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
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
相关性;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IFITM3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
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FITM3 mRN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和癌旁组织相
比,IFITM3在肝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与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IFITM3 si-RNA转染组细胞IFITM3表达和细胞增
值率降低,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也表明迁移能力降低。结论IFITM3在原发性肝
癌中高表达;IFITM3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XCR7-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靶向抑制CXCR7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
RNA干扰技术,构建CXCR7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肺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HCCLM3细胞中CXCR7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然后通过MTT法考察CXCR7沉默对HCCLM3细胞增殖侵袭
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粘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考察CXCR7沉默对HCCLM3细胞粘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
白对照组比较,转染CXCR7-shRNA慢病毒载体的HCCLM3细胞中CXCR7 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
SDF-1诱导的HCCLM3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同时HCCLM3细胞的粘附及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CXCR7-shRNA
的抑制(P<0.01)。结论靶向沉默CXCR7能显著抑制结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潜在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MicroRNA-128a(miR-128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收
集19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运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28a 在肝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
miR-128a mimics或inhibitor转染人肝癌细胞,MTT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力变化;软件预测miR-128a的潜在靶点RND3,并用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28a与RND3 3’UTR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28a潜在靶点RND3的表达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变化。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miR-128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miR-128a
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5);在肝癌细胞中miR-128a通过与RND3 3’URT结合下调RN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抑
制miR-128a的表达可以导致cyclin B1、cyclin D1 和CDK4表达下调。结论miR-128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并通过靶向调控
RND3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AK4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中AK4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效果以及筛选siRNA-AK4,通过EdU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该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结果  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出siRNA-AK4-3沉默效果最好,EdU实验显示沉默AK4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 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沉默AK4后,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 < 0.01)。  结论  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中AK4的表达后,其增殖、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Rictor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向SMMC-7721和Hep3B细胞转染成功构建靶向沉默Rictor表达的siRNA载体片段(沉默组)或无义siRNA片段(对照组),转染48 h后采用QPCR检测Rictor mRNA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Rictor、p-Akt、细胞周期蛋白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实验、EdU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和Boyden实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48 h后,沉默组细胞的Rictor mRNA蛋白水平大部分都低于对照组细胞;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及EdU增殖实验表明,两组肝癌细胞在沉默Rictor表达后增殖减慢、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Transwell实验和Boyden实验表明,两组肝癌细胞在沉默Rictor表达后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均<0.01)。结论 Rictor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起到癌基因的作用,沉默Rictor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过程,可能与下调p-Akt、CCND1和N-cadherin、ZEB1、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P21和P27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differentiation, Id)Id1/I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
增殖、侵袭、迁移及粘附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Id1/Id3
的表达;将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两株细胞各分为未处理细胞组、空白病毒组、启动子病毒组和Id1/Id3双敲低组。通
过qRT-PCR检测不同腺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后MMP2、CXCR4和P2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MMP2、CXCR4、P21蛋白
