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我院自1977年4月至1982年5月五年期间共收治有血氮质测定资料的各型慢性肾炎病人344例,其中死亡65例,占18.8%。全部死亡病例均  相似文献   

2.
对70例肾脏病人的尿液中总蛋白、B_2-MG、NAG、蛋白电泳及血肌酐五次指标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发现:尿蛋白、B_2-MG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的阳性率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患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NAG在前四类肾脏病者中的阳性率达78%,明显高于血肌酐的阳性率(15.3%).可早期诊断肾实质受损;血肌酐在肾衰患者与其他肾病有显著差异,是判断晚期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尿B_2-MG在各类肾脏病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弥补了单项指标的不足,有利于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1996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伴有腹水的病例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7岁~63岁,病程9个月~8年。血吸虫肝硬化4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例。其中低钠血症3例。各病例肾功能均正常。1.2治疗方法病人入院后,先测取24小时尿钠值,共测3天,第4天后给予针灸治疗,选取穴位为水分、肝俞、肾俞。计法采用泻法,并间歇性捻动留针0.5h。针灸每日2次,共5天,并测取每日的24h尿钠值。1.3检定方法尿钠测定采用荷兰贝尔特公司生产的EMERALDN型生化分析仪。数据取治疗前3日各例24尿钠的平均值及治疗后5日各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钠24h尿钠测定在颅脑损伤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454例中发现血钠失衡232例,血钠为血清钠测定值,24h尿钠测定方法是采集24h尿液混匀后尿钠浓度×24h尿量=24h尿钠总量,再根据24h尿钠测定补液治疗为观察组,按常规及经验治疗为对照组,对2组病例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其当日血钠与前一日血钠差值均数,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纠正所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血钠,24h尿钠测定的结果分析,对颅脑损伤病人合并血钠失衡的病因判定和治疗,特别是特殊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病例的诊治,较常规补液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治疗有二大突破,即肾脏替代和肾脏移植。但限于各种条件,绝大部分病人得不到上述治疗。死亡率较高。本组经一般常规治疗无效,将其血尿素氮(BUN)>100mg%,血肌酐(SCr)>10mg%,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者23例慢性肾衰的病人,用大剂量速尿和“双酮”治疗6周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3例慢性肾衰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20岁5例,20~40岁11例,40岁以上7例:其中慢性肾炎17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17例慢性肾炎中,肾病型9例,混合型6例,高血压型2例。病程1~5年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
列素钠序贯治疗组(n=21,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20 μg,12周),序贯治疗强化组(n=22 ,
前列地尔注射液20 μg/d,2 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 次,每次40 μg,12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血肌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的变化。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血肌酐改变
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结果(1)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下降明显(P<
0.01);(2)与前列地尔组对比,序贯治疗组、序贯治疗强化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明显上升(P<0.01),序贯治疗强化组改变更加
明显,与序贯治疗组对比(P<0.01);(3)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血肌酐改变上升率明显减小(P<0.01);
(4)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各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经14
周治疗后,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可减
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上升速率,同时可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从而延缓慢性肾小
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与剂量相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水钠负荷,按20ml/kg量饮水,45min内饮完,15min后按每分钟0.25ml/kg速率静脉输入2.5%高渗盐水45min。按一定时间取血,留尿,测定血心钠素(以心钠素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钠、尿渗透压,钠及肌酐。经对结果计算分析发现钠负荷后游离水清除率、远端钠排除率较饮水前高4倍以上(P<0.01),而远端钠重吸收分数则仅为饮水前的十分之一(P<0.01),但肌酐排泌率仅为饮水前的1.5倍(P>0.05)。说明心钠素利钠机制主要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及髓质集合管,从而促进钠排泌,抑制钠重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 PCX)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3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和常规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尿液中PCX水平,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尿PCX水平的变化,并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 UTP)、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来氟米特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尿PC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尿PCX水平与UTP无相关性,治疗后尿PCX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来氟米特组较常规组治疗4周后PC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尿中PCX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多,与UTP无相关性。来氟米特可以减少肾脏足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戊二醛化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测定188例不同类型肾脏病患者尿中FDP含量,结果表明儿童肾病全部阴性,对肾病诊断分型有鉴别意义。慢性肾炎尿毒症的FDP含量比普通型高,随着病情恶化,血肌酐,血尿素氮增加,尿FDP亦增加,因此尿FDP含量,可能反应肾功能损害程度。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恢复,尿FDP含量降低或阴转,如病情恶化,则FDP持续阳性或含量增加,因此对病情演变,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 本组肾炎病人,同时测定血清,尿FDP含量者共61例,结果表明尿FDP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FDP。后者取样方便,有利于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29-132
