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EE)的脑电图(EEG)及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临床高危因素。方法以明确诊断的34例PEE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同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未继发癫痫(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2组病脑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癫痫持续状态(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广泛或弥漫性慢波,影像学单纯皮层受损、皮层及皮层下受损、丘脑基底节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2组患儿随访期间智力发育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PEE患儿远期多有智力发育落后,应密切随访,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出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剖析新生儿ANSD的临床转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出生的5134例DPOAE及AABR均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统计分析新生儿人群中AN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因素与ANS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134例新生儿中共有8例ANSD患儿,患病率为0.156%。其中,1)单双侧比例为3:1,男女比例为3:1;顺产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135%,剖宫产为0.171%,单双侧别间,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分娩方式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2)DPOAE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中ANSD的患病率为0.087%,未通过者为0.76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BR复筛未通过者的ANSD的患病率为10.127%,通过者为0.160%,二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DPOAE初筛未通过(r=-0.052,P<0.01)和AABR复筛未通过(r=-0.316,P<0.01)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3)ANSD在具有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55%,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为0.429%,在NICU住院史的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07%,早产(r=0.015,P>0.05)和NICU住院史(r=0.004,P=0.764>0.05)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8例新生儿ANSD经诊断性听力学随访仅1例确诊为ANSD。结论 1)DPOAE初筛未通过、AABR未通过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NICU住院史、早产及高胆红素血症是ANSD发病高危因素;3)新生儿ANSD具有暂时性和难以预测性,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起病后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图像,探讨DTI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急性期3 d前循环脑梗死、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测量患者梗死灶和健侧相应部位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观察患者皮质脊髓束(CST )的损伤程度并分级。同时选择10名年龄性别与研究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在相应位置选择与研究组梗死部位同样大小的感应区进行测量FA值。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对研究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的FA值低于健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灶FA值降低百分比和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ADL相关,有统计学意义。DTI所示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ADL评分相关。结论梗死病灶区FA值下降越明显,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重,它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通过DT T 分级评价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在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患者均于受伤后分别接受DR检查和CT检查,并于CT扫描后实施MPR重组和VRT重组。结果本组52例患者共计67处骨折,其中单踝骨折35处,双踝骨折18处,三踝骨折14处。DR的诊断符合率为89.55%,MPR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VRT的诊断符合率为95.52%,MPR和VRT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MPR和VRT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PR与VRT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其中MPR的骨折诊断符合率优于VRT,而VRT在显示患者骨折形态及解剖结构方面优于MPR,此两种检查方式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拟定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作为幼儿行CT/MRI检查前镇静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CT/MRI检查需镇静的90例患儿,年龄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水合氯醛口服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和右美托咪定雾化组各30例,在接受CT/MRI检查前分别给予口服水合氯醛60 mg/kg、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啶2 μg/kg、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啶2 μg/kg进行镇静。记录药物起效时间、检查时间、镇静时间、镇静失败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格罗宁根窘迫评分(GDRS)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检查医师满意度。结果:右美托咪定滴鼻组和右美托咪定雾化组的镇静时间、镇静失败率、GDRS及苏醒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水合氯醛口服组,家长和检查医师满意度均高于水合氯醛口服组(P均<0.05)。右美托咪定雾化组的哭闹反应和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右美托咪定滴鼻组和水合氯醛口服组(P均<0.05)。结论:雾化吸入和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均可以为幼儿CT/MRI检查提供良好的镇静,减轻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减少不良反应,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的给药途径更安全,易为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COVID-19舌象、证候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提取纳入文献中的舌象特征,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COVID-19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舌象情况。[结果] 共纳入4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7篇,外文文献1篇,涉及4 750例COVID-19病例,患者舌象以绛红舌(32.11%)、腻苔(54.29%)最为常见,同时黄苔占有一定比例(40.88%),除轻型病例外,腻苔为COVID-19各病程主要苔质特征。在COVID-19不同的病程阶段,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呈现差异,同时随着病程的进展加重,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从淡红舌转为绛红舌,薄苔转为厚苔,体现了COVID-19不同病程阶段舌象的变化。对比轻型和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两类患者舌象特征,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厚苔、青紫舌比例增加,体现邪气的增长,病邪的深入,也说明了COVID-19病程进展后期容易出现“瘀”“闭”的特性。通过对病例的地域分类统计,发现病例样本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59.83%),不同地域患者的舌象呈现差异,舌色方面,东北地区以青紫舌为主,华北、华南、华东地区以绛红舌为主;腻苔为各地域共同的主要苔质特征。[结论] 腻苔为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因此“湿邪”为本病重要特征,病程进展不同、地域差异使得患者舌象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病灶清除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失败或引流疗效不佳时,在CT定位引导下行病灶穿刺置管引流,引流1周待假性窦道形成后,经窦道用胆道镜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 13例患者置管引流均成功,每例患者行胆道镜脓腔清理2~7次,其中8例治愈,5例假性囊肿形成。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脓腔清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其创伤小,疗效佳,不易受胸腔内和胃肠道气体干扰,并发症少,对提高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菌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19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为其易感因素。易感部位为呼吸系统,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