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散抗VSV病毒和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四逆散的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作用。结果表明,四逆散在细胞培养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该方还显示出在小鼠体内具有对DPV诱生干扰素的促进作用和直接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为四逆散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作为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用药,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乙肝病毒的DNA及丙肝病毒的RNA的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干扰素的广泛应用,它的各种毒副反应在临床时有发生.近来笔者遇到1例慢性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诱发癫痫发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防治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从中医角度对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并介绍中医药分期防治长效干扰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张奉学 《陕西中医》1999,20(4):146-147
采用叶下珠复方(苦味叶下珠、三七等)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干扰素治疗30例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用HBeAg、HBV-DNA阴转率为53.0%、5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表明,叶下珠复方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丙肝实行α-干扰素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90例丙肝患者,选择α-干扰素实行医治,分析病理期、年龄对于医治疗效的影响。结果:实行α-干扰素医治后,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29例,其有效率是67.8%。结论:对于丙肝选取α-干扰素医治效果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并没有达到满意程度,还应实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方合干扰素,对照组予干扰素,治疗6月。结果:治疗组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两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3.3%和6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NA对数均值变化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方联合干扰素对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α-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有效药物,但是,单用α-干扰素治疗对于解除CHB患者临床症状尚具有一定局限性。我们先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乙肝Ⅱ号能有效改善CHB患者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03—2009年运用乙肝Ⅱ号联合α-干扰素治疗CHB,以期获得一种对CHB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改善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9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干扰素组,中西医结合组51例,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并在康氏"疫郁"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其系列方剂;干扰素组58例,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在早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症候疗效(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完全应答率为29.4%和49.0%,干扰素组为15.5%和3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中西医结合组持续应答率为62.7%优于干扰素组4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氏"疫郁"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症候疗效,更早地获得治疗应答,提高完全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9.
牛蒡子苷元复方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复方的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诱生干扰素水平。方法于狗肾细胞上观察牛蒡子苷元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对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等的影响;对正常小鼠研究诱生干扰素水平。结果牛蒡子苷元复方在体外对甲1型流感病毒未显示有抑制作用。牛蒡子苷元复方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小鼠肺指数;对流感病毒致死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延长生命率的作用;对正常小鼠有一定的诱生干扰素作用。结论牛蒡子苷元复方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体内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诱生体内产生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氏系列方联合a-2b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9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干扰素组,中西医结合组51例,给予a-2b干扰素治疗并在康氏“疫郁”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其系列方剂;干扰素组58例,采用a-2b干扰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在早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症候疗效(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完全应答率为29.4%和49.0%,干扰素组为15.5%和3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中西医结合组持续应答率为62.7%优于干扰素组4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氏“疫郁”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康氏系列方联合a-2b干扰素治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症候疗效,更早地获得治疗应答,提高完全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较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类流感综合征;一过性外周血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如间质性肾炎、心血管并发症等[1]。吴寿善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肝病科主任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对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心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用清心液和西药常规疗法治疗6周。观察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α干扰素效价和疾病疗效。结果:中药组NK细胞活性和α干扰素效价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疗后NK细胞活性α干扰素效价较疗前有显著性提高,而西药组疗后较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清心液可明显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低下的NK细胞活性及α干扰素效价,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莪术油、莪术油联合α-2b干扰素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协同作用。方法通过莪术油、莪术油联合干扰素作用小鼠宫颈癌细胞,并设立阴、阳性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莪术油可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莪术油联合α-2b干扰素比单独莪术油效果好,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制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莪术油抗鼠宫颈癌的重要分子机制;α-2b干扰素与莪术油联合使用对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蘑菇中含有干扰素诱导剂,能诱发干扰素的产生,因而对水泡性口炎病毒、脑炎病毒等有较好疗效。蘑菇还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蘑菇中的解朊酶、酪氨酸酶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此外,蘑菇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因其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酶类,能分解蛋白质和消化脂肪。  相似文献   

15.
商陆的免疫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陆有细胞和体液免疫、诱生干扰素和抗肿瘤等作用,在临床上对肿瘤、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祛痰止咳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清肺口服液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清肺口服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依赖细胞株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诱生IL-2和干扰素。结果:清肺口服液能诱导单个淋巴细胞产生IL-2,以及γ-干扰素。结论:提示清肺口服液有一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虽然干扰素治疗某些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有着相当明显的效果,然而同样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在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疗效显著、应用便利的优势,因而广受患者的喜爱。文章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改善干扰素不良反应的中药自拟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每天向鼻孔各喷两到三次,预计对非典有一定预防和抑制作用。这让人们对干扰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正常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时,体内会自然产生一种对抗病毒的物质——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不仅可以直接抵抗病毒,而且能提高人体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抗乙肝病毒治疗 ,国内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化学治疗性抗病毒药物 ,代表药物如拉米夫定 ;第二种是免疫调节性抗病素药物 ,代表药物如干扰素。由于两种药物的HBeAg血清转换率未超过 5 0 % ,且有一定的反跳现象 ,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HBeAg的血清转换率 ,本文就拉米夫定、干扰素及中药芪虎降酶汤联合治疗乙肝的疗效及其拉米呋定、干扰素联合用药的效果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9- 10~ 2 0 0 2 - 10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 ,符合以下条件 :慢性乙肝患者 ,病程 5~ 10年 ,年龄在16周岁以上 ,性…  相似文献   

20.
α-干扰素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被证实有效 ,已较广泛地用于临床。干扰素生物学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激活细胞内基因 ,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合成 ,其中部分蛋白质具有抗病毒作用。临床使用干扰素的目的在于 :①清除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所有标志物。②使慢性肝病在组织学、生化检查和临床等方面均有改善。③防止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但干扰素在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副作用 ,甚至可发生血液学变化 ,如血小板和粒细胞的减少 ,因此 ,需要密切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笔者对 1 9例注射干扰素的患者进行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9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