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报告12例由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活检以及抗痨治疗后随访观察诊断的大肠结核。占同期肠结核病例28.6%。8例合并肺结核。其内镜表现主要为盲肠的增生及不规则溃疡,尤以回盲瓣的僵硬、变形为突出,亦可见息肉样改变及肠腔狭窄等。其次为升结肠、末段回肠受累,亦可见横、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  相似文献   

2.
张勇  韦宗萍 《微创医学》2013,8(3):291-293
目的 为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63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活检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回盲部隆起性病变内镜下特点均以单发病变多见;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有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淋巴滤泡增生、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肠癌等病理类型,以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最为多见;各年龄段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多为不典型增生,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主要见于50岁以上.结论 内镜下根据病变特点尽可能多处活检并结合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7岁,腹痛、腹泻半年.大便稀,略带脓血,5~7次/d,多达10次/d.下腹部疼痛,便后痛减,有眼炎、强直性脊柱炎史.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及全结肠黏膜粗糙,充血、水肿明显,有点片状糜烂及较深大溃疡,并可见黏膜增生样改变,以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为主,占管腔1周,表面有黏液附着(图1);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回肠末端、回盲部)黏膜组织慢性炎伴坏死、炎性渗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结合病史及多灶病变,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经口服泼尼松(25mg/d)、柳氮磺吡啶(4.0 g/d)、甲氨蝶呤(MTX)和环磷酰胺(CTX)治疗半年后,病情仍无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性指数(CDAI)为237.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以青少年为主,男女为11.52.病变可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回盲部、末端回肠、右半结肠最多;小肠型克罗恩病占20.69%;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发热、贫血、消瘦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等多系统症状.结肠镜可见跳跃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检查可成为诊断克罗恩病的首选方法,但活检组织学缺乏特异性.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至1999年9月,我院共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126例,其中检出结肠黑变病4例,检出率为0.36%,现简要报道如下。例1,女,48岁。因便秘20余年就诊。结肠镜检查:升结肠、横结肠粘膜片状发黑,少光泽。活检肉眼见升结肠灰黑色米粒大软组织1块;镜下为慢性炎症改变,腺上皮轻度增生,固有膜内见较多巨噬细胞,其胞浆内有棕褐色细砂状颗粒。病理诊断:结肠黑变病。例2,男,36岁。因习惯性便秘10余年,粘液便3个月就诊。结肠镜检查: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粘膜广泛分布黑褐色斑块;升结肠见一直径约22mm息肉,有短蒂、表面略充血,呈分叶状。病理诊断:1.升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回盲部溃疡及回肠末端溃疡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曾 收治的 272 例回盲部溃疡及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镜下表现、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 分析总结。 结果 男女比例 1.47:1,其中克罗恩病 174 例(男女比例 1.4:1,中位年龄 25 岁),肠结核 40 例(男女比例 1:1.6,中位年龄 31 岁),恶性淋巴瘤 14 例(男女比例 2.8:1,中位年龄 45 岁),白塞氏病 9 例(男女比例 1.4:1,中位年龄 35 岁),原因不明者(非特异性溃 疡)35 例。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便血等。 并发右下腹包块者 160 例(58.8%),其中克罗恩病 100 例,肠结 核 53 例,淋巴瘤 7 例;并发肠梗阻者 78 例,其中克罗恩病 53 例,肠结核 19 例,淋巴瘤 6 例;并发肠瘘、肛周脓肿及皮肤脓皮病者均 为克罗恩病;并发穿孔者 23 例,其中克罗恩病 9 例,淋巴瘤 12 例,白塞病 2 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者 17 例,其中克罗恩病 5 例,淋巴 瘤 9 例,白塞病 3 例。 结肠镜下多发溃疡 203 例,单发溃疡 69 例,溃疡面积约 0.2×0.2 cm—2.0×2.5 cm;182 例溃疡仅局限在回肠末 端,70 例溃疡局限在回盲部,20 例溃疡同时出现在回肠末端及回盲部;克罗恩病、淋巴瘤及肠结核溃疡形态多以深大不规则溃疡和 环形溃疡为主,白塞氏病多表现为类圆形、深大溃疡,非特异性病变表现为不规则或类圆形浅小溃疡。 病理上典型组织学表现少见, 常常表现为粘膜慢性炎急性活动伴溃疡形成,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可出现肉芽肿及类上皮样结节,白塞病可出现血管炎改变,若发现 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或异型淋巴细胞,高度怀疑淋巴瘤,尚需免疫组化协助诊断。 