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322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2篇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腕掌侧切割伤术后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443例腕掌侧切割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修复,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于术后24~48 h内开始被动屈曲指间关节并辅以主动伸指练习,训练幅度循序渐进,并依次给予分米波、等幅中频电、蜡疗等理疗干预;于3~5周后去除石膏托进行功能训练;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继续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功能评定。患者手指屈伸功能采用TAM法进行评定,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采用基本功能对比评价法进行评定,患部皮肤感觉功能采用英国医学研讨会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手指屈伸、拇指外展和对掌以及患部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不仅能加速腕掌侧切割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同时还能促进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初步评估股骨头部分置换术后股骨与内植物模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 方法选择一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获取股骨全长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20.0软件、Geomagic软件及UG NX 12.0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骨隧道切除股骨头坏死区域后装配设计开发的股骨头假体,模拟单腿站立环境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获取股骨与内植物模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数据。 结果股骨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股骨颈下方和股骨干皮质骨两侧,最大应力为48.25 Mpa,最大位移为10.98 mm。内植物模型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金属内植物主体结构下方,最大应力为147.2 Mpa,最大位移为9.58 mm。 结论股骨头部分置换后,假体头与股骨头曲率一致,应力传导模式与正常侧髋关节一致,但在假体头与茎部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应重点考虑选择更大强度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中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的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2例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均行神经缝合修复术,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行术中电刺激、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甲钴胺。观察两组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电生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5.37%,治愈率为56.10%;对照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34.15%。两组比较均为P<0.05。术后12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治愈率为70.73%;对照组有效率为75.61%,治愈率为48.78%。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均为P<0.05,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MCV及SC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MCV、S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老年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1].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术前术后肢体等长,若出现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会造成走路跛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目前髋关节高度的判断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及术前X线片测量结果,准确性欠佳.但由于术中置换区域暴露有限,位置深在,且缺乏专用的术中髋关节高度测量工具,给这类手术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成为制约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取得理想效果的主要因素,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9.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近年来逐年增多.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1].由于临床医生缺乏有效的术中测量肢体长度的方法,只能依靠经验进行手术,使得术后双下肢很难做到等长,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康复.为此,笔者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常规方法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长度进行了统计,并探究肢体不等长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