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片姜黄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5批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8,9去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10.3%~26.6%)、姜黄二酮(2.4%~21.8%)、桉油精(4.6%~12.1%)、樟脑(2.7%~6.6%)、吉马酮(2.1%~6.2%)、二氢木香烃内酯(1.0%~6.4%)、莪术呋喃烯(0.9%~4.1%)等。结论:片姜黄饮片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T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 在10批山柰挥发油的FTIR图谱20个峰中有17~19个共有峰;GC-MS分析每个样品鉴定了37~44种化学成分,特征成分均为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反式57.3%~78.7%,顺式0.7%~3.4%)、反式桂皮酸乙酯(9.8%~19.5%)、正十五烷(6.9%~17.1%)、3-蒈烯、8-十七碳烯、龙脑、莎草烯,这8种成分共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98.2%.结论 FTIR能准确地鉴别山柰,GC-MS法能以特征成分为指标精确地控制山柰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9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52%。主要成分依次为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33.84%),反式桂皮酸乙酯(28.30%),十五烷(14.85%),蓝桉醇(2.35%)。结论: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姜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样品的挥发油后,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4批干姜挥发油中检出22个共有红外光谱峰;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6%~96.3%。其中特征成分均为α-姜烯(19.1%~21.6%)、α-姜黄烯(13.0%~14.0%)、β-红没药烯(17.7%~19.0%)、桉树脑(6.4%~7.0%)、β-倍半水芹烯(0.4%~6.3%)、β-水芹烯(2.3%~3.0%)等。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市售干姜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柰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成分和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10批山柰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结果:10批山柰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成分均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反式、顺式)、反式肉桂酸乙酯、正十五烷、3-蒈烯、龙脑、8-十七碳烯、莎草烯、十七烷、蓝桉醇、桉油精、顺式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优葛缕酮,这1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5%~98.2%,其峰面积和保留时间形成了特征性指纹图谱.结论:不同地区的样品具有相似度很高的指纹图谱.该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能用于山柰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7)
目的:分析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苕叶细辛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2.18%。其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莰烯(13.48%)、α-蒎烯(12.44%)、β-蒎烯(11.07%)、2-莰醇(8.12%)、反式-β-金合欢烯(5.91%)、榄香脂素(5.38%)、5-(2-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3.06%)、肉豆蔻醚(2.95%)、喇叭烯(2.47%)、桉叶油精(2.33%)、绿叶醇(2.25%)、α-红没药烯(2.04%)、乙酸龙脑酯(1.36%)等。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苕叶细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全缘叶紫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鉴别。结果: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挥发油中β-石竹烯(33.74%)、甘香烯(12.86%)、τ-杜松烯(9.57%)和(-)-斯巴醇(8.99%)为主要成分。此外,古巴烯(4.21%)、兰桉醇(3.81%)、α-石竹烯(2.48%)、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R-(2α,4a,α8 aβ)]-2-萘醇(2.37%)和1,6-环癸二烯(2.24%)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独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之一所种植独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29个色谱峰,鉴定出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23%。结论:独活挥发油的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3-蒈烯(8.89%)、间-聚伞花素(4.99%)、β-水芹烯(8.35%)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2.23%;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桉叶烷-4(14),11-二烯(4.36%)、α-芹子烯(1.36%)、喇叭醇(1.14%)、α-甜没药萜醇(6.03%)和1,8-二甲基-4-异丙基-螺环[4.5]+-8-烯-7-酮(4.37%)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17.26%。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肉豆蔻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性成分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15批肉豆蔻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范围为0.324%~0.688%,转移率范围为5.06%~10.00%,平均转移率为7.23%,标准偏差为1.5%.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和79.17%.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肉豆蔻醚、α-蒎烯、伪柠檬烯、(-)-4-萜品醇、γ-松油烯、黄樟素、甲基丁香酚、松油烯、榄香素.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性成分组成与相对百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肉豆蔻配方颗粒中有效挥发性成分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性分析中药益智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今后的临床药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122个化学成分,其中42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74.35%。其中含量高于1%的有9个成分,并以1,2,4,5-四甲苯含量最高(42.96%)。结论:益智仁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1,2,4,5-四甲苯(42.96%),桃金娘烯醛(4.66%),芳樟醇(4.34%),(-)-4-萜品醇(2.96%),萜品烯(2.21%),圆柚酮(1.48%),β-蒎烯(1.32%),右旋萜二烯(1.25%),(1S)-(+)-3-蒈烯(1.02%),多为不饱和烯烃以及醛、酮、酚类等不饱和含氧化合物,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绿独籽藤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绿独籽藤(Celastrus virens)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并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绿独籽藤根皮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烯(oleanene 1)、木栓酮(3-oxo-friedelane 2)、3,12-二氧代木栓烷(3,12-dioxofriedelane 3)、3-氧代-30-羟基木栓烷(3-oxo-30-hydroxyfriedelane 4)、3-氧代-12α-羟基木栓烷(3-oxo-12α-hydroxyfriedelane 5)、扁蒴藤素(pristimerin 6)、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7)。结论:首次对绿独籽藤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比较水蒸气蒸馏提取(SD)与超临界CO2萃取(SFE)所得土木香挥发性成分的蔓异。方法:土木香SD和SFE提取物,分别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SD提取物中分离出32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98.8%。SFE提取物中分离出42个峰,鉴定了其中25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96.86%。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土木香挥发油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别,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活性组分含量高等优点,是提取土木香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黑胡椒挥发油的FTIR鉴定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黑胡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 在4批黑胡椒挥发油的FTIR图谱20个峰中有11个共有峰;GC-MS分析每个样品鉴定了19-24种化学成分.主要挥发性成分是单萜类,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但4批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香树果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化香树果序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观察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鼻咽癌CNE-2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4.10%,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44.48%)、十六烷酸(23.30%)和斯巴醇(3.20%)等。化香树果序挥发油对人肝癌HeDG2细胞、人鼻咽癌CNE-2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48.554、451.835、301.253μg/mL。结论:化香树果序挥发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鼻咽癌CNE2fi~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青藏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1)、东莨菪素(2)、伞形花内酯(3)、松树脂醇(4)、(+)-丁香脂素(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这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GC-MS联用法。结果: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02%,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主成分为蒿本内酯(22.8%)和丁烯基酞内酯(19.5%)。  相似文献   

18.
GC-MS法分析姜黄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姜黄饮片的质量,分析其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特征性化学成分。结果10批样品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8-6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均为芳香黄酮、姜黄酮、姜黄新酮、α-姜黄烯、(-)-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没药烯、β-丁香烯,1,8-桉叶素。这9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8%-83.5%%。结论用GC-MS法分析姜黄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能更准确地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防风、关防风、西防风、17防风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L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出防风中52个、关防风53个、西防风48个化合物、口防风49个化合物,除去共有峰外,总共鉴定出69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链状脂肪族化合物(烷烃、醇、醛、羧酸)。通过其相对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这四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很大差别:镰叶芹醇(Falcarinol)在防风挥发油中高达19.367%,在关防风和17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分别28.923%和46.117%,在西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仅为6.381%。其他的化合物在这四种药材的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也各不相同。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揭示防风、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挥发油有效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别,对防风的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开发该药用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