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 :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 ,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 :近十年来 ,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 2 3个新的化学成分 ,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 ,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 ,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 ,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2 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 ,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 ,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2.
生物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抗癌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白背叶中一个新的异戊烯基二氢黄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桂凡  韦松  蓝树彬  许学健 《中草药》2006,37(8):1126-1128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关键词:白背叶;蒲公英赛醇;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洋芹素;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关键词:白背叶;蒲公英赛醇;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洋芹素;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5.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结果:常春藤皂苷元在0.349~3.48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51%,RSD为1.82%(n=9);齐墩果酸在0.427~8.5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14%,RSD为2.28%(n=9)。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消石片中常春藤皂苷元及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蛇胆汁药材DNA分子鉴别方法。测试并优化胆汁药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针对蛇类的COⅠ,Cytb,16S基因序列设计4对蛇类鉴别引物,根据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筛选最佳引物。使用其中1对引物Cytb1,20种蛇胆汁DNA均能扩增得到约400 bp的条带,同样条件下7种其他动物胆汁DNA均无扩增条带。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加强控制蛇胆汁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捷  吴桂凡 《中成药》2011,33(5):907-909
目的 探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测定及含量均匀度.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WAX(柱长30 m,内径0.53 mm,膜厚度0.25 μm),柱温:135℃.结果 龙脑和异龙脑分别在进样量为7.6~121.6ng和6.6~105.8 ng范围内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RSD为1.82%)和99.97%(RSD为1.34%).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鉴定两面针掺伪飞龙掌血的可行性,建立两面针特异性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对两面针和伪品飞龙掌血DNA条形码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程序,进行退火温度、引物酶、反应循环数、灵敏度及专属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ITS2条形码适用于两面针及伪品飞龙掌血的鉴别,所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在退火温度为56℃、循环数为33次时,伪品飞龙掌血经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后,在200~300 bp之间检出一条单一DNA条带,而两面针则无此条带。结论:所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可准确检测两面针中是否含有飞龙掌血,为两面针质量监测提供一种新型的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