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同步研究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及中医血瘀证的影响,探讨以TLR4炎症通路为靶点护心方的干预机制,及炎症反应与血瘀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心方,总疗程为60 d。运用Realtime PCR法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30 d、60 d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护心方治疗组能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了TLR4 mRNA的表达(P〈0.05),其抑制炎症的效果与TLR4通路下游指标CRP基本一致。经过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血瘀证评分逐渐降低,至60 d时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与TLR4、CR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护心方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瘀证候,而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o ll样受体4转导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中医的血瘀证候与炎症反应其本质有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69-72
能量代谢是指有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产生、释放、转换及利用的过程,而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为肿瘤供能以维持肿瘤生长、转移的主要途径;故打破肿瘤异常代谢对肿瘤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中医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少、肝肾损害小、改善生活质量、抗复发和转移而呈现"带瘤生存"的特点。中医认为用"扶正抗癌"的治疗理念扶助正气,抑制异常的能量代谢,稳定瘤体可以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文章总结了肿瘤细胞的关键代谢途径,阐明抑制肿瘤异常代谢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性,提出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实质是"癌毒致虚",并指出打破肿瘤细胞代谢平衡当以"扶正抗癌"兼顾为主才能达到"带瘤生存"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痰是体内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善于走行和流窜;化痰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治法之一;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与中医"痰"的概念有相通之处,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半夏、浙贝母等多种化痰类中药作用于肿瘤组织能有效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改善异常的新生血管、逆转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曹洪欣  赵凯维  王乐 《中医杂志》2012,53(17):1457-1459
通过对肿瘤标记物的概念、应用价值、基本病机及致病因素等分析,探讨中医辨治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思路,阐述了中医药干预在肿瘤标记物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提出肿瘤标记物异常当宏观辨证、微观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重脏腑辨虚实,微观辨证重特异明病位;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综合调节兼顾局部,引经抑瘤,为临床防治肿瘤拓宽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治疗模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紊乱是肿瘤与抑郁障碍的共同病理基础,中医药治疗肿瘤及抑郁独具特色,集辨证中药汤剂、耳针、脐贴、中医特色护理、宣教与沟通为一体的中医套餐疗法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彰显疗效。基于此,探讨中医套餐疗法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机制,进一步印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讲究正邪虚实,扶正补泄。同时,现代的中医也和西医联合治疗肿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中文文摘数据库中的关于中医对于消化道治疗的核心期刊为参考,对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施治理论进行讨论,同时总结了研究者们在胃癌、胰腺癌、胆囊癌、消化道肿瘤术后,中药结合放、化疗,以及消化道梗阻、防止再发等方面的中医治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对中医治疗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中药开始应用在临床疾病治疗当中。活血化瘀中药是中医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其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肿瘤、炎症等重要功效,已经在临床上被广为应用,主要用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且应用效果较好,临床疗效显著,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肿瘤从虚论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传统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为人体正气虚损,外邪六淫不正之气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积块而成.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其凋亡,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其转移,达到控制或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首次注射后第2天开始给药,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为鳖甲煎丸混悬液0.55、1.1、2.2 g/(kg·d)灌胃,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混悬液0.11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血清ALT、AST含量及MDA、HYP、TGF-β1、CTGF、TNF-α、VEGF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β-catenin、p-GSK-3β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以鳖甲煎丸高剂量组效果更佳(P<0.0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SK-3β和AK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显著减轻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提及的是中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还有多种技术和技术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中医学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比理论出现得要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技术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分化出来,亦未建立起符合自身规律的技术体系。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操作能力、技术框架内涵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中医学特色的技术概念,明确各项具体技术的内涵,系统阐明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中医学技术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对介入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7只,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利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扩张导管经左股动脉损伤左髂总动脉法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2天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 g/ml舒脉胶囊悬浊液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300 g大鼠体重给予1 ml药液,给药8周。术后第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髂动脉中内膜厚度、管腔直径;于术后第8周HE及弹力纤维染色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测量内膜最大厚度、内膜面积和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结果术后第4周时模型组及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厚、毛糙,模型组及舒脉低、中、高剂量组髂动脉内膜厚度及管腔直径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第8周髂动脉横断面切片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存在大量平滑肌细胞,新生内膜面积模型组>舒脉低剂量组>舒脉中剂量组>舒脉高剂量组,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脉胶囊可抑制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改善循环,缓解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4.
