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RA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有6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48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1条与上述63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活动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59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的63条和稳定期寒热证候之间的48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RA患者稳定期和活动期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1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功能代谢和免疫应答;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0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患者之间55条基因重复,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寒热证候之间的71条基因只有2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3.
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集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采用Fie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片断化后,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肺气虚证患者/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5条,其中上调41条,下调4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3条,其中上调27条,下调16条;肺气虚证组/肺阴虚证组、正常人组均高表达的差异基因15条。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中医证的基因表达谱,筛查出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对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患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的基因表达谱,以及针灸治疗显效者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与肾阳虚骨关节炎免疫相关的基因13条,肾阳虚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表达下调4条,上调5条。经温针治疗显效的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因芯片比较结果显示:NM000265、NM001838基因普遍上调,NM_001784基因普遍下调,其他基因表达无规律性变化。结论:肾阳虚证骨关节炎的发生涉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针灸可能通过诱导或阻遏这些基因的表达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5.
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分类的客观基础,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患者血清VEG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VEGF,并进行中医寒热辨证分型,分析VEGF在寒、热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比偏热型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寒热证候之间VEGF有显著差异,寒证的VEGF.高于热证,提示VEGF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寒证家系中发现1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精选家系切人证候研究,深层次地探讨寒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同一家系中的4例虚寒证患者与6名正常人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发现此寒证家系中的虚寒证患者与能量等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达15个,占此实验中已知功能基因的52%。结论:利用家系进行证候的基因组研究,可排除大量干扰因素,对于复杂的寒证可有效、集中地筛选目标基因,提示寒证家系患者机体能量异常、代谢减慢有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老龄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基因表达异常间的联系.方法 筛选肾阳虚证患者3名和正常对照者3名,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通过组间比较,筛选出老龄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芯片数据组间比较分析后获得34条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得到6条有特征性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和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结论 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免疫紊乱的复杂的过程,可能与个体的衰老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阐释虚热证大鼠"阴虚内热"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中药复方附子、肉桂、干姜建立虚热证大鼠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热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99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防御应答,固醇代谢等功能。结论:虚热证阴虚内热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刺激应答相关基因及固醇代谢相关基因两类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基因表达异常间的联系。方法:筛选肾阳虚证患者3名和正常对照者3名,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33Plus2.0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间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芯片数据组间比较后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获得5条差异表达基因。讨论: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紊乱之间有必然联系,衰老机制可能是这一联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CIA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n=8,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在造模成功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模型组(n=8)。于造模成功后30天,提取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71条,其中上调基因131条,下调基因140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癌基因、热休克蛋白、骨桥蛋白、细胞周期、代谢、信号传导通路、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结论:CIA是一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如上调表达基因Map3k11、Mmp8、OPN5、Rgs5、Hsph1、Ccl20、Robo4、Hyal4及下调表达基因Cabp1等,有利于阐释RA分子机制,提供RA防治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例,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RA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ACR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RA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RA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再次分类,并对RA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sIL6R)、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种sCKR。结果:RA患者中3种sCKR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寒湿阻络证sIL2R显著高于湿热阻络证,而sTNFR1显著低于湿热阻络证,sIL6R则两证型患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A寒湿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IL2R的显著升高和sTNFR1的明显降低为特征,湿热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TNFR1的显著升高和sIL2R的显著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为例, 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RA 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 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ACR 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RA 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 RA 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 再次分类, 并对RA 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中医辨证分型判别方程,探讨T细胞CD45RA/RO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4例AA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筛选出CD45RA^+绝对值等5个最有意义的免疫指标,组成AA辨证分型判别方程,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 CD^45;RO^+(%)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AA患者CD8^+CD^45RO^+(%)表达显著增高,证实了患者体内T细胞异常活化后转化为记忆T细胞,进而导致骨髓衰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CD45RA^+绝对值在辨证分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AA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医证型与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 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IV/AIDS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在CD4/CD45RA+、CD4/CD45RO+方面多表现为显著性下降(P〈0.05);各证型间比较,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兼血瘀组CD4/CD45RO高于痰湿内蕴组,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组高于阴虚火旺组(P〈0.05)。结论:在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害中,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CD45RO+、CD45RA+T淋胞亚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程演变,表现出由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之间免疫损害逐渐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镜与电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寒热不同证候患者56例舌苔脱落细胞进行观察。光镜发现 CAG 寒证组患者舌苔角化细胞水平低于 CAG 热证组(P<0.01),而角化前细胞水平则明显高于热证组(P<0.01)。寒热两证患者舌苔完全角化细胞水平和异常角化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舌苔渗出炎性细胞不同种类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CAG 热证组患者舌苔角化前细胞出现纤维化改变,细胞间桥粒已消失,胞核出现异染质;寒证组患者舌苔角化前细胞纤维化改变不明显,细胞间仍以指状突起相连。寒热两证中均有细菌存在。CAG 寒热两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改变可能为其早期辨证诊断提供微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老龄肾阳虚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前期基因表达谱芯片初步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25个基因,选取18例肾阳虚证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血液中这25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从中鉴定出与老龄肾阳虚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有8个基因在18例老龄肾阳虚证患者和6例正常人间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8个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和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结论: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免疫紊乱的复杂过程,推测肾阳虚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分泌激素FT3、FT4、T、E2及皮质醇(cortisol,CO)水平与中医寒证热证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实热、虚热、实寒、虚寒证患者2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名,检测血中FT3、FT4、T、E2、CO指标。结果:(1)FT3、FT4数值热证高而寒证低,依次为虚热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实寒证组>虚寒证组,提示热证基础代谢及氧消耗升高而寒证正相反。(2)CO值实证高而虚证低,依次为实寒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虚热证组>虚寒证组,提示CO为形成虚实的因素之一而与寒热关系不显著。(3)性激素T热证高而寒证低;E2女性热证低而寒证高。提示T值高为形成热证的因素之一,E2值高为形成女性寒证的因素之一。结论:内分泌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形成寒证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