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国产雷帕霉素延长肾脏移植物存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及其与环孢素A(CsA)联合应用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的效能.方法肾移植大鼠分为对照组、RPM组、CsA组、RPM 小剂量CsA组和RPM 大剂量CsA 4个治疗组.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血肌酐浓度和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PM组、CsA组、RPM 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其中,RPM 小剂量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最长(69.2±10.3)d,术后15、30d组血肌酐浓度最低,未见明显的肾小管空泡变性.结论国产雷帕霉素可有效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与小剂量CsA合用可避免严重肾中毒,进一步延长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报告了在无药物浓度监测条件下,10例尸肾移植应用小剂量环孢素A(简答CsA)的用药方法,其毒付作用及处理与鉴别,以及尸肾移植的效果,发现小剂量CsA同样达到抗免疫的效果。10例尸肾移植中存活5年1例,3年半2例,2年3例,半年1例,迄今存活3例,1年内人肾存活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近。存活7例使用CSA的时间6—42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各1例次,排斥反应明显降低,CSA所引起的肝肾中毒不能忽视,发生肝中毒6例11次,肾中毒5例8次,大多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在减少CsA剂量后逆转。急性排斥反应与肾中毒不易鉴别时,宜先抗排斥治疗3天,无效则减CsA量或停药,增加其它免疫抑制剂或剂量、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由于小剂量使用CsA、从而减少了因大量、长期使用该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CsA)是器官移植中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但CsA的肝、肾毒性限制了其安全应用,且毒性反应和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的临床表现难以鉴别.监测CsA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提高移植器官或组织的存活井能减少肾脏和肝脏中毒的机会.因此监测CsA血药质量浓度对临床治疗有较大的意义.我们从1998年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TDX),对肾移植术后病人应用CsA治疗后血药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血药浓度C0和C2的监测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CsA)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术后早期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及CsA肾中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偏振TDX法,测定184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全血CsA浓度,其中82例监测CsA谷值浓度(C0组),102例监测CSA峰值浓度(C2组).计算各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回顾性分析两组CsA浓度测定值与肾移植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两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C0组明显高于C2组,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两组在药物性肝、肾中毒及肺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C2进行CsA的药代动力学监测,可以较准确反映肾移植受者的药物剂量,尤其在监控急性排斥反应方面意义较大,同时,也可减少CsA肾中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检测了21例肾移植病人血浆中6-酮-PGF_1α和TxB_2的浓度。结果表明,当临床出现CsA肾中毒症状前1~3天和当日,血浆中6—酮—PGF_1α水平明显降低。从而分析CsA肾中毒的发生可能是由于PGI_2降低后,使血浆中TxA_2和PGI_2的比例发生变化,TxA_2相应增加,在肾血管中微小血栓形成,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肾中毒的临床症状。我们认为在器官移植后应用CsA的病人中进行PGI_2的监测可以在临床早期发现CsA肾中毒,成为CsA肾中毒的可靠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停用环抱素A(CsA)和FK506期间内肾移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肾移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提供临床诊断与救治新思路。方法:将以CsA或FK506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患者68例分成CsA组和FK506组,对两组患者停药后血肌研正常的天数(肾功正常期)及血肌研、血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sA组36例患者停药后的肾功正常期平均为26.94±18.33天;FK506组32例患者停药后的肾功正常期平均为13.51±3.89天,CsA组患者肾功正常期明显长于FK506组(P〈0.05);FK506组患者血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上升趋势,CsA组患者血粒细胞百分比走行趋势在肾功于常期内波动不大。肾功正常期内未见排斥反应发生。结论:肾移植肺部感染患者停药后存在一个客观的肾功正常期,且在此期间内停药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3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990~2005年间326例次肾移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受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1)自1990年使用环孢素A(CsA)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为86.33%,3年为80.26%,5年为66..34%;(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102例,1年移植肾存活率83.44%,1年人存活率85.43%;(3)肾移植术后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病死率的13.5%;(4)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5%。(5)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可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甲泼尼龙(MP)、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是目前国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中及术后2d主要的免疫抑制治疗,它同时还是临床逆转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常用疗法。环孢素A(CsA)是目前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主要的免疫抑制药物,其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集中于蛋白水平。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MP CTX冲击治疗及CsA对移植肾受者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病人肾存活率.方法分析8例肾移植的术前准备、术式、术中用药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8例患者术后人/肾存活率为1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CsA中毒,背部真菌感染各1例.结论肾移植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置,熟练的外科技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加强对患者的随防和康复期指导的治疗是肾移植长期存活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早期的尸体肾移植效果欠佳,病死率颇高。