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按国际上远交群小鼠的遗传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对Sibp:KM小鼠进行育种繁殖、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统计分析该小鼠繁殖性能,绘制了生长曲线。测定24个生化标志基因位点,其中11个位点呈多态型,平均杂合率为0.209。该小鼠下颌骨形态分析的部分判别函数值(占44%)超过均值±2SD,呈弥散分布。该小鼠H-2组织相容合体,具有10种I类私有抗原,17种表现型。此外还测定该小鼠形态数据、部分血液学数据和整体分析,为Sibp:KM小鼠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
昆明小鼠遗传特性形成过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工酶电泳法、微量细胞毒法及形态分析法,测定了40只昆明(KM)小鼠、30只云南小家鼠(Musmusculuscastaneus)的遗传特性,并与西欧小家鼠(Musmusculusdomest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KM小鼠与M.m.domesticus的颧骨板形态相吻合,两者的遗传概貌基本一致。KM小鼠和云南小家鼠虽均含有M.m.domesticus所没有的Thy-1、Es-2c基因型,但KM小鼠与M.m.domesticus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2631,与云南小家鼠的遗传距离较远,为0.6165。作者据此推测,KM小鼠起源于西欧M.m.domesticus,其原种被引入我国云南省后,与M.m.castaneus发生过父源性遗传污染,有少量遗传物质侵入该群体。  相似文献   

3.
在饲养经剖腹产净化后的KM种群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后肢畸形的动物、通过挑选后已成为一个稳定遗传的突变株,由于此群体产生的后代100%均为后肢畸形动物,因此可以认定为1d/1d纯合子动物。命名为KM—1d小鼠。将KM-1d纯合子动物与近交系DBA/2小鼠杂交得到F1代,再经F1代互交或与双亲回交。通过对后代的形态学观察及遗传方式的分析,证明为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另外,对138只KM-1d畸形小鼠进行解剖观察还发现有42%的动物在骨骼畸形的同时伴有左侧泌尿系统畸形。因此可以认定KM-1d小鼠是一种患有骨-肾先天性畸形综合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汇集了部分课题中阴性对照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测试数据以供参考:KM小鼠为2.28(0~5)‰,BALB/c小鼠为1.67(0~3)‰,SD大鼠为2.33(0~4)‰,Wistar大鼠为2.0(0~4)‰。  相似文献   

5.
HAMS/C系小鼠血液生化正常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HAMS/C系小鼠9项血液生化值,并与终系KM小鼠和父系DBA/2小鼠的相应生化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测各值中,胆固醇、尿酸和肌酐值雌雄个体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KM小鼠比较,肌酐、尿酸、总胆红素、胆固醇和甘酯5项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1);在DBA/2小鼠比较,除甘油三酯和总胆红素2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6.
两个昆明小鼠封闭群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昆明(KM)小鼠与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两个封闭群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测量小鼠身长,尾长,血液指标,尾椎节数及长度。结果:身长无差异,血液常规指标6项无 差异。20周龄、30周龄尾长差异显著;30周龄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KM小鼠尾骨为26则从河北医科大学引进的KM小鼠封闭群为28节。结论: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KM小鼠与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存在尾长和尾  相似文献   

7.
近交系NJS小鼠有关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作者培育的近交系NJS小鼠的生化、免疫、形态等遗传学性状,对该小鼠的生化标志基因、免疫标志基因、毛色基因进行测试,并作下颌骨形态分析。结果表明:NJS小鼠是一株新培育的近交品系,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所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26个生化标志基因未见与其它近交系小鼠完全相同。H-2位点基因为H-2Kd、H-2Dk。毛色基因型为AABBccDD。下颌骨形态判别函数DF1、DF2、DF3、DF4值分别为4.51、-6.31、0.16、-0.85。与近交系BALB/c、C57BL/6、615、SMMC/c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3.19、62.87、41.34、22.44。  相似文献   

8.
小鼠脊髓发育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进行小鼠脊髓发育形态学数据测定,研究遗传参数。方法:取4种近交系小鼠,A/J;C57BL/6J;DBA/2J;129xl/SvJ以及A/J与C57BL/6J杂交的F1和F2代重组个体,多聚甲醛灌注后进行脊髓重量、颈膨大截面积、灰质百分比的测定。结果:数据显示在4个近交系中,A/J与C57BL/6J脊髓发育差别最大,A/J为小脊髓(平均重65.21mg,截面积2.69mm^2;C57BL/6J为大脊髓,平均重81.58mg,截面积3.06mm^2)。在该近交系与重组小鼠中,脊髓发育的遗传度为30%~40%,最少控制基因数为2~4。结论:小鼠中脊髓发育存在超显性现象,通过小鼠脊髓形态测定获得了发育相关的遗传参数,为脊髓发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和控制基因的确认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应用α—珠蛋白3′—HVR探针进行小鼠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HVR探针及Southern杂交技术应用于实验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源α-珠蛋白3′-HVR探针,应用ECL试剂盒,以HRP标记进行Southern杂交,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5种近交系小鼠(BALB/c、DBA/2、T739、TA1、615)、1种封闭群小鼠(KM)及2种免疫缺陷小鼠(BALB/c-nu/nu及C.B-17SCID)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其不  相似文献   

