与OLV 10 min比较,OLV 60 min时SpO2、PaO2、PETCO2升高(P<0.05)。结论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小潮气量结合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选择适当呼气末正压,必要时双肺通气肺复张进行合理呼吸管理,婴儿OLV行胸腔镜辅助下先天性肺囊腺瘤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指患者经支气管导管仅利用单侧肺(非术侧肺)进行通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隔离患侧肺,防止液性分泌物流入健侧,如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脓肿等.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OLV已扩展到便于手术视野的暴露,主要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及脊柱手术的麻醉.但OLV不仅会造成分流量增加和低氧血症,而且其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急性肺损伤[1~4].本文就OLV时损伤因素及防治策略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卫然  陈兰仁  隗清 《安徽医学》2018,39(1):48-50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OLV开始前5分钟(T0)及OLV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Qs/Qt值,同时记录OLV 1 h内肺萎陷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Qs/Qt在T1、T2、T3、T4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T1、T2、T3时间点,Qs/Qt值高于开胸组,PaO2值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患者肺萎陷质量优于胸腔镜组,胸腔镜组肺萎陷质量I级7例、II级13例,开胸组I级15例、II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OLV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胸腔镜手术方式并不能降低由OLV增加的Qs/Q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对减少肺内分流和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观察组(B组)2组,每组各11例。B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1~3L/min),A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并于OLV前(T1)、OLV 30min(T2)、OLV 60min(T3)、关胸双肺通气(TLV)30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在OLV 30min及OLV 60min时,B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A组(P〈0.05);OLV 30min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通气侧管空置,通大气;观察组采用OLV后将venturi管低压吹氧装置用于非通气肺吹氧(氧气流量表5L/min,venturi管旋至30%的刻度处连接非通气侧导管)。在麻醉诱导前(T0)、OLV即刻(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及术毕(T4)时点测定血浆白介素-1(IL-1)浓度、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_2)、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指标。结果观察组T2、T3及T4时刻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T4时刻PA-aDO_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2、T3及T4时刻OI和C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NF-κB和IL-1的活性减少OLV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主要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随着OLV应用的增加,OLV的麻醉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本文就OLV时低氧血症的防治及麻醉管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15例。A组: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B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cmH2O≈98Pa)通气组;C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 H2O通气组;D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组。分别于OLV前(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脉血气分析、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OLV后各时点B组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CPAP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时非通气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非通气侧肺损伤时肺泡巨噬细胞(AM)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日—2019年9月5日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OLV后研究组对非通气侧肺给予1~4 L/min的持续性中-低流量给氧,对照组非通气侧肺不给予持续性中-低流量给氧。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0),OLV后30 min (T1)、1 h (T2)及2 h (T3)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T3时留取肺癌周边正常的肺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并测定凋亡率及其细胞内钙离子(Ca2+)和M1型标志物活性氧簇(R...  相似文献   

9.
代志刚  何芳 《农垦医学》2009,31(6):545-548
单肺通气(简称OLV)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进行OLV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通气-灌流V/Q比值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造成严重低氧血症.本文旨在对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以期提高单肺通气的效果,使单肺通气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肺肿瘤患者复苏期的影响,为合理实施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选择45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A组(0.5~1.5h OLV);B组(1.5~2.5 h OLV);C组(2.5~3.53 h OLV),每组15例患者。观察比较高原地区肺肿瘤患者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是否对术后双肺通气的动脉氧分压及拔管时间产生影响。结果 (1)OLV半小时(T1)后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OLV 2 h(T2)后动脉血氧分压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双肺1 h(T3)的动脉氧分压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高原环境(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3 h以内的单肺通气对肺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oopdech、Univent、Arndt三种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2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按照单肺通气方式和封堵器种类分为Coopdech组、Univent组、Arndt组和双腔管组,各28例。观察各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定力学变化情况、通气指标和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单肺通气时,三个封堵器组的平均气道压均小于双腔管组;改变手术体位过程中,Univent组发生导管移位的次数大于其它三个组;三个封堵器组拔管后呛咳和咽喉疼痛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双腔管组;各组一般情况、其它术中相关指标、全程血流动力学改变、PaO2和PaCO2变化情况和拔管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使用三种支气管封堵器都可降低单肺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和拔管后呛咳和咽喉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6)采用单纯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8)采用肺复张结合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复张/通气时患者HR、MAP和CVP均有所变化,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治疗;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患者复张/通气后24h、48h时PaO2和PaO2/FiO2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9%vs10.53%,P〉0.05)。结论肺复张术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低氧血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前情况基本相同的4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拔管后即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持续24h,其他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在术前,拔管时,拔管后05、2、8、24及48h监测动脉血气,比较术前、拔管后、24h后、48h后X线胸片及床旁肺活量的变化,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部分患者发生肺不张。经24h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活量和肺不张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无创正压通气对术后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肺不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单操作孔法与单孔法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分为单操作孔组及单孔组各27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临床观察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单操作孔组,单孔组的手术时间长,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多(均P<0.05);单孔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单操作孔组,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胸腔镜单操作孔法,单孔法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时创伤面积小,患者疼痛感较低,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粘连、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牛伟  韩庆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96-97,100
目的观察两种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依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支气管封堵导管组(A组,尾数为奇数)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尾数为偶数),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肺萎陷程度和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0.5、1、2 h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Paw)的变化和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两组肺萎陷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单肺通气0.5、1、2 h时Paw、PCO2、PETCO2低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支气管封堵管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在其适应证内可以首选支气管封堵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预处理对儿童不同种类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辅助胸科手术OLV
患儿171例,年龄5 d~11岁,3岁以下127例。其中,脓胸廓清+脓肿切除术(脓胸组)55例,纵膈肿瘤切除术(纵膈肿瘤组)34例,
膈疝修补或膈肌折叠术(膈疝组)21例,肺叶切除或肺活检(肺疾病组)43例,食管手术(食管组)18例。采用5Fr国产支气管堵塞
器,侧卧位后行OLV预处理5~8 min,恢复双肺通气5 min,切皮前再次启动OLV。若SpO2<95%,管端位置无异常,给予呼末气
道正压5 cm H2O;SpO2<90%,则间歇双肺通气。结果OLV术野优良率93.56%。脓胸组2例、食管组3例术中需要间歇双肺通
气,其余166例患儿可耐受OLV。食管组手术时间、OLV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LOS)长于其他组别,术后肺
不张例数高于膈疝组和肺疾病组;脓胸组、食管组在肺完全萎陷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的氧合指数低于纵隔肿瘤组(P<0.05 或
0.01)。结论OLV预处理法可维持大部分患儿OLV期间的氧合,手术时间、OLV时间长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LOS较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单孔胸腔镜下肺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胸外科处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1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胸外科联合康复科处理组),收集患者的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护理相关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老年肺结节患者单孔胸腔镜下行肺亚段与肺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亚段切除组(52例)、肺段切除组(51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肺功能、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统计两组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采样数、标本切缘距离、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切除亚段数、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皮质醇、丙二醛、活性氧簇的差值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评分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与肺段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老年肺结节可更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肿瘤学疗效仍需随访数据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