当时有些学者甚至考虑肾移植手术是否明智,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确立了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移植肾的存活率逐年增高。在使用CsA前,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约为65%,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CsA后,存活率超过80%—85%。最近Hans Sollinger报告500例胰肾同时移植的经验。自1995年5月开始采用MMF代替AZA后,存活率增高,急性排斥明显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移植肾毒性损害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70例。根据肾损伤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发生肾毒性损害)和对照组(n=30,未发生肾毒性损害)。两组患者在肾移植后均服用环孢素胶囊,分析研究组CsA移植肾毒性损害的病理特点,比较两组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S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研究组不同CsA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急性肾毒性损害38例(其中合并急性排斥6例,合并肾小管坏死11例),急性患者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管毒性损害,嗜银染色肾小管基底膜未发现明显增厚现象,一小部分上皮细胞内发生了钙化沉着与包涵体样物,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大小不一的空泡样变;慢性肾毒性损伤2例,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近肾小球细小动脉表现为黏液与玻璃样病变,肾间质表现为病灶状纤维化、嗜银染色、纤维化区域没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没有肾小管上皮发生萎缩。研究组TBA、STB、AL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血药浓度600 ng/mL的TBA、STB、ALT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其他血液浓度(P0.05)。结论:患者进行肾移植后给予CsA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密切的监测,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对CsA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以预防或减轻患者肾毒性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后高血压(PKTH)是指移植肾存活后在肾功能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高血压。随着肾移植的广泛开展及强力免疫抑制剂的出现,肾移植后人/肾存活时间均有很显著改善。但随着移植肾长期存活,肾移植后高血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临床问题。据报告,PKTH在肾移植后的近期发生率在成人约为80%,在儿童几乎100%,远期发生率在接受正规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中约为50%。多数患者仅有轻至中度的高血压,但约10~20%的患者有  相似文献   

13.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IL-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青藤碱 (sinomenine,SIN)对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及IL - 2的影响 ,探讨SIN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四个组 ,采用改良式大鼠肾移植术行Wistar→SD大鼠单肾移植 ,观测术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 ;ELISA法检测受体鼠外周血IL - 2水平。结果 :对照组受体鼠均在术后第 9天内死亡 ,平均存活时间 7.4± 0 .7d ,SIN组存活时间为 9.1± 1.0d ,而与低剂量CsA(2 .5mg/kg·d ,ip)联用后明显延长至 18d以上。SIN组受体鼠外周血IL - 2水平低于对照组 ,而SIN +CsA组受体鼠IL -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IN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与低剂量CsA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SIN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h1细胞产生IL - 2 ,与CsA的作用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应用低剂量环孢霉素A 骁悉(MMF) Pred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低剂量CsA MMF 泼尼松(Pred)组(A组)和常规剂量环孢素(CsA) 硫唑嘌呤(Aza) 泼尼松(Pred)组(B组)。对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药物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移植肾一年存活率两组无差异;但急性排斥反应及肝毒性低剂量CsA组(A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sA组(B组)。结论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降低副作用方面,低剂量CsA方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CsA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序性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尸肾移植近期内使用骁悉(MMF)和短期小剂量ATG/CsA顺序性四联免疫抑制方案作为诱导免疫抑制方法观察肾功能恢复及急性排斥(AR)情况。结果:该3例术后第3d血肌酐均<165μmol/L,说明移植肾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对天内无出现AR、CsA肾中毒、感染等并发症。随防7mo-11mo,健康情况良好。结论:在肾移植功能即刻恢复者,预防性使用MMF、短期小剂量ATG/CsA顺序性四联方案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叶朝阳  何长民 《上海医学》1993,16(6):345-346
环孢素 A(CsA)的问世是器官移植的一大飞跃,CsA 肾副作用可致移植肾结构变化和/或功能性改变,细针穿吸活检(FNAB)是目前肾移植后常用监测方法,本文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及武汉市分会于6月上旬在武汉召开器官移植学术座谈会,检阅和交流全国各地器官移植的进展近况。现综合报导于下。临床器官移植:肾移植近年发展较快,估计全国临床肾移植已达800例,存活串不断提高。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4例同种肾移植,其1年存活率已达73.7%,移植肾存活功能率为50%,与国际移植登记的报告数字相近。在行肾移植时,血管异常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波士顿Brigham和妇女医院在1979年开始使用环孢素A(CsA)干尸体肾移植受者的治疗,1981年起,以CsA为主;超过用硫唑嘌呤(Aza)治疗。1979年11月~1989年11月十年来共461例肾移植,其中379例为尸体肾(CAD)移植,82例亲属肾(LRD)移植。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在我国始于1960年,于70年代中期进展较快,至1986年环抱素(CsA)应用于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以后,肾移植工作发展迅速,肾移植的例数逐年增长。至1993年底止,我国肾移植总数已达到12239例次,术后1年移植肾的存活率已由原来的50%上升至85%以上;而且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恢复工作能力和生育能力者已逐渐增多。目前,肾移植已成为ESRD的重要治疗方法。肾移植的受体,一般从慢性透析的ESRD患者中选择。其原发病以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囊性肾病为多。ESRD患者在维持透析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A(CsA)作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应用于肾移植以后,明显改善了器官移植短期和中期的疗效.由于CsA在应用中的个体化差异和毒副作用,导致了长期疗效不甚理想.随着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推出和临床应用,使钙调素抑制剂(CNIs)的减量和停用方案已成为可能.本文就CNIs在肾移植术后引起的相关肾毒性病理改变及减量或停用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