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DEAR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A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EAR1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R1蛋白低表达与PTC肿瘤直径较大、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ρ=-0.367、-0.436、-0.406,P=0.004、0.002、0.001),而与性别、年龄、腺内播散、砂粒体、肿瘤数量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EAR1蛋白表达缺失与PTC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且在PTC增殖、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乔德辉  季昳驰  周翔宇  周阳  杨辉  程炼 《西部医学》2018,30(7):1023-1028
目的 探讨miR-1301、miR-197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65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组织、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良性35例,乳头状癌组织30例。在TCGA中选取PTC可能表达异常的miR 1301、miR 1976,通过qRT-PCR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通过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GEPIA预测miR-1301的靶基因。结果 miR-1301在PT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 P<0.01),miR-1976在PTC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临床分析表明,miR-1301表达变化与PTC的病理分级“T”、“N”相关(P=0.005,P=0.045);ROC曲线提示miR-1301对PTC具有诊断价值,AUC=0774,敏感性50%,特异性90%。生信分析发现,miR-1301可能通过对CLDN1、TRPC5的调控,参与PTC的生长、凋亡及迁移等。miRNA-1301在PT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PTC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可能通过对其靶基因的负性调控抑制PTC的发生与进展。结论 miRNA-1301可作为PTC诊断、术前风险评估、预后分析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与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探讨其与PT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40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查BRAF V600E蛋白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PTC中BRAF V600E蛋白阳性率为67.9%(87/128),明显高于正常组( ?字2=11.693,P=0.000);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BRAF蛋白阳性与患者年龄≥45岁( ?字2=22.345,P=0.000)、甲状腺包膜侵犯( ?字2=4.643,P=0.031)关系密切。而PD-L1在PTC中阳性率为57.8%(74/128),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字2=9.812,P=0.000);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PD-L1蛋白阳性与PTC患者年龄≥45岁( ?字2=44.390,P=0.000)、淋巴结转移状态( ?字2=28.584,P=0.000)及甲状腺包膜侵犯( ?字2=12.895,P=0.000)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患者年龄≥45岁(OR=3.003,95%CI=1.218~7.404,P=0.017)、甲状腺包膜侵犯(OR=12.341,95%CI=3.944~38.620,P=0.000)关系密切,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患者年龄≥45岁(OR=6.667,95%CI=2.668~16.657,P=0.000)、淋巴结转移(OR=3.987,95%CI=1.592~9.987,P=0.003)和甲状腺包膜侵犯(OR=4.249,95%CI=1.447~12.478,P=0.008)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显示,BARFV600E蛋白阳性的PTC中PD-L1阳性率为75.8%(66/87),明显高于BARF蛋白阴性PTC中PD-L1阳性率19.5%(8/41)(Kappa=0.520,P=0.000)。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蛋白与PD-L1蛋白表达存在一致性。结论:BRAF蛋白阳性的PTC中,PD-L1免疫抑制分子存在过量表达,BRAFV600E蛋白和PD-L1蛋白的共同过量表达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Twis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PTC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2 cm)的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PBX3 和Twist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鲜组织中PBX3和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PTC中PBX3和Twis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PBX3和Twist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C组织中PBX3和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44/60)和68.33%(41/60),癌旁组织分别为16.67%(5/30)和13.33%(4/30),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伴有包膜侵犯、淋巴结发生转移和III~IV期PTC组织中PBX3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I~II期PTC组织(P <0.05)。包膜是否侵犯、淋巴结是否转移及I~II期和III~IV期PTC组织中Twis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差异(P <0.05)。PBX3 和Twist蛋白在PTC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 =0.400,P <0.05)。结论:PTC组织中PBX3 和Twist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其异常高表达与PT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PBX3 和Twist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表达变化可能在PTC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切除和石蜡包埋的PTC标本80例,选取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距离肿瘤≥2cm)3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PTC和癌旁组织中PBX3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T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PBX3和PTEN表达的关系及两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中PBX3阳性表达率为73.75%,高于癌旁组织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5.00%,低于癌旁组织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的PTC组织中PBX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PT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的PT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PT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组织中PBX3、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PTC组织中PBX3高表达,而PTEN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与PTC的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明PBX3和PTEN异常表达可能在PTC发生、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戴璇璇  周毅力  刘超  闫东升  王瓯晨 《浙江医学》2013,35(20):1802-180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征性的miRNA表达谱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52例PTC及7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RNA印迹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对过表达的miRNA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检发现 PTC 组织中5例过表达的 miRNAs(miR-375、miR-34a、miR-146b、miR-222、miR-31)。