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131-2134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孕晚期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在我院分娩且孕晚期监测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患者。⑴将36例高龄正常妊娠结局患者(≥35岁,观察组)与32例适龄正常妊娠结局患者(<35岁,对照组)孕晚期的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RI、PI、S/D值)进行对比分析;⑵将32例高龄异常妊娠结局患者(≥35岁,观察组)与36例高龄正常妊娠结局患者(≥35岁,对照组)孕晚期的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RI、PI、S/D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结局时高龄组与适龄组间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RI、PI、S/D)均无明显差异性(各P≥0.05)。高年龄组不同妊娠结局时胎儿大脑中动脉PI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动脉、脐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PSV、EDV、RI、PI、S/D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高龄孕妇胎儿大脑中动脉PI值对判断胎儿宫内是否有缺氧窘迫及新生儿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临床医师预测高龄孕妇妊娠结局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22-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监测子痫前期孕妇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子痫前期孕妇58例及正常妊娠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子痫前期孕妇中34例为轻度子痫前期,24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联合监测胎儿脐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包括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S/D)、搏动指数(PI)。比较三组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以及三组胎儿平均体重,分析胎儿体重与脐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对照组RI、S/D以及PI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组与重度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组RI、S/D以及PI均显著高于重度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脐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对照组RI、S/D以及PI均显著低于轻度子痫组与重度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组RI、S/D以及PI均显著低于重度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体重(2102±251)g,轻度子痫组平均体重(2004±218)g,重度子痫组平均体重(1618±211)g,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RI、S/D、PI与胎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45、0.43、0.61,P均0.05);脐动脉血流参数RI、S/D、PI与胎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r=-0.47、-0.35、-0.51,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下降,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化越加明显。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围产儿结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8例高危妊娠胎儿的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进行检测,分别测量以下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期末速度(D)、平均速度(MEAN)、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期末速度之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计算出MCAPI/UAPI的比值,并与正常妊娠组116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组胎儿脐动脉血流S/D,RI,PI值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PI值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MCAPI/UAPI比值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MCA和 UA的S/D,RI,PI呈直线正相关(P<0.01),而高危妊娠组MCA和 UA的S/D呈负相关(P<0.01),RI,PI无相关关系(P>0.05);高危妊娠组围产儿结局异常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 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超声参数呈反相变化,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缺氧及不良结局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氧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的状态检查。方法:选取接收的60例新生儿大脑缺氧胎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期间出生的60例正常健康胎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检测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①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值为(0.60±0.10)、PI值为(1.54±0.12)、S/D值为(3.87±0.21),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值为(0.79±0.15)、PI值为(1.78±0.11)、S/D值为(4.58±0.37),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胎儿检测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RI值为(0.78±0.13)、PI值为(1.72±0.32)、S/D值为(3.25±0.42),对照组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RI值为(0.59±0.10)、PI值为(1.08±0.23)、S/D值为(2.43±0.34),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氧胎儿MCA、UA血流指标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荐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观察晚孕期羊水过少胎儿肾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变化,同时建立常州地区晚孕期胎儿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超声多普勒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0例健康晚孕期(3542周)胎儿的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值(S/D),同时研究同期200例同孕龄羊水过少胎儿的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羊水过少的晚孕期胎儿肾动脉的PI值、RI值、S/D值较相对照组增高明显,而羊水过少的晚孕期胎儿大脑中动脉的PI值、RI值、S/D值较对照组降低显著。若以大脑中动脉S/D<4,PI<1.6,RI<0.6;肾动脉S/D>5,PI>1.9,RI>0.8,同时结合PI大脑中动脉/PI肾动脉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晚孕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羊水过少胎儿的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为临床早期诊治高危妊娠提供理论依据,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浦雪  徐婧  李仁丽 《当代医学》2021,27(21):91-93
目的 分析彩超结合检测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对评估胎儿缺氧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超声科室接受检查的200例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抽取胎儿健康的5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抽取35例出现胎儿宫内缺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两组产妇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比较两组检查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S/D、RI、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S/D、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脐动脉与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S/D、RI、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可能存在宫内缺氧的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明确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有利于把握合理的分娩时机,减少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孕期单胎妊娠糖尿病患者行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16例晚孕期单胎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6例健康单胎孕妇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孕妇检测,观察比较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胎儿脐动脉、肾动脉的搏动指数(PI)、血流比值(S/D)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大脑中动脉PI、S/D及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6.90%(8/1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6%(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9,P0.05)。结论:对晚孕期单胎妊娠糖尿病患者行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缺氧情况,改善妊娠结局,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记录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及脐动脉血流参数,根据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方法:对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及152例同期正常孕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得出两对应参数的比值.结果:大脑中动脉RI值: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值: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I(MCA/UA)、RI(MCA/UA)<1,S/D(MCA /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参数的检测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52-15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孕检的HDP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孕检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于妊娠30~40周行序贯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二维超声诊断仪测定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记录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并测定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度及腹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子宫动脉PI、RI、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脐动脉PI、RI、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度及腹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8-iso-PGF2α、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DP患者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阻力明显升高,严重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为胎儿宫内窘迫提供无创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及脐动脉(UA)血流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ABO血型不合危险孕妇42例(危险组)、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孕妇15例(溶血组)、正常妊娠孕妇48例(对照组)胎儿MCA及UA血流速度波形,计算胎儿UA血流速度波形收缩末期最大值(S)比舒张末期最大值(D)之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胎儿MCA的PI、RI.结果溶血组胎儿UA血流S/D、PI、RI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危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A血流PI、RI值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超检测UA和MCA血流值可作为临床观察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胎儿宫内溶血状况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制备方法及吻合方式。方法:1998年7月-2001年4月本科共施32例CABG,27例采用左乳内动脉桥材与左前降支(LPDA)吻合。结果:随访1-28个月,3例发生急性IMA闭塞死于术中,1例术后2dIMA堵塞猝死,余28例临床效果。结论:规范化的IMA制备、吻合方法是保证IMA桥质及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使用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60例接受了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血管桥进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左右乳内动脉长度分别为(20.3±1.2)和(20.5±1.3)cm,远端吻合口平均(4.1±1.5)个.组合Y或I血管桥19例,序贯吻合34例,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45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肺部感染2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15.6±3.2)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性事件患者.结论 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具有良好的早期效果.骨骼化法采取的乳内动脉长度更长,可以安全地利用双侧乳内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搭桥18例,非体外下搭桥3例。平均每例搭桥(4.21±0.98)支,搭动脉桥2.6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诊未发现心绞痛复发,除1例心衰外,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无心电图缺血表现发生。无前臂缺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搭桥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Acute occlusion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with artery dissec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is cerebral or brain stem ischemia resulting from diversion of blood flow from the basilar artery to the subclavian artery, which is caused by occlusive disease of either the subclavian artery or the innominate artery before they branch off at the vertebral artery. In the patients with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the subclavian artery is fed by retrograde flow from the vertebral artery via the carotids and the circle of Will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co…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