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8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的β-微管蛋白情况。结果 -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提示高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高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无创动态监护仪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方法130例住院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3、5、7天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病程第1天表现为出血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3 d时患侧扰动系数升高,超过健侧,达到高峰,5 d时两侧接近,7 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天、5天时患侧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第1天、7天患侧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血压水平与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无明显关系,除自身患侧与健侧相比综合扰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两组不同血压水平之间综合扰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现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及脑水肿发生的时间,包括脑水肿高峰期,及时反映脑内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的动态变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血APP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PP和β-微管蛋白在观察组患者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P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高于中小面积患者,脑梗死死亡组患者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联合检测APP和β-微管蛋白可能对脑梗死患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iTRAQ技术,探索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液生物标志物。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浙江省舟山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5组:脑梗死1组(发病<2 h)8例,脑梗死2组(发病2~4 h)8例,脑梗死3组(发病4~6 h)8例,脑梗死4组(发病6~24 h)8例,脑梗死5组(发病24~72 h)8例;另选取3组为: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组(发病<2 h)和急性脑出血组(发病<2 h)各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8例。应用iTRAQ技术,对各组血清进行检测,筛选出临床上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 结果 ①在脑梗死急性期发现多个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165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38种分子功能。②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三类生物代谢途径,包括:补体调节途径、血液凝固途径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细胞组分包括:细胞外空间、血小板a颗粒、脂蛋白复合体、分泌颗粒;分子功能包括:酶活性、离子类等。③脑梗死特有的生物标志物有细胞质肌动蛋白-1、血清淀粉样蛋白P、P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其中细胞质肌动蛋白-1最具意义。 结论 急性脑梗死2 h内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害是一个特征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有效区分急性脑梗死与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细胞质肌动蛋白-1可能是一种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都给予控制血压、脱水利尿、营养神经细胞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6mL静脉输注,1次/d,连用2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人院时、第3天、第10天的APP值。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7例,显效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PP值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应用天麻素治疗的血清APP值数值较低,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大脑变性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称Alzheimer型痴呆。其病因至今不明,已建立一些假说包括遗传、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改变、铝中毒、神经递质障碍、细胞改变等。  相似文献   
9.
管姝轶  唐维国 《山东医药》2010,50(17):103-10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应用酶法、免疫抑制法及化学修饰法检测血脂(TC、TG、HDL-C、LDL-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及尤瑞克林组治疗前比较,尤瑞克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HDL-C升高(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0.
Fisher综合征(Fisher syndrome, FS或Miller Fisher syn-drome, MFS)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GBS)的一个亚型,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为特点。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其发病机制认为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多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