(2)RNA印迹杂交法验证芯片结果及检测其他miRNAs结果显示:miR-34a、miR-146b、miR-31、miR-21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显著升高(P<0.05)。MiR-146b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过表达率较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显著升高(P<0.01)。PTC患者中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III- IV期组及AGES系统评分≥5分组miR-22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而男性PTC患者的miR-146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TC患者(P<0.05)。结论 miR-146b、miR-221、miR-21和miR-31的过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的miR-221和miR-146b与PTC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SMURF1、RUNX3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采 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60 例 PTC 组织及 2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SMURF1、RUNX3 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在 PTC 与正常甲状腺组 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 PT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PTC 组织中 SMURF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而 RUNX3 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 P<0.01);SMURF1、RUNX3 蛋白的表达与 PTC 患者的 TNM 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 移均相关(均 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均无关(均 P >0.05)。PTC 组织中 SMURF1 的蛋白表达与 RUNX3 蛋 白表达呈负相关(r=-0.564,P<0.05)。 结论 SMURF1、RUNX3 蛋白在 PTC 组织中表达异常,并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相互作 用,共同促进 PTC 发生、发展,两者可作为 PTC 分类和分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TEN mRNA、Smad4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94例PTC及癌旁组织,2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PTEN mRNA和Smad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TC高、中、低转移变型组PTEN mRNA和Smad4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瘸组及癌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EN mRNA表达与Smad4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 和Smad4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协调关系,二者的低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52例PTC?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对应患者血浆?30例同期于本院行体检健康者血浆miR-155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miR-155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 PTC 血浆与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iR-155在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43 ± 6.14 和1.14 ± 0.41,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T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组血浆miR-155表达量分别为3.35 ± 1.85?1.30 ± 0.30和1.41 ± 0.24,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TC组与对照组区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51~0.970,P < 0.001),PTC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区分的AUC为0.887(95%CI:0.811~0.961,P < 0.001)?miR-155在PTC组织表达与血浆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 < 0.000 1)?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 > 0.05)?结论:PTC患者血浆中miR-155表达量升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液学标志物用于PT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INC00460在人cc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611例人 ccRCC的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患者的临床信息,然后提取LINC00460在人ccRCC中的表达谱数据。分析 LINC00460在人ccRCC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ccRCC组织中LINC00460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合患 者临床病理学相关参数分析显示,LINC00460高表达与更高的病理学分期(I/II期vs.III/IV期, OR =2.82, 95% CI =1.96~4.07, P <0.001)、T分期(T1/2vs.T3/4, OR =2.65,95% CI =1.84~3.84, P <0.001)、N分期 (N0vs.N1, OR =7.80,95% CI =2.12~50.40, P =0.007)、M分期(M0vs.M1, OR =3.22,95% CI =1.91~5.61,P <0.001)和组织学分级(G1/2vs.G3/4, OR =2.08,95% CI =1.46~2.95, P <0.001)相关。Cox回归分析 显示,LINC0046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HR =1.05,95% CI =1.01~1.10, P =0.010)。结论:人 ccRCC组织中LINC00460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预后更差相关,因此, LINC00460可能是预测肾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14.
