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震  周玲  杨小涛 《疑难病杂志》2012,(12):961-962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急诊科诊治4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诊儿童的检查结果和特点。结果重症HFMD患儿<3岁者34例(85.0%);全部患儿有发热和皮疹或疱疹;36例(90.0%)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38例(95.0%)患儿出现特征性高血糖;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3例(82.5%),柯萨奇病毒A16(CA16)阳性10例(25.0%)。经治疗后,痊愈35例(87.5%),遗留肢体行动障碍1例(2.5%),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4例(10.0%)。结论重症HFMD大多伴有CNS表现,主要致病病原体为EV71,早期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睡眠中四肢惊跳,高血糖对重症手口足病有指示作用,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7月门诊180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每年都有散发病例,但在2005年5月~7月间,手-足-口病却在吉林地区流行(1998年也曾流行),我院诊治手-足-口病每日达80次左右,持续就诊2个月。现对2005年180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对此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32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32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口腔溃疡,部分伴有发热、口腔疼痛等.发病年龄以1~3岁婴幼儿最多107例,占81.06%.并发症以肺炎最为常见.合并肺炎23例,心肌损害的8例,抽搐患儿(高热惊厥)2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全部患儿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特异预防疫苗,加强疫情报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2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群居儿童(68.9%)发病多于散居儿童(31.1%).成人密切接触,抵抗力低下时也可发病.122例(100%)患儿均有皮疹,65例(53.3%)患儿发热.EV71感染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结论:本病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一般10天内痊愈,对患儿要进行有效隔离,严重并发症需积极抢救,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分型和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CA16、EV71和通用型肠道病毒,同时搜集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毒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结果:2012年1-12月共收集手足口病咽拭子标本3 083例,其中EV71阳性765例,阳性率为24.81%;CA16病毒阳性559份,阳性率为18.13%;EV71和CA16双阳性61例,阳性率为1.99%;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1 698例,阳性率55.07%。1-3岁是手足口病高发年龄段,各病毒型均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3 083例手足口病患者,临床上均有手、足、口或臀部皮疹,大部分患者有发热,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V71感染者出现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及白细胞增多的比例高于CA16和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者。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比例多于EV71感染者。结论:武汉市2012年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CA1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引起,且以通用型肠道病毒为主。了解不同病毒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对于手足口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16)、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发生在夏秋季,经飞沫及粪口传播.本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但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及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起重症病例的大多都是由EV71感染所致.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病毒、对症治疗.我单位皮肤科用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经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EV71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为护理该病积累经验,探讨HFMD皮肤粘膜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6月因感染EV71致手足口病感染住院的208例患儿进行病房消毒隔离、皮肤粘膜护理及发热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20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再发感染全部临床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31d,平均住院(822±0.4)d.结论 良好的口腔、手、足等部位的皮肤粘膜护理能减轻患儿局部的疼痛,减少患儿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早口康复.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6月我院儿童急救科共收治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男4例,女1例,年龄1~5岁,在儿童急救科住院时间2~11天。5例患儿均系EV71病毒感染(均自粪便中分离出EV71病毒),临床表现除手、足、口腔出现疱疹、斑丘疹外,伴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脏器受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5~7月为高峰期.小儿手足口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2].大多数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溃疡为主要特征,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242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通过针对患儿出现的症状进行细心的护理,减轻患儿的不适,促进康复,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0):959-960
小儿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或EV71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时期。2005年1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了20例HFMD,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073例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儿童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感染状况及重症HFMD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 采集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检测EV71和CA16感染情况,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并对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3例H...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3年杭州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不同HFMD病原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以及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阳性重症HFMD患儿接触人群HEV71携带率。方法:采集2013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FMD疑似患儿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FMD病原体,了解轻症和重症HFMD患儿中HFMD病原体的分布。选取54例HEV71阳性重症HFMD患儿家属中密切接触和一般接触者各1名,检测其粪便标本中的HEV71并随访1个月。分析杭州市儿童医院2011~2013年检出的HFMD病原体构成比差异和优势病原体转变。结果:849例HFMD疑似患儿中确诊641例,男女患儿比例1.4∶1,1~3岁患儿占80.3%。HFMD患儿标本中24.3%(156/641)检出HEV71,4.7%(30/641)检出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VA16),71.0%(455/641)检出其他肠道病毒。75.6%(118/156)HEV71感染病例为重症HFMD,但CVA16和其他HFMD病毒感染病例中仅分别有13.3%(4/30)和6.2%(28/455)为重症HFMD,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8, P<0.05)。