结论 回盲部溃疡及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临床及内 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少数可通过肠镜及病理确诊,多数需结合病史、并发症、其它辅助检查等拟诊,后经反复经验性治疗及随诊复查 而确诊。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60-1061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的检查过程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6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结肠镜单人操作组与双人操作组各130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在插镜达回盲部的成功率、入回肠末端的到达率、插镜时间、达回盲部时的镜身长度、结肠小息肉的检出率、回肠末端病变的检出率、肛管及直肠远端病灶的检出率、患者的不适率、肠穿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有无差异。结果:单人操作组和双人操作组在插镜达回盲部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回肠末端的到达率、插镜时间、达回盲部时的镜身长度、患者的不适率、结肠小息肉的检出率、回肠末端病变的检出率、肛管及直肠远端病灶的检出率、肠穿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镜的单人操作法比双人操作法更舒适、更安全,可明显提高结肠小息肉、回肠末端和肛管疾病的检出率,减少腹痛和肠穿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一)适应证 1.右半结肠良性肿瘤:如密集生长性息肉及巨大的绒毛状息肉. 2.盲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恶性肿瘤. 3.右半结肠憩室. 4.回盲部及升结肠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 5.右半结肠动静脉畸形出血.  相似文献   

9.
肠结核根据文献记载,在结核病患者的尸检中,70%有肠结核病变,其病灶90%在回盲部,并依回肠远端,盲肠,升结肠,兰尾,结肠肝曲及脾曲,横结肠,直肠,降结肠而递减。结肠或回肠末端以外的小肠结核很少见,约占肠结核病例的4%。本例结核病灶仅限于空肠中段,临床及X线均较典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故介绍如下。患者李××,女性,36岁,吉林省怀德县人。于1972年9月4日入院。主诉:腹  相似文献   

10.
何庆玲  何俊  陈忠华  刘雪梅 《重庆医学》2009,38(24):3137-3138
目的 探讨利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的意义.方法 对56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668例患者插入回肠末段,共检出回肠末段疾病56例,阳性率为3.36%.其中发现回肠末端炎24例,单纯淋巴滤泡增生11例,结节状隆起4例,息肉3例,肿瘤、肠腔狭窄、溃疡、鞭虫、黑变各2例,肠结核、钩虫、憩室各1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同时存在末端回肠炎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回肠末段检查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1998~2008)确诊的肠结核60例,克罗恩病30例的临床特点,内镜及手术中的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异同,抗酸染色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泻,血便在克罗恩病多见(“p〈0.05”),二者在腹痛,发热,腹部包块等在临床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内镜及手术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裂隙状溃疡,卵石状改变多见,多发生在回肠(37%)和结肠(53%);肠结核表现为假性息肉,肠腔狭窄,好发回盲部(70%)及末端回肠(20%)。病理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内芽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见,肠结核表现为干酪性坏死,肉芽肿性炎症。标本抗酸染色阳性(23.3%);TB—POR,检测阳性率(68.33%)。结论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较好的鉴别方法;标本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结核杆菌PCR,检查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回盲部溃疡最常见于三类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瘤 回盲部肠黏膜淋巴组织丰富,是某些疾病的好发部位。其中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临床及内镜表现十分类似,容易造成混淆,但两者仍有一些不同之处可资鉴别:①肠结核可有肠外结核表现,女性可出现闭经;②肠结核并发肠瘘和出血几率少于克罗恩病;③肠结核造成升结肠挛缩以及回盲瓣破坏比克罗恩病更明显;④病变单纯累及盲肠者多考虑结核,单纯累及回肠者多考虑克罗恩病;⑤肠结核的溃疡多为环形,而克罗恩病多为纵行,可有“铺路石”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6例,占61.8%.确诊病例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较高,对克罗恩病、肠结核比单纯内镜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龙周 《吉林医学》2013,(36):7686-7687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诊断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3例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资料,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结肠镜进入回肠末段1030 cm处,检查出有回肠末段病变108例。