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资生汤对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口服资生汤3个月配合3%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1个月。对照组44例,口服补脾益肠丸3个月配合3%SASP灌肠1个月。观察两组方法治疗UC有效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方法治疗UC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71.8%,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口服资生汤配合3%SASP灌肠治疗UC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确诊为UC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度及中重度两组,按用药方案不同划分为6个治疗组: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ASP)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糖皮质激素(Glucosteroids, GCS)灌肠治疗组、静脉应用GCS治疗组及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治疗组,主要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用药及局部用药(灌肠液、栓剂),比较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其中总有效率=缓解率+有效率。 结果 (1)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总有效率高于SASP(92.06% vs.68.18%,P<0.05);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5.16%),美沙拉嗪次之(92.06%),美沙拉嗪口服+ GCS灌肠治疗的总有效率最低(90.63%),3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P<0.05。(2)对中、重度UC患者,IFX的总有效率高于GCS(100% vs.90.63%,P<0.05)。(3)24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RUC)患者,1例手术,6例加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8例重新规范应用GCS,9例改用IFX,均已过渡至维持治疗阶段。(4)SASP、美沙拉嗪及IFX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7%、2.13%和6.67%。 结论 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为最佳治疗方案。对中、重度UC患者,IFX疗效优于GCS。RUC患者可通过延长GCS使用时间、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及手术等方法进行补救治疗。UC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中,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复方黄柏液灌肠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粪便中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粪便中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疗效可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238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8例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对照组110例用SASP加思密达口服治疗。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43.0%,显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分别为27.3%、20.9%和70.91%。两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治疗UC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东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97-3498
目的观察锡类散、黄连液、甲硝唑保留灌肠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采用SASP口服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锡类散、黄连液、甲硝唑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治疗UC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血竭灌肠液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以血竭、白芨为原料制备复方血竭灌肠液,对47例UC患者(治疗组)进行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锡类散和云南白药溶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的差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竭液灌肠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而改善UC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联合SASP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SASP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联合SASP治疗UC效果显著,优于单用SAS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愈溃结汤"、柳氮磺胺吡啶(SASP)、甲硝唑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53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愈溃结汤"联合SASP和甲硝唑灌肠治疗,每晚1次,保留1小时,持续4周后改口服SASP及甲硝唑维持治疗8周;对照组25例给予SASP加甲硝唑口服12周。两组3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结肠镜复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5%(21/28)、有效率92.9%(26/28);对照组分别为28%(7/25)、76%(19/25)。两组近期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愈溃结汤"联合SASP及甲硝唑灌肠治疗UC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血竭散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龙血竭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收集70例 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相应调节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及改善营养状况等治疗。对照组以美沙拉嗪缓释片1.0 g 口服,4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龙血竭散1.0 g 溶于生理盐水150 mL 进行灌肠,肠道保留1 h,1次/ d,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 IL-8、IL-10、TNF-α、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 IL-8、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71.4℅(P ﹤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龙血竭散灌肠可以明显减轻 UC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云南白药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接受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SASP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云南白药联合SASP保留灌肠。比较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81.3%(P0.05);治疗后,2组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黏膜溃疡、脓血糜烂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2%(P0.05)。结论康复新液、云南白药联合SASP保留灌肠治疗UC,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黏膜病变,促进溃疡面修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阎爱华  龙海华  梁秀兰  陈春妮 《海南医学》2013,24(19):2832-2834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柳氮磺吡啶(SASP)保留灌肠,每晚1次;实验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日上午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后4周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09、2.25,P<0.05).实验组临床近期痊愈率及结肠镜下近期痊愈率分别为43.90%、39.02%,均高于对照组的29.79%、25.5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0.23,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75.61%、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6%、51.0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3、6.30,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UC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换金正气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方法观察加味不换金正气散灌肠疗法对UC临床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在口服美沙拉嗪缓释片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加味不换金正气散煎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保留灌肠,每晚1次;持续治疗8周。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粪常规、内镜下肠黏膜病变改善情况、临床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完成试验者55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肠黏膜疗效比较、临床活动指数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显著修复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马齿苋水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给予自由饮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10天,以制备UC模型,分别设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胃组(中胃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肠组(中肠组)、马齿苋水煎剂灌胃联合灌肠组(中胃肠组),给药14天,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天、给药14天时分批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中IL-8、IL-10的含量。结果:马齿苋水煎剂灌胃联合灌肠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10的提高和IL-8的降低均能取得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相当的作用。结论:马齿苋水煎剂明显调节了UC小鼠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不平衡,下调了局部免疫反应状态,减轻了黏膜炎症损伤,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因肽、蒙脱石散、柳氮磺胺吡啶散混合灌肠治疗对左半结肠为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住院及门诊左半结肠为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金因肽、蒙脱石散、柳氮磺胺吡啶混合液保留灌肠,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 g次/,4次/d,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药物灌肠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59-160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加生理盐水作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保留灌肠,同时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3.33%(33/45)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8.89%(2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45/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39/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结肠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加丙酮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模型组、3个乌梅丸剂量组(0.575 g/kg、1.15 g/kg、2.3g/kg),造模后给药15天,处死大鼠收集样本,观察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乌梅丸2.3 g/kg剂量组减轻了大鼠肠道水肿程度,并减少了赘生物及溃疡的形成,作用优于SASP组;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明现高于正常组(P〈0.01),乌梅丸组和SASP组则低于模型组,其中乌梅丸2.3 g/kg剂量组尤其明显(P〈0.01)。结论乌梅丸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降低NF-κB p65的活性免疫调节,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与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西药强的松与柳氮磺胺吡啶维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贝飞达加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为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溃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的影响.方法: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以消渍散治疗;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2个疗程,观察消溃散疗效及其对患者IL-8、IL-10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以及结肠镜下粘膜修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可降低血清IL-8、血清IL-10的水平接近健康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溃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8水平和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排便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期、分部位治疗,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结果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及随访的证候积分可以看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UC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在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