目的 探讨应用贝前列素钠对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移植后肾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肾移植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加用贝前列素钠20μg,tid,持续1年,比较两组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蛋白肌酐比值(UREA)变化,通过彩超比较肾脏血流变化。结果 治疗组肾移植术1年后血肌酐、Cys-C、尿MAU、UAER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血液供应方面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稳定期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可进一步增加肾脏血供,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低钠在诱导透析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诱导透析 1 1 2例次 ,慢性肾衰 87例次 ,急性肾衰 2 5例次。全部采用高低钠透析 ,碳酸氢盐透析液 ,血仿膜透析器 1 .4m2 ,血流量1 6 0~ 2 5 0 ml/min,透析时间 2 .5~ 4.5 h,德国贝朗 HD secura透析机。观察指标 :记录透析间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副反应 ;测定透前、透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并计算各溶质的下降率。结果 :透析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均可纠正到正常范围 ,血尿素氮和肌酐的下降率分别可达39.4%~ 48.6 %和 49.2 %~ 5 1 .3%。无 1例发生低血压、肌痉挛和失衡综合征。 1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 6 4例狼疮肾炎 ( L N ,其尿红细胞 >10个 /高倍视野 ,2 4小时尿蛋白 >1g,血肌酐 >133μmol/ L )进行大剂量环磷酰胺 ( CTX)冲击治疗 (每月 1次 ,共 6次 ,其后每 3月 1次 ,共 6次 )。结果  49例 L N患者达到肾脏损害缓解 ( 2 4小时尿蛋白 <1g;血肌酐 <133μmol/ L ;尿沉渣内红细胞 <10个 /高倍视野 ;尿管型消失 )。达到肾脏病变缓解所需冲击次数平均为 3.6次 ( 1~8次 )。每次用 CTX剂量均数 1.1g( 0 .6~ 1.6 g)。副作用有闭经 (发生率 33% ) ;带状疱疹 (发生率 13% ) ;出血性膀胱炎 1例。结论 此治疗方案治疗 L N有效 ,安全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我院1979~1982年住院的成人原发性肾脏疾病113例尿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尿FDP)测定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一、各类型肾炎患者尿FDP的阳性率比较本组病例中,急性肾炎、隐匿性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各20例,慢性肾炎53例(普通型18例、肾病型25例、高血压型1例,合并尿毒症9例)。尿FDP阳性率以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100%(9/9)最高,其次为慢性肾炎肾病型95.8%(24/25)。慢性肾炎普通型55.5%(10/18),隐匿性肾炎45%(9/20),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哇巴因可以使Sprague-Dawley(SD)大鼠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肾交感神经在哇巴因高血压鼠(OHR)肾脏钠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将双侧去肾交感神经(RDNX)的SD大鼠及假手术鼠分别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哇巴因组.对照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d),哇巴因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哇巴因27.8μg/(kg·d),每周测量收缩压(SBP)、体质量,心率各1次.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的饲养及生活条件完全相同.于治疗4周后处死.处死前1d用代谢笼收集24h尿,禁食过夜,次日晨取血后处死.肾脏称重后,置于-70℃冰箱保存.血清及尿样标本置于-40℃冰箱保存,同批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尿钠浓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尿内源性锂浓度;苦味酸法测定血,尿肌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肾脏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果 四组大鼠体质量、心率、摄食量及钠摄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对照去神经组(CDNX)SBP显著低于对照假手术组(Csham),哇巴因去神经组(ODNX)SBP亦显著低于哇巴因假手术组(Osham)(P均<0.05),且SBP同样下降约10mmHg.而Osham组及ODNX组血压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均<0.01).ODNX组血压亦显著高于Csham(P<0.01).哇巴因组的钠排泄分数(FENa),锂排泄分数(FELi)及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率(FDRNa)分别显著低于相同处理的对照组(P<0.05,P<0.01,P<0.05),说明哇巴因组无论是否去肾神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增加,肾脏钠排泄及远端小管钠重吸收均显著减少;而ODNX组与Osham组相比,FENa,FELi及FDRN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NX组与Csham组相比,FENa,FELi及FDRNa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去肾神经与否,对肾钠转运功能没有影响.各组间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肾素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哇巴因组和对照组RDNX后双肾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假手术组(P<0.01).结论 肾交感神经在维持SD大鼠基础动脉压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RDNX使得OHRSBP显著降低,但并不能阻断哇巴因的升高血压的作用,不改变OHR肾脏钠转运.我们的研究表明OHR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和血压升高不依赖于肾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5.