其中回肠末段炎6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30例,回肠末段克罗恩病8例,肠结核疾病3例,腺瘤性息肉疾病2例,炎性反应性息肉疾病2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结论:电子结肠镜在对结肠检查完成时应继续进入回肠末段观察,发现异常进行病理活检,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病变,对早期治疗回肠末段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痛苦单人结肠镜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方案,单人操作法,患者在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完成肠镜诊疗.结果 3 4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诊疗,无肠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患者评价良好.检出大肠慢性炎症611例,大肠息肉624例,大肠癌159例,炎症性肠病74例,肠结核15例,末段回肠炎273例,末段回肠淋巴滤泡增生55例,回肠结核14例,回肠克罗恩病5例,回肠息肉4例,回肠淋巴瘤1例,其余未检出病变.结论 无痛苦单人结肠镜诊疗技术安全、可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2个月前因间断呕吐、停止肛门排便排气5 d,左侧腹部疼痛1 d,于2016年3月22日就诊于我院放疗科. 既往:2 年前因"大便不成形、腹痛、便血"就诊于北京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示胃及结直肠内多发息肉,不计其数,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后于当地医院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4d因肠梗阻转入我院,入院后行内镜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解除梗阻,此后先后于我院行3 次胃肠镜下残留结肠及胃多发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胃底腺息肉、结直肠管状腺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9岁.因腹胀、右腹部不适、黑便3个月,近期症状加重而入院.体检:右下腹轻压痛,未及包块,大便潜血(++),行结肠双对比造影示:回盲部正常结构消失,末段回肠见多发圆形(3mm)的充盈缺损,边界清晰、锐利;部分中心可见点状致密影,即"脐征",升结肠及右半横结肠轮廓不规则、缩短,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粘膜皱襞不规则.诊断为回肠多发息肉,结肠克隆病.  相似文献   

18.
<正>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直肠和结肠中存在大量的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几乎都会发展成为大肠的腺癌。近年来,我院对5例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进行了全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男,40岁。因三年来经常脐周隐痛,大便次数多伴粘液血便,每日5-10次,于1989年10月由山东转来我院。肛指检未及明显之息肉病变。其母三年前患直肠癌已手术。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广泛的多数小息肉,进入回肠段约5cm亦可见少数小息肉,距肛门8厘米以下一段直肠粘膜大致正常。病检结果为结肠腺瘤性息肉,钡灌肠气钡对比造影显示:自直肠至盲肠全部结肠可见广泛分布直径0.2-0.4厘米大小充盈缺损,回肠末端亦见同样改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18岁,学生,因反复腹痛、腹泻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入院前曾在上海长海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升结肠有结节增生,黏膜桥形成及糜烂,怀疑肠结核或克隆病,病理检查未见结核病变。入我院后,肠镜提示“回盲部、回肠末端增生性病变”。病理报告为(回盲部)慢性溃疡,(回肠末端)黏膜慢性炎症。血沉25mm/h,PPD试验阴性,胸片正常。患者平素无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考虑克隆病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朱金波 《河北医学》2014,20(2):246-248
目的:通过整理肠结核及克罗恩病患者的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X线及内镜检查在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我院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共121例,比较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息肉样改变、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典型的临床检查症状在两种疾病中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X线和内镜下的检查结果显示:肠结核组病人与克罗恩组患者在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病变及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来看,肠结核组以环形溃疡、回盲部病变为主,P〈0.05;而克罗恩组病人的裂隙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为主,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病变为主,P〈0.05。结论:X线和内镜检查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