10.
KM小鼠突变种(Kh DIC)品系的建立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于1996年5月自昆明(KM)小鼠(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中获得1只全身鼠毛稀少的雌性小鼠(15月龄)。该鼠生长至2月龄时鼠毛全部脱落,皮肤裸露。将其与同窝雄性KM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随后近亲交配繁育至第5代(F5),此后采用非近交系封闭群方法繁育至今。共得突变种小鼠300余只。根据实验动物学命名方法,该小鼠正式命名为KMhn/1DLJIMPCAMS。简称为KhDIC小鼠。KhDIC小鼠生物学特征:新生鼠全身鼠毛稀疏,2月龄时全身毛脱落,皮肤裸露。以后开始被覆稀疏短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基因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Ⅲ型中国株HCV来源F2糖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质粒p3W14在NIH3T3细胞中能够表达E2糖蛋白,纯化该质粒并用于BALB/c小鼠直接肌注,于加强注射后不同时相采血,以重组的E2糖蛋白检测特异性抗E2抗体。结果;接种p3W14质粒的小鼠中检出抗E2抗体(5/6),抗体滴度1:15~1:120。结论;采用含E2/NS1基因的质粒DNA免疫,成功地诱  相似文献   

12.
霍乱的病原菌是O1群霍乱弧菌,但在O1群霍乱弧菌中,仅有部分可以引起霍乱流行,因此不同菌株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差异很大。为探讨O1群菌不同型别和亚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变异规律,应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对O1群霍乱弧菌进行研究。结果:O1群霍乱弧菌的大多基因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尤其是古典型菌株和埃尔托型流行株,大多被检测基因为非多态位点;O1群霍乱弧菌的平均遗传多态值(HO1)为0.183,平均杂合度(hO1)为5.67;其中古典型菌、埃尔托型流行株、埃尔托型非流行株的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HCVC=0.106,hCVC=1.5;HESEVC=0.056,hESEVC=2.3;HNSEVC=0.425,hNSEVC=5。结果显示:古典型和埃尔托型流行株作为霍乱的病原体是一个遗传关系紧密的群体,而埃尔托型非流行株遗传关系较为离散,与流行株之间的关系也较远,可能是其长期作为环境菌株进化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获取小鼠神经细胞cdc2类激酶调节亚基P^35Nck5a基因组DNA,用于构建基因重复性打靶载体。方法:用噬斑原位杂交法从λPS基因文加中克隆小鼠P^35Nk5a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测定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繁殖和基因型鉴定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将其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AQP-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及鉴定均获得成功,并得到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亲代杂合子小鼠中获得AQP-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QP4对卵巢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雌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测定AQP4基因敲除对小鼠血浆中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两种基因型小鼠实施卵巢去势手术,测定纹状体和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动情后期血浆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去势后野生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降低,但去势不影响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脑内相应的递质水平。结论:AQP4参与了卵巢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性作用的来源与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对2种市售氧化型染发剂,以及其中的2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O2)和对苯二胺(PPD)及两者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性的性质与来源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氧化型染发剂及主要组分对TA1535/PSK1002菌株染毒2h后,检测其β-半乳糖苷酶诱导率。结果:市售氧化型染发剂与实验室模拟试验的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其组分和混合物的SOS/Umu间接试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电泳银染技术分析130名汉族群体DNA D17S30遗传多态性,发现了1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0078 ̄0.3538,有42种基因型,其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个家系的9名成员D17S30遗传学分析,符合孟德尔遗传学规律。表明DNA D17S30在国人汉族群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在医学基因诊断,遗传学研究和法科学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基因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Ⅲ型中国株HCV来源E2糖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质粒p3W14在NIH3T3细胞中能够表达E2糖蛋白,纯化该质粒并用于BALB/c小鼠直接肌注,于加强注射后不同时相采血,以重组的E2糖蛋白检测特异性抗E2抗体。结果:接种p3W14质粒的小鼠中可检出抗E2抗体(5/6),抗体滴度1∶15~1∶120。结论:采用含E2/NS1基因的质粒DNA免疫,成功地诱导小鼠产生抗Ⅲ型株来源的E2抗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C57BL/6·KM-ld同源导入近交系小鼠的19条染色体上的29个微卫星位点进行SSLPs分析,表明,ld基因与2号染色体上的D2Mit30,D2Mit62和D2Mit63连锁,与其它染色体上的位点不发生连锁,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将ld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人工合成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的单拷贝抗原基因片段NKNDD和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重复性抗原B表位NANP的2拷贝基因片段,将NKNDD和(NANP)2分别进行自串联后克隆到中介载体pSKMM,得到一系列不同拷贝数的串联多拷贝克隆,从(NKNDD)n/pSKMM和(NANP)n/pSKMM的各拷贝类克隆中挑选3,4,5,8拷贝的(NKNDD)n/pSKMM和4,6拷贝的(N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