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具有治疗帕金森病作用的天然物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药为主,对具有治疗帕金森病作用的成分进行了分离。以作者确立的Pall试验及僵住症试验探讨了20种生药的甲醇提取物(生药10g/kg,ip)对帕金森病的作用。结果,吴茱萸、延胡索、海桐皮、莨菪根的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样症状有改善作用。对吴茱萸生物碱与非生物碱组  相似文献   

2.
生物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抗癌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工作,对国内外有关的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活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疾等方面。认为石蒜科植物有着广泛的医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工作,对国内外有关的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活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痰等方面.认为石蒜科植物有着广泛的医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槐属植物生物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阁  刘培勋 《中草药》2005,36(5):783-788
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为喹诺里西啶类,少数为双哌啶类和其他类。槐属植物所含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癌、抗微生物、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抗辐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等。现对近年来槐属植物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苦地丁系罂粟科植物Corydais bungeana TUYCZ。从中提取的总生物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风湿热、风湿性肌炎等多种炎症性疾患,具有一定疗效。我们在药理筛选工作中,观察到本品具有明显的中枢药理作用。由此,本文研究苦地丁总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现将所得的部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 试验样品:盐酸苦地丁总生物碱(下称总碱),由青岛第三制药厂提供,以NS配成适量浓度供试验。 实验动物:瑞士种或LACA小鼠,20±2g,雌雄兼用。  相似文献   

7.
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苦豆子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其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大进展。总碱和一些单体生物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都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苦豆子生物碱除了已有的抗菌等用途外,其在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免疫、抗肿瘤等方面也有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蒺藜全草中含有皂甙、生物碱、黄酮、多糖、基氨酸等化学成分,对动物及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为此就其相应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据国内外近20年文献,详细综述了吴茱萸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主要阐述吴茱萸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抑制肿瘤、影响代谢酶的作用及机理,强调其应用前景与构效关系.吴茱萸药效成分群主要有吲哚生物碱类、喹诺酮生物碱类、内酯类等.不同类型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差异,也有协同.目前关于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较充分,但研究发现不同生物碱成分对血压影响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梅婷婷  闫珺  陈晶 《中医药信息》2022,(4):77-80,89
石菖蒲为开窍类中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石菖蒲中含有苯丙素类、萜类等挥发油成分以及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等非挥发性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可改善认知障碍、抗抑郁、抗焦虑、抗癫痫、抗帕金森、保护心血管、降压、平喘、抑制胃...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