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内固定系统(internal fixator,INFIX)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探讨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19例Tile B/C型骨折采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同时骨盆前环骨折采用INFIX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Starr复位架复位时间15~39min,INFIX置入的时间19~27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3个月。术后无休克,无切口感染。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主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7~15周。采用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优1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9.45%;Majeed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89.45%。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INFIX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技术操作简便灵活,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骶髂板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稳定性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2~52岁,平均34.4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挤压伤2例。按照Tile分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经股骨髁上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骶髂关节,选择性加用骨盆前环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骨盆后环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骶髂关节无再移位,螺钉无松动。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可使骨盆后环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光平  戢勇  赖伟  唐旭  吴国勇  田鹏  项舟 《中国骨伤》2014,27(4):345-348
目的:探讨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单纯前环骨折3例,前后环均骨折16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9例,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2(1例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4例.观察内容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结果: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发生.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可以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骶髂板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稳定性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2~52岁,平均34.4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挤压伤2例。按照Tile分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经股骨髁上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骶髂关节,选择性加用骨盆前环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骨盆后环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骶髂关节无再移位,螺钉无松动。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可使骨盆后环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对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复位后用骶髂螺钉固定后环,髋臼上方单根钉外固定架复位固定前环.采用Torne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Maieed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采用Torne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优11例,良6例,可2...  相似文献   

6.
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5月至12月,采用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车祸伤5例,重物压伤5例,高坠伤6例。单纯前环骨折1例,前后环均骨折15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骨骨折9例(均未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1例。观察内容包括螺钉置入时间,螺钉置入准确率,术中失血量,神经、血管、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等。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16例患者中单纯骶髂螺钉固定4例;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及耻骨支空心钉固定8例;单纯行耻骨支空心钉固定2例。结果:置入螺钉36枚,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显示,所有骨折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置入。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固定失败;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结论: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52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经皮组),2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个月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与切开组比较,经皮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术后3个月Majeed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创伤更小,骨折复位程度更优,患者功能恢复更好,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骨盆环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后路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病例,C1.2型3例,C1.3型7例,C2型2例,C3型1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6~54岁,平均(39.6±10.0)岁。以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以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后环均予以后路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前环外支架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未固定7例。随访0.5~2.0年,平均(1.2±0.6)年,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质量评定: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功能评定: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4.7%。结论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是重建Tile C型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3例Tile分类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复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治疗。结果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术后复查X线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 C1 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 13 例 Tile C1 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 C 型臂 X 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治疗。结果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 术后复查 X 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 C 型臂 X 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 C1 型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前路手术时间20~30 min,术中出血量17~22 ml;后路手术时间45~75 min,术中出血量115~180 ml。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未出现骶尾部皮肤压疮、坏死。术后X线片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情况:优13例,良6例,可4例。术后6个月按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l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华骨科杂志》2022,(13):815-822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67±5.81)d(范围4~24 d)。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 C型9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 Ⅱ区7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 均为Gibbons Ⅱ级损伤。7例行术中患侧肢体牵引复位及Starr架固定维持;2例术中双下肢分别行纵向骨牵引进行复位;3例Tile B型骨折以Schanz钉进行复位, 骨盆外固定器维持复位。复位后以"O"型臂透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空心螺钉, 完成置钉后再次行"O"型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记录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手术时间, 随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7±1.99)个月(范围6~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在Tile B型骨盆骨折中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4-01诊治6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和对照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固定),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P=0.019)。试验组的术后平均Majeed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20,P=0.033)。2组肢体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是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术后肢体功能,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改良髂腹股沟人路手术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经改良的髂腹股沟人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随访5~25个月,2例出现L4神经根损伤症状,5个月后恢复.疗效按Matta标准,优良率88%.结论 经改良髂腹股沟人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可在直视下完成骶髂关节损伤和耻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导航技术辅助下经皮双节段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45例骶骨Denis Ⅱ、Ⅲ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48.3岁。骨盆骨折均为高能量致伤,按照Tile分型标准:C1型24例,C2型16例,C3型5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31例,Ⅲ型14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5 d。术中在3D导航技术辅助下植入S1、S2双节段加长骶髂螺钉。记录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影像学复查,参照Gras评价标准评定螺钉位置情况,参照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骶骨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共植入加长骶髂螺钉101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30~45 min,平均37.3 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40~55 s,平均46.2 s。术中均无神经、血管及脏器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影像学复查示,参照Matta评分标准,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棒固定组(简称髂骨钉棒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棒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人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6例Tile—Mueller分类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前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后,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人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人骶髂关节螺钉成功,经近2年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人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8例手术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2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6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2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所有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均畸形愈合,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6例,遗留双小腿、双足麻木3例,行走跛行2例。8例手术治疗患者骨盆外形均恢复好,仅1例患者诉沿髂嵴切口有不适,2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宜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或先行前环切开复位内固定,2~3d后再次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