表达情况;通过MTT增殖试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检测Id1/Id3表达改变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
增殖、侵袭、移行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Id1/Id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增高(P<0.05);双敲低Id1/Id3,子宫内
膜癌细胞中MMP2、CXCR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2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
RNAi组与其他3组细胞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Id1/Id3双敲低组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株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
移能力和粘附能力均抑制(P<0.05)。结论Id1/Id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并可通过升调MMP2、CXCR4和降调P21
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粘附作用,靶向Id1/Id3治疗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MicroRNA-218(miR-218)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在肝癌中的功能。方法收集46例肝细胞癌及对
应癌旁组织,运用qRT-PCR技术检测miR-218 在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miR-218 mimic转染人肝癌细胞系
HepG2,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活力和凋亡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8潜在靶点的表达变化。结
果miR-218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miR-218低表达与肿瘤大小(>5 cm)和高TNM分期(Ⅲ+
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HepG2细胞中,miR-218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并下调Bmi-1和CDK6 mRNA及蛋白表达
(P<0.05)。结论miR-218低表达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218可能通过下调Bmi-1和CDK6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
殖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UFC1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lincRNA-UFC1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 癌细胞株Huh7 构建lincRNA-UFC1 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应用lincRNA-UFC1 干扰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 构建 lincRNA-UFC1 干扰组和干扰对照组(scramble),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分析两种肝癌细胞中lincRNA-UFC1 的表达水平。 Transwell 及划痕实验检测lincRNA-UFC1 过表达组及干扰组相比对照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lincRNAUFC1 过表达组及干扰组相比对照组中GSK-3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阻 断后,观察Transwell 及划痕实验中lincRNA-UFC1 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 lincRNA-UFC1 相较于对照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加(P<0.001),而沉默lincRNA-UFC1 的表达相较于scramble 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减弱(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RNA-UFC1与对照组相比较,侵袭转移相关 蛋白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明显上调(P<0.001),而lincRNA-UFC1沉默表达后,结果相反。利用GSK-3β/β-Catenin信号通 路抑制剂XAV939 处理肝癌细胞可以逆转lincRNA-UFC1 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P<0.001)。结论在肝细胞癌中 lincRNA-UFC1通过上调磷酸化GSK-3β及β-catenin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胎病理相关新基因F10与绒癌细胞系JEG-3裸鼠皮下成瘤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及RNA干扰
技术,分别建立和筛选出F10 基因稳定过表达及沉默的绒癌细胞系JEG-3。取SPF级裸鼠(4~5周龄)30只,随机均分为JEG-3
F10过表达组、JEG-3 F10沉默组、JEG-3未处理组(n=10),分别接种F10基因过表达的JEG-3细胞、F10基因沉默的JEG-3细胞
和未处理的JEG-3细胞株5×107个于颈背部皮下。接种后每3~4 d称量裸鼠质量观察,记录肿瘤发生时间,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
情况。绘制在体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各组裸鼠的成瘤率。结果3组的成瘤率均为100%(10/10)。JEG-3 F10过表达组、JEG-3
F10 沉默组、JEG-3 未处理组的成瘤时间分别为6.2±0.78、7±2.49、6.3±0.67 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781,P=0.468)。
JEG-3 F10过表达组肿瘤的在体生长速度较JEG-3 F10沉默组、JEG-3未处理组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EG-3 F10未
处理组肿瘤的在体生长速度较JEG-3 F10沉默组快(P<0.05)。细胞接种5周后处死小鼠,取瘤组织称重,JEG-3 F10过表达组、
JEG-3 F10沉默组、JEG-3未处理组肿瘤重量分别为571.1±221.10 mg、136.2±66.25 mg、354.5±116.23 mg,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
差异(F=21.199,P=0.000)。结论F10基因与绒癌细胞系JEG-3的增殖调节有关,可增强JEG-3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癫痫大鼠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与活性,探讨其与癫痫发生发
展的关系。方法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颞叶脑组织中,应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
表达情况,应用SIRT1去乙酰化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IRT1 主要表达于人与大鼠神经
元细胞浆中,且癫痫组SIRT1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蛋白免疫印迹及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非癫痫患者脑组织,SIRT1
表达及活性在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均明显升高(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大鼠,SIRT1 表达在癫痫动物模型中点
燃后的6 h、24 h、72 h、7 d、14 d、30 d、60 d均显著升高(P<0.05),SIRT1活性在6 h、24 h、72 h、7 d、14 d显著升高(P<0.05),其表
达与活性的峰值同时出现在72 h。结论癫痫患者及动物颞叶脑组织中上调的SIRT1的表达与活性提示其可能在难治性癫痫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定低表达DNA 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包装表达