王艳  刘先富  许波  张波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7):1235-1239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SEC61G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收集1 222个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RNAseq数据,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SEC61G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EC61G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SEC61G在预后中的作用。  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EC61G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 0.001)。T分期(P=0.028)、N分期(P=0.009)、病理分期(P=0.003)、ER状态(P < 0.001)、PR状态(P < 0.001)、HER2状态(P=0.025)、组织学类型(P < 0.001)与SEC61G表达显著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EC61G高表达与DSS有相关性(P < 0.001,HR=0.426,95% CI=0.272~0.668)。多因素Cox分析显示SEC61G高表达是疾病特异生存率(D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HR=0.479,95% CI=0.276~0.831)。SEC61G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免疫浸润程度有关(P < 0.05)。各组的K-M曲线显示肿瘤组织中SEC61G表达越高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差(P < 0.05)。  结论  SEC61G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HCC数据集,下载SOAT1 mRNA表达谱及预后资料,比较SOAT1 mRNA在50例正常肝组织与374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收集53例HC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SO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SOAT1在H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预后生存分析发现SOAT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SOAT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癌组织中SOAT1蛋白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微血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结论:SOAT1在HCC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HCC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样本中HYAL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评估其作为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 19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例和年龄、性别配对的甲状腺腺瘤中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另外55对匹配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HYAL2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甲基化水平每降低10%与早期PTC之间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O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HYAL2基因特定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改变作为分子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HYAL2_CpG_3位点低甲基化与早期PTC显著相关(OR=1.51,P=0.001),且该关联在Ⅰ期PTC中依旧显著(OR=1.42,P=0.007)。年龄分层分析显示HYAL2_CpG_3甲基化水平降低与早期PTC关联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显著高于高年龄组(OR:1.89 vs 1.37;P<0.05),且低年龄组人群中AUC最高,为0.78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期PTC中HYA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论 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改变与早期PTC的关联,并为DNA甲基化改变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itron Rho-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kinase(CIT)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CIT基因对PC-3细 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GA和MSKCC数据库分析CIT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 达水平和临床相关性。采用siRNA干扰CIT的表达,采用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CIT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 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特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IT对上皮-间质转化和Hippo-YAP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TCGA 数据库分析表明,CIT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MSKCC数据库分析表明,CIT表达水平与N分期(P<0.05)、M 分期(P<0.001)、Gleason评分(P=0.010)和PSA水平(P=0.004)成正相关关系。PC-3细胞中沉默CIT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 殖、迁移和侵袭,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进程,并抑制Hippo-YAP通路的激活。结论CIT基因可能是前列腺癌的致病基因,其分子 机制可能与Hippo-YAP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关键基因及其潜在调控分子靶标,探索其在PTC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并下载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表达谱,使用Rstudio中的“Limma”软件包寻找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是否存在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使用WGCNA构建及临床相关性分析。通过GSEA进行富集分析和注释。结果 经TCGA数据库筛选,共5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组织与58例癌旁组织被纳入分析,共得到了58个差异表达lncRNA,其中包括36个高表达基因与22个低表达的基因。使用动态树切割法识别基因模块,设定模块内最低基因个数为100,最终得到11个相应的模块,结果显示,蓝色模块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显著相关。蓝色模块内差异lncRNA共有34个,对Blue模块内34个差异lncRNA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AC005479.2。随后对AC005479.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38。通过GO和KEGG...  相似文献   

19.
2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related gene;Beclin1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issues.Methods:Protein expression of Beclin1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mRNA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by RT-PCR.Result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level of Beclin1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expression rate 8.3%,P=0.000).The Beclin1 mRNA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 was 1.372(±0.475)1.721(±0.521)and 1.553(±0.554)when F = 15.0,P < 0.01.Beclin1 protein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 was 3.453(±0.852)5.423(±1.351)and 6.878(±0.997)F = 11.2,P < 0.01.Conclusion:The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of Beclin1 in lung cancer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and around cancer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those differences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However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the expression showed no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