赵慧娟  李晓东  孙东立  张林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079-1080,108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32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尿中CTGF分泌水平,应用比浊法检测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清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选用肾小球指数、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作为评价肾脏病理损害的指标,并与尿中CTG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尿CTG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尿CTGF水平与尿蛋白指数、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指数、肾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3、0.368、0.339、0.412、0.397,P<0.05),而与血浆清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CTGF水平升高,检测尿中CTGF水平可能成为评价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哇巴因-高血压鼠肾脏钠转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内源性锂作为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的标志物,探讨哇巴因-高血压鼠肾脏钠转运情况及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180~220 g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和哇巴因组(n=20).每日给予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d),哇巴因组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27.8μg/(kg·d),每周测量收缩压及体重各1次.分别于饲养2和6周后分两批处死动物.收集各组血清及24 h尿,测定血清和尿钠、钾、锂和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锂排泄分数(FELi)、尿锂钠比(ULi/UNa)、尿钾钠比(UK/UNa)及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率(FDRNa).结果2周后,哇巴因组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哇巴因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体重在各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和6周哇巴因组大鼠的Ccr和FE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6周哇巴因组大鼠的FELi、ULi/UNa、UK/UNa及FDRN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结论哇巴因-高血压鼠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且发生于血压升高之前,提示肾脏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可能是哇巴因引起大鼠血压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共检测80例,其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6、19例,肾病综合征Ⅰ型4例,Ⅱ型35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6例。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夜间8小时尿的免疫球蛋白(Ig)。结果慢性肾炎和肾病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发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降低其死亡和致残率 ,必须提高对HIE的综合治疗。我院新生儿科于1 997年 2月~ 1 999年 2月共收治HIE 76例 ,均于发病后 48h内测定血钠、血钙、血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76例HIE中 ,男 60例 ,女 1 6例 ;足月儿 66例 ,早产儿 1 0例 ;轻度 5 4例 ,中重 4例 ,重度HIE 8例。1 .2 方法本组HIE均在发病后 48h内测定血钠、血钙和血糖 ,其结果按实用儿科学[1] 的标准判断 :血钠 <1 3 0mmol/L为低钠血症 ,血钙 <1 .75mm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检测了正常人、80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ET-1、血浆ET-1和24h尿ET-1排泄量,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Pro)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血、尿ET-1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尿ET-1与BUN、Scr、Pro明显正相关,与Ccr明显负相关。结论:内皮素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及疾病进展,且血尿ET-1可作为肾活动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等;而慢性肾炎临床上可表现多种多样,自无症状的蛋白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59例急性、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做~(131)I-OIH肾图及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进行放免测定(RIA),来评价肾炎患者的肾功能。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均临床确诊者。54例慢性肾炎患者:男30例,女24例。 2.方法:~(125)I-β_2-MG试剂盒由中国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