DNMT3b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的慢病毒,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获得稳定低表达DNMT3b的膀胱癌细胞BIU-87及对照
细胞。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NMT3b稳定低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体内裸鼠成瘤实验观察DNMT3b稳定低表达
对肿瘤的抑制效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MT3b稳定低表达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甲基化特
异性PCR检测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相关基因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NMT3b mRNA
和蛋白水平在BIU-87稳定细胞株中稳定低表达;DNMT3b稳定低表达可以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裸鼠皮下瘤体的
生长;DNMT3b稳定低表达可以促进BIU-87细胞的凋亡;DNMT3b稳定低表达可以增加凋亡及细胞生长相关基因DAPK,Bax
和RASSF1A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DNMT3b稳定低表达可以减少凋亡及细胞生长相关基因DAPK,Bax和RASSF1A启
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结论DNMT3b稳定低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以及细胞生长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
水平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22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功能。方法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miR-22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
瘤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细胞系中miR-223的表达量。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测转染miR-223模拟物的786-O细胞的
迁徙能力,MTS法测其增殖情况,流失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并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数据与miR-223 表达量的关
系。结果miR-22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003),其miR-223的
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肿瘤直径大于4 cm的肿瘤miR-223 表达量升高(P=0,0028)。转染miR-223 模拟物的786-O 细胞
transwell细胞迁移数比对照组多(P<0.0001),划痕实验显示实验组愈合能力比对照组快,增殖实验表明实验组增殖速度快于对
照组(P=0.006),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细胞G1期减少,S期细胞增加,提示处于增殖的细胞数多(P<0.05)。结论miR-223可能
起着促进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可能是抗肾透明细胞癌治疗的新的抗癌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培养方法及其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AFs在胆囊癌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及组织块法进行人胆囊癌CAFs的原代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免疫细胞化学及细
胞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噻唑蓝(MTT)法检测CAFs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AFs对癌细胞侵袭能
力的影响。结果酶消化法及组织块法均可获得人胆囊癌CAFs,以酶消化法更为简便、高效;MTT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
CAFs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酶消化法可较为简便地获得人胆囊癌
CAFs,CAFs可显著增强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表明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基因ZNF217 对胶质瘤U251 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值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shRNAZNF217
慢病毒干扰载体,在将其包装成成熟的慢病毒后感染胶质瘤U251 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ZNF217 干扰效率。利用
transwell、Boyden、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应基因表
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ZNF217基因在慢病毒shRNA-ZNF217作用下,其表达水平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显著下调。
Transwell和Boyden结果显示,在抑制ZNF217表达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此外,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
明,细胞的增值和周期转化能力也明显降低。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ZNF271表达后,磷酸化的PI3K/AKT以及癌基因C-Myc和
间质标志物N-Cadherin 活性减低,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 活性增高。结论ZNF217 在胶质瘤中通过激活PI3K/AKT上调
C-Myc基因以及调控上皮向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从而促进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生物玻璃(Poly-L-Lactic Acid/Bioglass, PLLA/BG)亲水性纳米纤维膜,探讨其作为引导骨
再生屏障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氧等离子处理PLLA/BG纳米纤维引导骨再生膜,改善其亲水性能,将人成骨样细胞
(MG63)接种于膜表面,通过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其在膜表面的生长,计算细胞粘附率及增殖率,检测MG63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膜上生长形态及钙结节形成,分析该膜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性能。结果氧等离子处理的
PLLA/BG 膜在1、3、6 h 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30.570±0.96)%、(47.27±0.78)%、(66.78±0.69)%,细胞黏附率高于两组膜(P<
0.01);3 组膜的细胞增殖率均随时间延长提高,在不同时间点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膜的细胞增殖率高于另外两组(P<
0.01);Hoechst荧光染色中可观察到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膜表面早期有更多细胞黏附;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显
示加入BG的复合膜可在早期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MG-63细胞呈梭
形,黏附于膜表面,与复合膜相互交联,形成钙结节。结论经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复合膜在早期可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及
