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药物控制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水平、种植体存留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2、3、4和5年F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2、3、4和5年种植体存留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提高种植体存留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预后生活质量、糖代谢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采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糖代谢指标水平(FBG、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BG、2hPG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血压指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评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应用效果显著,能长期、有效改善病人糖代谢指标,调节血糖、血压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78-780
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效果。选取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情况、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糖代谢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后两组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糖代谢各项指标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能力,改善糖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血糖代谢指标、自护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在入院第1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1例失访,有48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3例失访,共46例患者纳入研究。干预组利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新推出的"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进行教育,对照组利用PPT进行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教育,分别在第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度、血糖代谢指标和自护行为。结果干预组患者应用"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自护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足部知识掌握度,改变足部自护行为,有效改善血糖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药汤剂用药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3个月中药汤剂用药遵医行为[用药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4)],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DSQL)]及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水平。结果干预后3个月的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率较干预后1个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的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依从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的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DSQL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1、3个月的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D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1、3个月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但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的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情志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对中药汤剂的用药依从率,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糖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HbA1 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ova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ova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1 d、干预后2个月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活质量(SF-36)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1 d,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FBG,2h PG,HbA1c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1 d,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Nova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改善其糖代谢指标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心内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血糖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血脂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和饮食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血脂和血糖控制效果更明显,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医院-社区"互动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3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6例患者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115例患者给予"医院-社区"互动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一年,对比血液生化指标、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干预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 PG、Hb Alc、BMI、TC、TG、LDL-C及HDL-C低于对照组,HDL-C和SF-36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饮食、用药及病情监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互动模式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利于出院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煎剂高位灌肠,疗程1个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代谢指标变化并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及护理干预促进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疾病的治疗上和护理上均达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心理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控制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0)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n=100)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不良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12.99±3.51)、HAMA评分(14.15±3.92)、SAS评分(35±12.4),SDS评分(28±14.5),均低于对照组(17.94±4.92),(18.64±4.19),(49±19.6)(43±19.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t=9.407,7.825,6.036,6.151;P〈0.01);与各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bA。FPG、PG2h、TC、HDL—c、TG水平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糖脂代谢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护理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专业化护理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专业化的护理指导,对照组则仅由主诊医师向患者简单交代糖尿病的特点、转归及注意事项.分别于护理指导前和指导后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及指导后3个月调查患者依从性.结果 护理指导前各项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及腰围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指导后上述各项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指导3个月后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指导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家属同步管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家属同步管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各类指标与运动时间。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两组患者在腰围、体重、三酰甘油、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增加。结论 通过家属同步管理,可以有效改变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提高医患互动,促进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揣文娟 《全科护理》2014,(11):965-967
[目的]探讨个性化回访干预对2型糖尿病出院病人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随访,观察组接受6个月个性化门诊回访干预和随访,比较干预前和6个月时两组病人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HbA1c、血糖和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较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HbA1c、餐后2h 血糖和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回访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对病人的血糖代谢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足部护理管理、血糖监测管理、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可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注射技术与2型糖尿病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后自行注射。干预组患者接受规范、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血糖代谢指标及由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指标高于干预组(t=1.851,P〈0.05),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状较干预组严重,对治疗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疼痛感高于干预组。结论注射技术对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时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分析时间因素与干预的交互作用。结果:实验组干预6个月、12个月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同干预时点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P<0.05),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间有交互作用(P<0.01),干预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随着观察时点推移,下降幅度逐渐减缓。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糖代谢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护理及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FMA运动功能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定期随访,对其血糖、血脂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合并NAFLD的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实验组在常规饮食随访的同时,应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随访模式。观察两组随访前、随访后3个月、随访后6个月的血糖、血脂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结果:随访后3个月,实验组FPG、2hPG、HbAlc、TG、LDL—C等代谢指标达标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WC、BMI、TC、HDL—C、ALT、AST等代谢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6个月,实验组we、BMI、FPG、2hPG、HbAlc、TC、TG、LDLC、HDL—C、ALT、AST等代谢指标达标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能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血糖、血脂的达标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将6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护理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HAMD、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24;P〉0.05)。护理干预后1,2,3个月HAMD评分干预组分别为(21.7±3.3),(18.6±3.7),(13.2±3.5)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31.5±5.4),(27.3±5.1),(22.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0,7.93,9.70;P〈0.01);MBI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3个月干预组分别为(51.3±14.7),(67.3±15.6)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42.2±12.8),(43.2±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6.71;P〈0.01)。患者临床疗效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78%,对照组为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PSD患者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