庞莉  葛信国 《中医杂志》2018,(10):842-844
"带瘤生存"的理念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所在。肿瘤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病理过程,中医扶正祛邪的目标旨在使正邪力量达到相对平衡,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患者带瘤生存。中医带瘤生存治疗肿瘤要点为辨邪正盛衰、辨气血强弱、注重调护脏腑功能尤其是肝肾功能、注重顾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5.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体外高糖环境下延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s)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体外培养HGMCs,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G,30 mmol·L^-1葡萄糖)、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30 mmol·L^-1葡萄糖+5 mg·L^-1 TP)及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30 mmol·L^-1葡萄糖+20 mg·L^-1 TP),分别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干预72 h后,首先观察TP对HGMCs形态的影响;其次,检测细胞周期、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端粒长度;最后,检测p53-p21-Rb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53,p21,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糖能诱导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端粒长度缩短,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p53-p21-Rb信号通路激活。L-TP能延缓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HGMCs细胞周期G1期阻滞的改善、SA-β-gal染色阳性率的下降、端粒长度的延长,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此外,高糖诱导HGMCs p-STAT3表达水平上调、miR-126表达水平下调,而L-TP可使这些变化得到改善。总之,高糖能激活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而诱导HGMCs衰老;L-TP能调节STAT3/miR-126表达水平,抑制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而延缓高糖诱导的HGMCs衰老。这些发现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肾脏细胞衰老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实施效果情况,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问卷方法,开展基于临床医生的指南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于2018年4月28日-7月9日完成适用性评价问卷502份和应用性评价问卷538份。问卷所调研的对象包括来自全国范围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使用过该《指南》的临床一线医生,对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适用性评价表明,按照职称分类,中级职称使用率(26. 77%)最高,初级(23. 98%)和副高级(19. 33%)职称人员较低;质量水平评价,适用范围合理性(98. 61%)及术语准确性(98. 81%)评分较高,辨证分类合理性(96. 05%)最低;适用性评价认为《指南》安全性好(98. 42%)和内容合理(98. 03%)的比例高;疗效显著(99. 6%),可减少西药抗生素的使用(93. 89%),适用比例(96. 44%)高。应用性评价中,使用科室中肺病科使用度(44. 24%)最高;《指南》合理性除辨证(92. 75%)外,治则、预防调摄均在97%以上;推荐方案评价较好以上的比例,疗效97. 4%,安全性97. 59%,经济性93. 87%。该研究表明《指南》质量水平较好,临床使用度高,实施效果较好,可作为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规范性诊疗方案使用;但存在部分不适用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指南》应加强辨证分类、预防调摄内容的修订。  相似文献   

18.
戴明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18,(23):1989-1992
从隐喻的视角观察"瘾疹"的临床表现,审视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探寻瘾疹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发掘产生各种治法的可能的认知根源。从"瘾疹"病名与临床表现入手,将自然界不同季节的风及由风引发的现象作为始源域,将瘾疹的临床表现作为目标域,通过始源域的自然之风来体认人体感受的"风邪"。源于自然界之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不同季节的风可以使人们明显地感知其差异,自然界提供的有关风及与风相伴自然现象,很可能是中医学"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的认知根源。对风及相伴现象造成危害的防护,很可能是瘾疹治法提出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UPLC-MS/MS检测12种单糖的方法,同时对蜜环菌中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安捷伦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分析柱(2. 1 mm×100 mm,1. 8μm),95%乙腈(A)和乙酸铵-5%乙腈-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接口,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UPLC-MS/MS所建立的单糖检测方法,12种单糖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 990),加样回收率为92. 30%~105. 6%。在蜜环菌样品中,可检测出除阿洛糖外的11种单糖组分。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稳健,重复性和准确度高,适用于蜜环菌等的单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Ⅰ序列设计中国壁虎特异性引物对GZG1/GZG2,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金龙胶囊配方中的中国壁虎组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所建立的中国壁虎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为y=-3.012 7x+34.501,其中y为Ct值,x为COⅠ片段拷贝数以10为底的对数值。对10份自制供试样品的测定中,含有中国壁虎的供试品均出现扩增,不含中国壁虎的全伪品组及空白对照组未见扩增,其中全正品组、正伪品1∶1组及正伪品1∶4组所得中国壁虎COⅠ片段拷贝数依次为11.511×10^6,6.416×10^6,2.553×10^6拷贝/μL,大致符合投料比,可为含有动物药成分的中成药提供质量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