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R-590的两个臂—miR-590-5p和miR-590-3p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利用miRNA芯片、QPCR对肝癌标本和各细胞株miR-590的表达谱系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脂质体将miR-590 mimic或
inhibitor 转染正常肝细胞或肝癌细胞,MTT生长曲线分析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变化。
Targetscan预测miR-590-5p和miR-590-3p的靶基因,并通过萤光素酶报告系统以及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miRNA芯片
结果显示3个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miR-590-5p和miR-590-3p表达上调。通
过QPCR验证了10 例临床HCC肿瘤标本发现80%的HCC组织相对于癌旁组织miR-590-5p 和miR-590-3p 均同步显著上调。
QPCR结果进一步发现,HepG2、Hep3B、Huh7三株HCC细胞株相对于正常肝细胞株L-O2 miR-590-5p/3p同样表达上调。MTT
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结果显示,L-O2 分别过表达miR-590-5p 和miR-590-3p,细胞的增殖能力都显著增加(P<0.05);而HepG2、
Hep3B、Huh7分别下调miR-590-5p和miR-590-3p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也都显著降低(P<0.05)。Targetscan预测,PDCD4
和PTEN 分别作为miR-590-5p 和miR-590-3p 的潜在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系统以及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iR-590-5p 和
miR-590-3p 可以分别直接下调靶基因PDCD4 和PTEN的表达(P<0.05)。进一步我们发现miR-590-3p 通过下调PTEN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KT1-S47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在HCC发展过程中miR-590扮演着重要的致癌因子角色,我们结
果发现miR-590的两个臂都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生物学功能,它们分别通过靶向调节抑癌基因PDCD4和PTEN的表达来促进
HCC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并激活核心的PI3K-AKT肿瘤信号通路。由此可见miR-590 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也可作为临床诊治潜在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成骨作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抑制成骨作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对胚胎小鼠椎间盘细胞
的成软骨及成骨作用,为BMPs临床治疗椎间盘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腺病毒介导的BMP-2和BMP-3在胚胎小
鼠椎间盘细胞中表达,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Ⅱ型胶原(ColⅡ)、蛋白多糖(ACAN)、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和
骨桥蛋白(OPN)成软骨及成骨相关指标mRNA水平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 读数及
ALP染色检测ALP的活性。结果BMP-2和BMP-3表达对于椎间盘纤维环(AF)细胞的成软骨和成骨均没有作用。对椎间盘
髓核(NP)细胞的软骨相关指标ColⅠ、ColⅡ、ACAN mRNA的表达同样没有影响,但可促进NP细胞的成骨,其中BMP-2 和
BMP-3均可促进OC mRNA的表达升高,而仅BMP-2可促进其OPG和OPN的mRNA表达升高。甲苯胺蓝染色证明BMP-2和
BMP-3对椎间盘细胞软骨基质分泌的影响并不显著。NP细胞在BMP-2和BMP-3腺病毒感染后ALP活性明显增强,在AF细
胞中则未观察到这种变化。结论BMP-2和BMP-3均可促进胚胎小鼠NP细胞的成骨作用,但对AF细胞的成骨及成软骨作用
及对NP细胞的成软骨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载带天门冬酰胺酶(AN)的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磺丁基-β-环糊精(S-CD)纳米囊(AHSPs)在
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考察了AHSPs的透射电镜、粒径和Zeta电位,并分别测定大鼠静脉给予
AHSPs和游离AN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AN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HSPs和游离AN进行
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经计算,AHSPs的平均粒径为413.80±10.97 nm,Zeta电位为-20.37±2.38 mV。AHSPs和游离AN的主
要药动学参数AUC(0~48 h)分别为137.34±1.82 U/mL和46.38±1.98 U/mL,AUC(0~∞)分别为164.66±6.88 U/mL和51.44±3.01 U/mL,
t1/2分别为4.62±0.60 h 和1.86±0.38 h。与游离AN比较,AHSPs 的AUC(0~48 h)、AUC(0~∞)和t1/2分别提高了2.96、3.20 和2.48 倍。
AUC(0~48 h)、AUC(0~∞)和Cmax的90%可置信区间分别为75.0%~76.5%、74.3%~76.1%、95.1%~96.7%。结论AHSPs延长了AN在大
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提高了AN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AHSPs与游离AN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hsa-miR-186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探讨hsa-mir-186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了miR-186 在12 对配对的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5 株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扩增包含
miR-186前体序列在内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LVTHM载体,将PLVTHM- miR186质粒转染SW620细胞,流式分选慢病
毒感染的SW620细胞;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
YY1 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癌组织相比,12 例癌组织中miR-186 的平均表达量为0.0024±0.002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
0.066±0.068,P=0.008;miR-186 在高转移潜能的人结肠癌细胞SW620 和LOVO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8±0.138 和0.157±
0.001,与在低转移潜能HT-29 细胞中表达量1.000 ± 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双酶切及测序鉴定
PLVTHM-hsa-miR18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表明稳定过表达miR-186的结肠癌细胞株SW620构建成功,且过表达
miR-186后降低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过表达miR-186的细胞中,miR-186的表
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YY1蛋白质水平有所下降。结论hsa-miR-186在结肠癌组织以及在高转移潜能的人结肠癌细
胞SW620、LOVO中低表达,具有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成功构建PLVTHM-miR186慢病毒重组质粒,并稳定转染结肠癌细胞
SW620,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186调控YY1表达可能是抑制结直肠癌生物特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