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原生物学是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等众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因其教学内容庞杂繁多,部分内容又抽象难懂,难以理解和记忆,加之全日制学生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感性认识,教学难免有些苦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1]。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内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医科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网络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步探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  相似文献   
2.
安荣  丁维俊  韩佩玉 《海南医学》2014,(17):2569-2572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涉及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精神心理因素等。近年来,脑-肠-菌轴(BGMA)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上述的发病因素均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方式整合到脑-肠-菌互动框架中进行描述,而且肠道菌群在IBS疾患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BGMA的组成及其异常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肿节风溶液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肿节风溶液作用于DU-145细胞48h,用MTT法检测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RT-PCR检测用药后细胞PI3K、Akt、mTOR和P70(S6K)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肿节风溶液作用48h后,DU-14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表现为量效关系;DU-145细胞的PI3K、Akt、mTOR和P70(S6K)的表达均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但不表现为量效关系.结论:肿节风溶液能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与其抑制了细胞的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为口腔黏膜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口腔菌群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微生物群失调及免疫学相关病因是目前研究热点。口腔微生态失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中口腔菌群已有一定进展,而作为口腔微生物群落中最为丰富的成员-病毒群的研究尚未有深入。病毒宏基因组学在医学领域显示的巨大优越性,高通量测序法在病毒组学研究领域的迅速推广,他们已成为解释病毒-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使口腔病毒群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技术支撑。中医学认为ROU属于中医复发性"口疮"范畴,其病因病机以"火"为主,其中脾胃伏火较为常见。脾胃伏火与口腔微生物群失调,特别是病毒群失调及相关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微生态调控是中医药优势手段,故以口腔病毒群为研究切入点,从中药治疗ROU的作用机制着手,运用病毒宏基因组学,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探讨ROU患者的核心分子病理学机制,可望动态观察中药的口腔病毒群调控模式,深入揭示中药达成临床疗效的微生态学内涵,全面弄清ROU的发病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仙鹤草抗癌活性成分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仙鹤草及其复方抗癌作用临床与药理研究基础之上,综述了仙鹤草的主要药效成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就。认为仙鹤草通过诱导癌细胞加速凋亡,直接杀伤癌细胞,拮抗致癌物质,调节宿主NK细胞、TNF、IL-2以及红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出以消化道癌为主的针对多种肿瘤的较强抑杀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泽民  施红  樊均  丁维俊 《四川医学》2006,27(5):533-535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呼吸门诊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21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CP之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9例,阳性率40.5%;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8例,阳性率14.9%;MP-IsM和CP-IsM均为阳性6例(4.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79%)MP-IgM阳性;两组间阳性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应首先常规进行MP、CP抗体筛查,以便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7.
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及植物神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以及植物性神经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其先天(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学表征,用40项虚寒证量表评定该家族成员和对照组的虚寒证症状:积分在19分以下者为非虚寒证,20—49分为虚寒证,50分以上为典型虚寒证。然后测定舌下、腘等7处温度,以及唾液量、血压、呼吸和脉搏间隔等指标,并运用植物神经系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家族的典型虚寒证患者和虚寒证患者的虚寒证症状定量同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非虚寒证家族成员与对照组比较也在总症状与虚寒证症状2个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家族的全体成员、虚寒证患者以及非虚寒证个体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神经系数值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家族中虚寒证患者比非虚寒证个体的植物神经系数值略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除左腘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右腘温有一定程度低下外,其他5处温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讨论: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确为典型虚寒证家族。对虚寒证的研究引入经典遗传学家系调查方法以及适宜的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家族性聚集的基础上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失为该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切入口。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首先由Su Guo博士于1995年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体内发现,而后发现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级生物体当中。RNAi作用机制涉及siRNAs及miRNAs的产生、RISC的装配、RISC的功能三个过程从而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中医药研究中,RNAi这一复杂现象的作用机制完全可以用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来解释,而且它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药作用的靶标或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毒性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3个家系的血瘀证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以3个家系图为中心调查,并用血瘀证量表评分结果探讨有家系背景的血瘀证先天或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王阶等编制的血瘀证量表对家系中的成员进行评分,并重点探讨在3个家系6个成员(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中的血瘀证症状因子出现频率。结果分别来自3个家系(冠心病家系、糖尿病家系和异父同母家系)中的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血瘀证评分分别为49,65,21,50,28和29分,均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现频率较大的血瘀证症状因子是舌质紫暗(83.33%)、有固定性疼痛(83.33%)、手足麻木(83.33%)、舌下静脉曲张(66.67%)。结论3个家系中的血瘀证亲属关系密切,而且透露某种先天遗传倾向。家系研究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种高度集约化材料,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亲子用药与中西医互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为先天之本”。系统性红斑狼疮素禀不足或禀赋偏颇 ,有明显的先天遗传因素 ,其发病有家族史 ,近亲发病率高早已是共识。但是 ,许多具体的研究却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背景 ,或因其麻烦而简化了研究因素 ,这是十分遗憾的。在中医遗传学开始走向成熟的今天[1] ,要在实验上、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