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 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 Cont-CLNs) 转移相关因素,探讨 Cont-CLNs 清扫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12 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 PTC 患者 149 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 Cont-CLNs 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 与 Cont-CLNs 转移的关系。  结果  本组患者 Ipsi-CLNs 转移率和 Cont-CLNs 转移率分别为 73.2%和 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 Cont-CLNs 转移均不相关(P=0.792、 0.097、0.531、0.578、0.269、1.000) ,包膜外侵犯(P=0.017) 、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 和 Ipsi-CLNs 转移(P<0.001) 与 Cont-CLNs 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是 Cont-CLNs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 。  结论  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 Ipsi-CLNs 是 Cont-CLNs 的影响因素;当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 Cont-CLNs 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与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探讨其与PT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40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查BRAF V600E蛋白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PTC中BRAF V600E蛋白阳性率为67.9%(87/128),明显高于正常组( ?字2=11.693,P=0.000);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BRAF蛋白阳性与患者年龄≥45岁( ?字2=22.345,P=0.000)、甲状腺包膜侵犯( ?字2=4.643,P=0.031)关系密切。而PD-L1在PTC中阳性率为57.8%(74/128),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字2=9.812,P=0.000);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PD-L1蛋白阳性与PTC患者年龄≥45岁( ?字2=44.390,P=0.000)、淋巴结转移状态( ?字2=28.584,P=0.000)及甲状腺包膜侵犯( ?字2=12.895,P=0.000)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患者年龄≥45岁(OR=3.003,95%CI=1.218~7.404,P=0.017)、甲状腺包膜侵犯(OR=12.341,95%CI=3.944~38.620,P=0.000)关系密切,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患者年龄≥45岁(OR=6.667,95%CI=2.668~16.657,P=0.000)、淋巴结转移(OR=3.987,95%CI=1.592~9.987,P=0.003)和甲状腺包膜侵犯(OR=4.249,95%CI=1.447~12.478,P=0.008)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显示,BARFV600E蛋白阳性的PTC中PD-L1阳性率为75.8%(66/87),明显高于BARF蛋白阴性PTC中PD-L1阳性率19.5%(8/41)(Kappa=0.520,P=0.000)。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蛋白与PD-L1蛋白表达存在一致性。结论:BRAF蛋白阳性的PTC中,PD-L1免疫抑制分子存在过量表达,BRAFV600E蛋白和PD-L1蛋白的共同过量表达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立论依据】 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清宫术、抗生素抗感染等措施来处理人流损伤,虽然诊疗器械升级快、新药问世频繁,但用于术后子宫康复的有效疗法仍为空白。本方案以“纳米短肽”为平台,探索高效修复子宫损伤的过程及机制,对提供新的临床干预技术和方法意义重大。在子宫损伤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GF)对内膜再生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主要研究人流手术方式及镇痛方案,刮宫术后多主张自愈,忽视损伤修复的质量研究。国际较早从GF着手,推动损伤的高效愈合,但传统工艺制备难而价格高、控释靶点不明,能投入相关临床实践的GF及其控释机制探索报道甚少。原因在于:定量调控损伤修复GF方面的研究较少,基础研究如高通量、高纯度GF生产技术没有突破,组织创伤的三维修复研究也不成熟等。D型短肽可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并形成水凝胶,可支持细胞三维生长,还可维持GF及能量物质的缓慢控释。“纳米短肽-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蛋白质系统”作为GF制备的新途径前景广阔。 【设计思路】 采用“纳米短肽-Cell free体系”,制备bFGF;利用bFGF修饰短肽,得到纳米网络水凝胶;最后通过SD大鼠子宫损伤修复实验,确认短肽修饰前后的实际效果,洞察其机制并建立“纳米三维微环境-GF损伤快速修复”的假说,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 (1)利用“短肽-Cell free体系”,制备bFGF。(2)合成、连接、纯化得到含修饰bFGF的纳米短肽。(3)短肽理化检测,自组装效能及GF控释分析。(4)构建SD大鼠子宫损伤模型,评估修复效果,建立数学模型和假说。 【材料】 SD大鼠、新西兰大白兔、PET系列载体、短肽。 【可行性】 目标短肽模板得到国家专利授权,本方案是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创新。本方案拥有“短肽-Cell free体系”及其相关技术规范。预实验中,动物实验模型损伤修复效果明显。 【创新性】 应用“短肽能量泵”优化“cell-free 体系”,制备GF。采用短肽控释GF,对子宫损伤进行快速修复。将GF制备与子宫损伤修复整合为一套完备的修复策略,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瘢痕产生、保护子宫上实现突破,国内外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现率与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甲状腺外科医师数量与质量均存在一定缺口。为满足短期临床需要,可遴选有志于甲状腺事业、具备3~5年普通外科基础的外科青年医师,开展0.5~1年的甲状腺外科专科培训;而从长远需求来看,建议开展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培训(2~3年)。在此,就短、长期甲状腺外科专科培训的目标、内容、考核制度等,提出具体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跳跃转移(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1例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PTC跳跃转移率为8.3%(43/521),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OR=3.401,95%CI:1.770~6.536;P=0.001),年龄>45岁(OR=2.856,95%CI:1.488~5.482;P=0.002),单侧癌(OR=3.424,95%CI:1.182~9.920;P=0.023)是PTC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cN1b的PTC患者和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cN0 PTC患者跳跃转移情况,发现肿瘤位于上极cN0的PTC患者出现潜在跳跃转移的可能性高于cN1b患者(P=0.022)。  结论  PTC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并不少见,术前、术中针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很重要,尤其是肿瘤位于上极,年龄>45岁的单侧PTC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的原因,总结减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2例,根据其初次手术前的临床评估情况,将患者分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0)、cN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1)、分化型甲状腺癌未评估(DTC unknown)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随访统计其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初次手术方式及再次手术区域,分析总结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222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219例,滤泡状癌(FTC)3例;首次手术术前或术中评估为DTC cN0 63例(284%),DTC cN148例(216%),DTC unknown27例(122%),甲状腺良性肿瘤组84例(378%)。首次手术为良性肿瘤组再次手术均在1年内,DTC cN0组为13个月(15天~132个月),DTC cN1为12个月(4~18个月)。在DTC cN0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甲状腺全切有40例(占635%);在DTC cN1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清扫有39例(813%)。侧区淋巴结出现转移是DTC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DTC cN0组同侧Ⅲ区出现复发的频率最高为597%;DTC cN1组同侧Ⅱ区复发为500%。结论 首次手术术前及术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精确的评估能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而对于首次手术术前评估为DTC的患者首次手术前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能够减少DTC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