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肝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天然产物甘草次酸为原料来合成新型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拼合原理将具有保肝协同作用的苦参碱和氮芥类药物美法仑分别与18α-甘草次酸连接,设计合成了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78。目标产物经元素分析,1H-NMR,MS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甘草次酸衍生物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毒性。结果:化合物7活性较为显著且无细胞毒性,进一步进行小鼠体内试验,给药剂量为6,9 μmol·kg-1,化合物7对HepA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0.72%,60.12%,优于母体药物18α-甘草次酸,而给药剂量为6 μmol·kg-1的美法仑的抑瘤率为39.93%。结论:化合物7体外、体内对肝癌的抗肿瘤活性均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讨论肾病综合征补液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控制水肿,消除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及足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04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均为符合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标准、按Fontaine分级Ⅱ~Ⅲ级者,年龄64~91岁。以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20μg/d静脉点滴,连续21d,观察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评估足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步行速度、距离)进行评估,即临床症状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及行走距离比用药前增加50m以上均为有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42例。①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②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68&;#177;0.46),(6.24&;#177;1.16),(t=3.16,P&;lt;0.05)]。⑧治疗后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0.2l&;#177;0.09).(0.15&;#177;0.07),(t=8.12,P&;lt;0.01)]。④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0.92&;#177;0.20),(0.76&;#177;0.21),(t=2.87,P&;lt;0.05)]。结论: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降低、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增加及踝肱指数提高都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附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吉兰  赵秀梅 《临床荟萃》1997,12(7):309-310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颅内疾患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本组收集了脑出血439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79例占18%,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中男62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58.5岁,有高血压病史76例,冠心病史31例,糖尿病2例,既往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2 消化道出血症状 呕吐咖啡样胃液者48例,便血者14例,胃管内抽出咖啡样胃液者12例,其余者为合并出现.出血时间:早在脑出血4小时,最晚发生在脑出血后3周,但以脑出血后1周内最多,共73例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和诱发急性高血压大鼠脑内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功能变化。 方法:选择神经纤维集中的胼胝体实验。分别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与对照大鼠、诱发急性高血压与对照S-D大鼠脑胼胝体内定位注射FITC标记葡萄糖酐(FITC labeled dextran,FD)。在相距一定距离的胼胝体内定位微透析,收集并测量不 同时间点流出液的荧光强度,绘成荧光强度-时间曲线。对比分析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物质传递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透析部位荧光强度-时间曲线开始上升的时间、到达平均最高值时间均晚于对照组,提示SHR FD在胼胝体中从注射点到透析采样点的传递速度降低。诱发急性高血压组曲线上升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曲线上升段斜率低于对照组,曲线下降快,峰值维持时间短。 结论:SHR某些物质在胼胝体区域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内传递的速度降低;急性高血压脑水肿时,胼胝体区域神经纤维周围组织通道的目标性传递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参芪脑保颗粒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参芪脑保颗粒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9/12在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实验室进行。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参芪脑保预防组,分别给予饮用水及参芪脑保颗粒灌胃,连续5d,于第6天用光化学法制成肠系膜血栓模型,观察光照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栓形成的大小及血栓占管腔的面积比。结果:参芪脑保预防组比实验对照组血栓出现时间晚;血栓的大小在光照后1min[(15.39&;#177;6.54)&;#215;100μm^2],10min[(22.28&;#177;7.84)&;#215;100μm^2]也较对照组小[(17.05&;#177;2.45),(25.45&;#177;9.12)&;#215;100μ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参芪脑保预防组血栓占管腔的面积比在光照后1min[(38.10&;#177;13.24)%],10min[(52.09&;#177;17.12)%],均较实验对照组小[(42.0&;#177;17.87)%,(56.63&;#177;14.62)%,P&;lt;0.05]。结论:参芪脑保颗粒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氟桂嗪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嗪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即维生素B1、维生素B12盐酸氟桂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嗪,4周为1个疗程。两组糖尿病患者,于治疗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测定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膀胱残余尿量,下肢血管超声,记录两组病人出现的副作用。治疗后由固定医生完成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结果盐酸氟桂嗪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指标、下肢血流,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氟桂嗪可纠正DN多项病理异常,明显提高DN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