2011、2012年HFMD优势病原体为HEV71,2013年为其他肠道病毒。54例密切接触者和54例一般接触者中分别有9例和10例检出HEV71(P>0.05),且均无HFMD临床表现。结论:2013年杭州市HFMD流行季节、好发年龄与性别无明显变化,HEV71感染易引发重症HFMD,但其他肠道病毒已替代HEV71成为HFMD优势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96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出疹、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77.4%),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2∶1);主要症状为皮疹(100.0%)、发热(89.9%)、易惊(54.8%)和肢体抖动(54.0%);经对症治疗,1~2期患者全部痊愈,6例3~4期患者死亡。结论: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3岁,常伴随发热和皮疹,早期患者均可痊愈,3~4期病例预后较差,应注意重症病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2年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179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3179份,CA16阳性151份,占4.75%;EV71型331份,占10.41%;CA16和EV71混合感染7份,占0.22%;其他型肠道病毒897份,占28.22%。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7月及10~11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0~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结论2012年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以其他型肠道病毒和EV7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 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降钙 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上述指标与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 10 月—2019 年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0 例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其基本资料和临床感染特征及表现。按照病情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并选取3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SAA、PCT、WBC,检测各组CK、CKMB、LDH 变化并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普 通组和重症组SAA、PCT、WBC 高于对照组(P <0.05);重症组SAA、PCT 高于普通组(P <0.05)。重症 组与对照组的SAA、PCT、WBC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3(95% CI :0.976,1.000)、0.995(95% CI :0.982,1.000)和0.939(95% CI :0.868,1.000);重症组与普通组的SAA、PCT、WBC 的AUC 分别 为0.913(95% CI :0.796,1.000)、0.911(95% CI :0.793,1.000) 和0.756(95% CI :0.607,0.906)。重症 组CK、CKMB、LDH 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CK、LDH 高于对照组。经相关性分析,CK 与SAA、 PCT、WBC 呈正相关(r s =0.565、0.759 和0.401,均P <0.05);CKMB 与SAA、PCT、WBC 呈正相关(r s =0.416、 0.359 和0.315,均P <0.05);LDH 与SAA、PCT、WBC 呈正相关(r s =0.550、0.358 和0.354,均P <0.05)。 结论 SAA、PCT、WBC 对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病情有一定诊断价值,与CK、CKMB、LDH 共同检 测在预示肠道病毒71 型感染的HFMD 患儿由轻症转为重症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开进 《医学综述》2013,19(18):3332-3335
手足口病(HFMD)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咽峡炎和少数患者并发脑膜炎、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近几年来HFMD并发症发生率不断增加,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重症HFMD导致病死率不断上升.实验室对HFMD早期特异诊断指标较少,运用常规项目建立一组针对HFMD早期诊疗的检查参考指标,对临床治疗HFMD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贵州省兴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掌握其抢救和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12年3—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109例、重症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农村(102例)多于城市(27);发病高峰为5-6月份(101例,占78.29%);男(83例)多于女(46例),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89.15%(115/129);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88例(68.22%),人柯萨奇病毒(CoxA16)感染37例(28.68%),肠道病毒通用型感染31例(24.03%);重症病例95%(19/20)可见EV71感染,易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出血和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或肺炎,死亡5例(25.00%)。结论:贵州省兴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特点:(1)农村病例多于城市;(2)男多于女;(3)好发于3岁以下小儿;(4)以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多由EV71感染引起;(6)重症病例易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出血、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或肺炎,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军华  梁东明  陶玉  刘胜  范承武  何杰书 《海南医学》2013,24(22):3375-3377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HFMD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3 d占45.81%,EV71阳性占56.65%,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率增快、高血压、血白细胞和血糖增高较为常见,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元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3例患儿在发病后4~6周出现脱甲.结论 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嗜睡、肢体抖动和易惊为其早期症状,心率增快、高血压、血WBC及血糖升高也是重症HFMD识别的重要指标.少数病例恢复期可并发脱甲.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医学综述》2011,17(15):2345-2346
手足口病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引起,病原以EV71为主,易感人群主要为2~5岁儿童。咽拭子和肛拭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同时检查可提高EV71阳性检出率。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轻症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满意,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在此综述目前该疾病的诊疗研究进展,总结救治经验,为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时如何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症手足口病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10年陕西地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原、高危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56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重症HFMD,EV71感染占75.2%。临床特点:皮疹,持续发热,精神差、易惊,嗜睡,肢体抖动,部分伴呼吸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外周血中白细胞及CRP升高,高血糖。积极给予降颅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等对症治疗,临床痊愈出院119例,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者29例,死亡8例。结论:陕西地区重症HFMD多为EV71感染,均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尽早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治病情进展。出现神经系统受累时需注意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脏损害,早期机械通气,积极改善循环功能状态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